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城池史——浙江 嵊州篇

嵊州市,为古越国之地。相传秦始皇东游至境内星子山时使人凿山以泄王气。土坑深千余丈,号剡坑山。西汉时置剡县。道书谶曰:“两火一刀可以逃”,所以山用“剡”名可以避火灾。

西汉元鼎六年,东越王余善发兵拒汉道,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取道剡县,与横海将军韩说、中尉王温舒合力剿灭东越国。

清代嵊县

三国时属东吴,县令吴贺齐将县治迁至剡溪以东并筑城。此后历经两晋南北朝,至隋末乱世。

唐武德六年,辅公祏割据称帝,在越州总管府下新立了三个州:鄞州、姚州、嵊州,嵊州下设剡城县。武德八年平叛后废除嵊州及剡城县,仍用剡县。

县志中嵊县四至图

唐大中大中十三年底,剡县人裘甫率领百余农民起义,攻克象山。次年,即咸通元年正月,裘(仇)甫攻下剡县,开府募兵,赈济贫民。到六月,唐军围城剡县,三天之内激战八十三次,但无法攻克城池。最后裘甫突围被俘虏。

绍兴府志中的嵊县境图

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因钱塘至温州路途悠远,于后梁开平二年,分剡县以东十三个乡置新昌县。后晋天福五年,吴越王钱元瓘以“恶剡有二火一刀为不祥也(《十国春秋·文穆王世家》)”,改剡县为赡县。

县志中的县城图

吴越纳土归宋后,朝廷复改赡县为剡县。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剡县本地人裘日新(仇道人)响应,攻打剡县,因城圮无法固守导致县城被攻克,知县被杀。平叛后,朝廷以“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改剡县为嵊县(《舆地纪胜》:“县有嵊山,东、西、南、北皆有秀峰,取四山为嵊之义),越州知州令县令重修城池。

1930年嵊县城周边地质图

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南下攻掠越州,属县皆溃,独嵊县在县令宋宗年带领下据城坚守,民赖以安。庆元年间,城池屡遭水患,但历任父母官或加高城墙,或垒石为堤,使嵊县城得以保全。

元代大肆毁废南方各地城墙,嵊县城墙日渐颓废。明初信国公汤和拆嵊县城墙砖石用以建筑临海卫城,城池彻底毁无。

1930左右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嵊县城

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祸乱东南。知县吴三畏以宋代城池故址筑新城。新城南临长乐江,东滨剡溪,北跨山鹿胎山。城周围一千三百余丈,内外均石砌,

嵊县明清城池大致范围示意

设城门四座陡门一座。东门:拱明门,其上有凝翠楼,其右有腾蛟亭;南门:应台门,其上可达楼;西门:来白门,其上有长清楼,其左有起凤亭;北门:望越门,其上有回峰楼,其右有瞻宿亭(亦称四山阁)。四门外均筑瓮城。东北方设陡门一座,上建有溪山襟带亭。

民国时期嵊县地图

城池建好的当年,倭寇两次兵临城下均望城而退。万历十二年,知县重开化龙门(宋代故城的西南门)。

清代屡有修缮,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克城池,五门城楼具毁。同治八年到十年,城池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

1943年嵊县地图

1935年增开襟带门。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自杭州方向先后发动浙东战役、浙赣会战。为防止城墙被日寇所用,增加日后收复的难度。1938年国民政府下令拆毁绍兴、萧山、诸暨、嵊县等地的城墙。

日据时期的嵊县布防图(沿山一带城墙已被拆除)

民国末期的嵊县城

嵊县与诸暨县一样,因东、南两面临水,故而部分城墙可用作防洪得以幸免,仅沿山一带城墙被拆除。解放后1959年左右又拆除大部分城墙,但仍保留了南侧一段以做防洪之用(此段大多为条石包砌,异常坚固)。

1955年嵊县物资交流大会市场分布图,彼时地图上还标有城墙

1995年,嵊县撤县设市,改名嵊州市。辅公祏可能怎么也想不到,时隔800多年,他所设立的嵊州,会以另一个面貌再度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县三个城城考
【城池史】嘉定篇(作者:吴钩斩月)
中国城池史——江苏 宿迁篇
中国城池史——浙江 奉化篇
张玉树与《峄县修城记》
河源“古城”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