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胡同:别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这是一个告白

前段时间听说胡同里的信鸽被贱卖,因为大大小小的胡同都被钢筋混凝土所霸占,信鸽也没了属于自己的鸽笼,鸽哨儿也好久没在北京的上空飘扬,好多信鸽因为没地方养,也没地方寄存,只能拿出去贱卖被炖肉吃。听起来是非常的残忍,但老北京胡同这样的哀伤每天都在上演着。

照片选自张洁作品《钟鼓楼》

真的特别想让胡同的一些生活被记录下来,能够唤醒那时候老北京最淳朴的回忆。而一直从事这项事情的人叫张洁,奔六张儿了,一个没有在胡同生活过,但是对胡同深有感情的人。正是因为工作以后从事的是摄影行业,这也让他有机会开始更多的拍摄胡同的照片。为的是保留那胡同里一份珍贵的记忆。

而张洁跟胡同的第一次完美邂逅来自于1976年的那个夏天,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张洁需要转学到中绦小学,那年的7月,正在放暑假的他准备去新学校看看,碰巧路过现在鼓楼桥的滨河公园,这是张洁第一次自己一人,走进二环。

照片选自张洁作品《钟鼓楼》

整条胡同,大树参天,即使在盛夏,也没有觉得有多热,枝头上的鸟儿在鸣啼着,显得整条胡同很是静谧,但却不冷清,偶尔有一户人家的烟囱冒出一缕白烟,显得是那么的有人气,给人的感觉很有人情味儿。

照片选自张洁作品《钟鼓楼》

而他在上小学的五年时间里,胡同里的生活印象让他尤为深刻,这也为他以后关注胡同文化奠定了情感基础。

每当他放学后去住在国旺胡同的同学家,阿姨都会热情的说:吃了没?麻利儿的坐这儿吧。那种热情装不出来的,完全是由内散发出来,体现出了那个年代胡同人们的善良,胡同里的每个孩子都当做自己孩子一样,关爱与呵护着,人与人的感情永远都是那么的纯真。

照片选自张洁作品《钟鼓楼》

胡同里也有着生活中的琐事,有些细细品味却也是很有趣,张洁在胡同里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是排队上厕所,这里可以说是“小八卦”的集结地。每次路过厕所的时候,女厕所门前都会排一排,中间还穿插着几个北京老爷们儿,那可能就是帮着自家老妈或媳妇儿排队的,就算进了厕所,蹲在坑儿边也不忘跟人侃大山,无拘无束,性情豪放。

照片选自张洁作品《钟鼓楼》

到了1992年,应该说张洁从单纯的迷恋胡同到开始了发掘胡同文化,当时正在中国经济报工作的他,选择了一个选题《胡同·经营》,他开始频繁的串胡同,遇到个胡同里走出的人就开始跟他聊,慢慢的,他爱上了这种感觉,走街串巷,坐在小马扎上跟他们聊天……

1995年报纸复印件

照片选自张洁作品《钟鼓楼》

其实保护胡同文化说的轻巧,但做起来却是难的很,一开始的拍摄是痛苦而艰难的。居住在这儿的人们组成早已不像他在中学时代那样单一。

这里有土生土长的北京本地人,也有外来闯荡的外地人,还有喜欢胡同文化的老外,他们都给胡同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但也形成了浮躁的文化环境,由于人们对于摄影、被拍摄认识不同,接受程度也肯定不同,一时让他难以把握,特别是专业的摄影器材很难让居民接受。

照片选自张洁作品《钟鼓楼》

张洁说:“为了减少人们的误解,也不想干扰居民的生活,我选择了小相机拍摄,并主动与居民侃大山、抽烟。渐渐地,我成了这里的熟人,和许多人成为了朋友,可以坐在一起喝两盅…

张洁和朋友在一起

张洁和朋友在一起

寻找记忆的过程却也是五味杂陈,镜头里废墟前人来人往,时过境迁。话语间,南腔北调,房价物价,挣钱赔钱。少了京城老少爷们儿,大娘大婶间“吃了吗您呐”的亲切问候。钟鼓楼默默地注视和聆听这里的消失和喧闹,偶尔的鸽哨声和板儿车的铃铛声告诉我这里还是我的家,这里已不是我的家。”

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师,更注重胡同的人文,他觉得,当下不能追忆情怀,我们应该接受改变,因为时代在变,胡同是时代的特征,但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那就是胡同的人文文化。

当年张洁最有名的一个选题是关于钟鼓楼的那些事儿, 北京的钟鼓楼,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其周边的胡同、院落是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中,这一地区被评为“消失前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照片选自张洁作品《钟鼓楼》

对于钟鼓楼地区,他有着特殊的情感。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5年的中学时光就是在这儿度过的。有时候会常常回忆起那段岁月——邻里间的嬉笑怒骂,胡同里的灰瓦树杈。在北京生活50多年了,一些非常熟悉的场景、事物在不断地变化。

照片选自张洁作品《钟鼓楼》

这一幕幕都发生在眼前,既然作为一个摄影人,记录它们就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因为北京的胡同,自元明以来,一个砖一片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胡同不仅仅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所,更是一种京城文化发展的表象,胡同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岁月的风貌,而且胡同的文化气息充斥在每个角落里,一条街,一个院都能称得上是民俗博物馆,所以保护胡同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民俗。

最后张洁深情的说:“作为一个生长在北京的人,而且还是一名生活在北京的摄影人,记录下钟鼓楼周边的拆与改,留下老北京的一点儿念想,算是自己对这片土地的长情告白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照片中的北京胡同一前牛角胡同
不要再擦身而过……带你走进8大北京胡同!
老北京胡同水彩画
老照片:八九十年代北京胡同
高清:走进数百年沧桑的北京胡同[组图]
带你看 | 北京胡同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