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8个桥下空间更新改造案例:从灰色旮旯地到城市的“点睛之笔”
——正文共4100字,预计阅读时间 7分钟
在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日本,这里的空间可以说是被极致化开发利用,即便是高架桥下的桥洞,也被转化成为了一个个“极具特色”的“精致商业空间”,从传统印象里脏乱差的“灰色旮旯”,到城市改造中的点睛之笔,日本对高架桥的改造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1. 高架桥下的酒店:Tiny House Hotel

2018年5月,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的日出町、黄金町地区,诞生了一个有点独特的住宿设施「Tiny House Hotel」。
「Tiny House Hotel」位于京急本线的高架下,是日本第一个建在高架桥下的旅馆。充分利用高架桥下的空间、以及“Tiny House”的构造,是该项目的特别之处。
“Tiny House”顾名思义就是“很小的房子”,在其10~40平方米的超紧凑空间里,设有厨房、洗手间和卧室等生活必须设施,这样的紧凑性正好能与高架桥下的独特空间完美契合。
「Tiny House Hotel」是由专门策划、开发闲置地的YADOKARI与京浜快车电铁共同合作的项目。酒店面向赏樱名所大岡川,而且周边有水上活动设施,很多水上活动爱好者的都会聚集于此。由于地理位置较好,一开业便吸引了很多客人前来。
为了能让客流在开业后期保持稳定,项目的负责人还想了各种法子来吸引流量,比如餐饮和举办各种活动。

「Tiny House Hotel」一周会举办三场不同的活动,以饮食、生活、工作等各种各样的主题进行企划。因此,与普通的旅馆不同,这里不仅有远道而来的游客,也有很多当地人前来,在参加完活动或者烧烤派对后,直接在旅馆内休息。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由于在高架下,列车经过时会有很大噪音,但实际上并没有客人投诉过该问题。而且,曾经有某个节目来旅馆测验过,列车经过时的房间噪音分贝其实跟图书馆噪音分贝差不多。
「Tiny House Hotel」是日本第一个建在高架桥下的旅馆,但不是唯一一个。

在其之后,日本充分利用高架桥下独特空间改成住宿用途的案例接踵而来,下面的UNDER RAIWAY HOTEL就是一家位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旅居酒店。

2. 市中心桥洞下的UNDER RAIWAY HOTEL


2019年12月,日本首家高架桥下的「UNDER RAIWAY HOTEL」开业,店如其名,高架桥下的酒店,用事实告诉你,“灰空间”也可以这样美。

酒店「UNDER RAIWAY HOTEL」位于被漫画、手办、宅文化等包围着的秋叶原车站附近。这家酒店用一种另类的方式,诠释着“宅”文化。

“铁轨”是这家酒店的主要特色。由于是在高架桥下,所以酒店利用高架桥坚硬无比的铁轨构造,做成装饰亮点,一条条巨大的横梁给人一种“人在旅途”的感觉。
虽然是高架桥下酒店,但它拒绝简陋。绿色植物背景下,设施样样俱全,整体设计清新简约,同「Tiny House Hotel」一样,这里也完全没有列车噪音,可以全心投入“宅”生活。

3.  高架桥下学生宿舍Chuo Line House

随着2010年11月Jr中央线的高架立交化,中央线高架开始着手商业开发。由于这里大学林立,所以开发者在武藏小金井站和东小金井站之间长350米的区域内,规划了一处面向学生的住宅区域。
2020年春,学生宿舍“Chuo Line House”正式投入使用,宿舍功能以外还设有学生交流学习区、咖啡馆、餐饮区等空间。
Chuo Line House整体根据学生们不同的需求,提供了三种居住户型,整体用小型钢架龙骨搭建在空中的混凝土板来遮挡噪音,使得整个宿舍都不受高架桥噪音的影响。
L栋——单身宿舍、会客厅以及食堂区域
高架桥下有着特殊的居住环境,而本项目的居住者是白天几乎不在屋内的学生,这个项目才得以成立。


为了让学生来这里居住,要赋予一些特殊的魅力。最重要的是租金一定要便宜,所以在基地内要安置尽可能多的房间。

基于对室内活动所需极限最小范围和尺寸的研究分析,房间采取了和修道院僧房相同的尺寸,十个房间可以共用餐厅、厨房、洗衣房和图书馆,会客厅和餐厅则突出开放、透明的特点。

C栋——多人居住的学生宿舍以及公共平台

多人宿舍每个房间60平米,可以供4~5人居住。面积虽然狭小,但是利用高度设置loft,立体化的单元形式大大地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利用可能。

C栋本身是没有包含公用部分的,但两个建筑单元之间的空间可以当作室外平台,来加强居住者之间的联系。平台周边也设置了半室外的起居室,室内外的联系被加强。因为在高架之下,所以居住者也不用在意是否会在雨天被淋到。
H栋——公用宿舍
H区是4栋sharehouse,每栋都有10人左右的公用休息室、餐厅、厨房。
房间之外的厕所、淋浴间、洗衣间、厨房之类的公用空间作为住宅的独立附属空间存在。每两三户形成的住宅空间,通过独立的小型公共集合空间相连接。整体空间可以让居住者自由设计和使用,更加人性化。

4. 日本横滨市——黄金町

在日本,高架桥桥洞改造为公共活动中心的案例也很常见。日本横滨市的黄金町,是一个位于铁路高架桥下长达100米的地块。

在这个高架桥底层原有的网格空间中,7位建筑师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设计出了7个不同类型的公共社区空间。该改造项目最终成就了全新的“黄金町中心”,变废为宝。
这些公共社区空间包括美术馆、咖啡厅、图书馆、艺术设计室、会议空间、工作室和露天广场。来自Contemporaries, Studio 2A, SALHAUS, Workstation, Koizumi Atelier, Sogabe Laboratory-Kanagawa University+matidesign和Nishikura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的设计师们完成了这些设计。

不同风格的设计碰撞出了黄金町中心的折衷主义美学形态,高架桥既有的粗大立柱则起到串连起这些风格迥异的空间的巨大作用。
新的建筑实体与既有结构的交互,贯穿于整个改造项目中。一些空间被包裹起来,而另一些空间则被打开,从而构建出了一个动态的综合形态。

在材料方面,建筑师们使用了木材、玻璃和素色混凝土等让人感到亲近的材料,这样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来到黄金町中心,实现这些新开发空间的充分利用。
黄金町中心为使用这些空间的艺术家和居住在周围的社区居民创建了一个对话平台。这一系列成功的改造建立在建筑师对场地的细致研究和对空间的独到规划基础之上,同时为未来以社区为中心的改造项目创造了成功先例。

5. 最牛桥洞——中目黑高架下
2016年11月开业的东京“中目黑高架下”,被很多人称为“史上最牛桥底空间”。 
这个由东京地下铁公司和东急铁道公司联合打造的新设施,其名字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所在。它从由东京地铁的日比谷线和东急公司的东急东横线共用的中目黑站出发,一直沿着铁道高架向东急东横线的佑天寺站延伸,全长700米左右。
项目在有限空间中求同存异,既确保设施内店铺消费者阶层的同一性,也力求店铺本身内容和风格的差异。设施内共有28家店铺,涵盖了餐饮、办公室、服装店等。

在它的出口处,是引人注目的“茑屋书店”,享有“世界最美书店之一”的美名。而星巴克等品质商业的标配品牌,也进驻其中。
以往高架下的餐饮多是街边快餐,但这里改变了“套路”:有起源于镰仓的法式吐司店铺,有来自纽约的手工面包,人们既可以享受到红酒与芝士的搭配,也可以选择平易近人的关东煮专卖店。

改造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迎合周围的樱花观赏,因为目黑川两旁种满了800多棵吉野樱,在樱花季时形成一条连绵3公里的樱花隧道,在日本赏樱胜地排行榜连续几年排名稳居第一。

每到樱花季这里的游客就络绎不绝,因此,开发者才想到将这里改建为这片天然景观的配套。
“中目黑高架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这里原来的阴暗面貌,还横跨了赏樱胜地目黑川,和周边新老店铺连成一片,完全融入区域,成为了整个周边甚至是东京的新地标。

6. 美丽水岸步道——TOKYO Mizumachi

2020年5月,由浅草车站到东京地标性建筑——晴空塔车站约20分钟的路程中,开发者借助旁边河畔所打造了高架桥下美景商业街区——“TOKYO Mizumachi”。


浅草寺到晴空塔,是东京旅游的标配路线,而这段商业恰恰就在二者的路程之间。为此,TOKYO Mizumachi以“Live to trip”为概念设计,将异文化以及旅行融入到这条街中,边散步与东京水畔,感受根深蒂固的东京下町魅力。
TOKYO Mizumachi汇集了各式创意商店、餐厅、酒店、运动中心和生活主题馆等,主要分为东西两个区域。
靠近东京晴空塔侧为东区,在这个区域里不仅游逛浅草地区非常方便,同时还设有咖啡厅&酒吧以及运动场,还会举办在地主题相关的活动或工作坊。


西区则以特色“异文化”为核心,汇集了世界各地美食、特色时尚美食、日式传统点心、创意满满杂货店等。
作为两个景点的配套,TOKYO Mizumachi以自身的商业业态很好的链接起二者,让游客边走边逛的穿梭于景点之中,也让商街与晴空塔和浅草寺连成了一片,成为一个旅游区的组团。

7. 品味历史文化的桥洞商业——神户三宫阪急车站
神户是日本一个风景秀丽的国际贸易港口大城市,由于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城市充满了东西合璧的风情。神户有异域风情的“异人馆”、有充满中国味的“南京街”等,多元文化造就了一个独特且丰富的餐饮文化。

阪急三宫站可以说是神户的中心地区,车站的改造也倍加瞩目。此前,阪急三宫站作为游客密集的地方,尽管汇集了各类小吃,但毫无主题可言,店铺多而杂乱无章,设施也有些陈旧。

改造前后对比图

今年4月,这个高架桥下的店铺整体进行了整改,并将神户以“食”为核心的“异文化”作为城市广告牌设置在这里。以“怀旧食堂街”为主题的横丁街,汇集了各类、各国的人气餐厅。

整条开放式的街道,集合了各地风味啤酒吧、居酒屋、西餐美食店、特色烧烤咖啡屋等各式餐饮品牌,通过店铺的更新,让整条街道焕然一新。

8. 红砖拱门的历史味道——日比谷 OKUROJI

日比谷OKUROJI是一座位于JR新桥站和有乐町之间的高架桥下商业街,一面面红砖墙是其特色。这座高架桥建于日本明治时期,独特的红砖拱门讲述着日本百年历史,有着独特的味道。

2020年9月10日,高架桥下重新开发的日比谷OKUROJI正式开业,成为人们到东京的新打卡地。该区域长约300米,共设有5个出入口,进入这里仿佛踏入了另外一个空间。
日比谷OKUROJI以「100年前诞生,延伸到下一个100年」为理念打造,访客们可以在这里轻松体验到日本超过百年以上历史的职人精神。

项目活用铁道高架下的空间,一层分为四个区域,整体风格低调优雅,商户多为高品位餐厅、高级服饰定制店、工艺品店等。

有乐町车站一侧是JR东海的“日比谷美食区域”,新桥方面则是“食品店,杂货,时尚区域”,“饮食区域”,“享受夜晚时光区域”。

改造后,日比谷 OKUROJI沧桑的外表掩盖不住时尚的内在。精致的28家餐饮诠释着时尚多元化餐饮,16家杂物以及食品等店铺诠释了高雅时尚。

这里的店铺无论是餐饮店还是杂货店,大多有着连接古今的品牌理念、百年匠人精湛绝伦的传统手艺以及创意满满的新型产品。   


过去,汽车在高架桥上行驶,桥底下往往脏乱不堪。

但这些案例告诉我们,高速路下的空间并非是灾难,而是一种机遇。与其抱怨核心区用地的紧张与地价的高昂,不如将眼光转向这些“隐形”区域的改造。

不再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完全可以从这些“灰空间”进行细节焕新,将昔日尴尬的城市“灰空间”加以利用,转换成为一个个极具特色的商业设施和公共设施,通过空间的复合型活化,营造多元业态功能,提升商业与城市活力,点睛生活。

来源:商业与地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另一种可能
一个高架下空间改造成商业街区的重生案例。
城市案例|东京铁道高架下的奇妙空间
城市高架下的空间:尴尬or惊艳?
如何优雅地住在高架桥下
西南交大建院毕设一等奖作品!从交运转专业拿下港大景观offer的超强学姐,为改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的无界生态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