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人生:爱,总是去向不缺爱的人

  文|陈艳涛

  就像钱,总会流向不缺钱的地方,爱,也总是去向不缺爱的人。而你,恰恰活成了那样一个人。

  《红楼梦》里散落着各种缺爱的人。他们或者因为身世飘零,或是因为境遇卑下,或是因为才貌欠缺,或是因为情商欠奉,而成为成长过程中缺爱的人。不缺爱的人各有各的圆满,而缺爱的人,却各有各的遗憾。而人生,从来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就像钱,总会流向不缺钱的地方,爱,也总是去向不缺爱的人。

  缺爱的人,会各有各的不可爱。

  比如迎春,很小就失去母亲,父亲是糟朽、自私的贾赦,继母是“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贪婪财货为自得”的邢夫人,她虽成长于贾母膝下,却因才貌平庸、木讷寡言而并不受宠,她的人生姿态是一再退缩,最爱读的书是劝人行善积德的《太上感应篇》,平日里可有可无,遇到事儿就如黛玉评价她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凶恶的猛兽都到门口了,她还不知死活地在屋里说些因果报应的空话。

  比如惜春,和迎春一样,从小失去母亲,父亲贾敬一心求道炼丹,在贾府里,她充满疏离感,可有可无地成长着。直到抄检大观园时,我们才看到这个女孩诡异且决绝的个性。

  即便是今天的我们,也常常发现身边越缺爱的人越不会爱、越不被爱的现实。

  在亲情和爱情里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人,很难在一段关系里放松下来,他们更难以理性和平常心去处理事情,他们也会用敏感和“作”,把亲人和爱人越推越远。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越缺爱的人,越会陷入这种逻辑——我要呈现我又差又烂的一面,你还爱我,那才证明你爱我。”这种方式只会让一段关系更加痛苦和难堪。学不会爱自己,就不会向别人合理地表达爱与情绪。这会让我们困于爱中,却很难被爱。

  也因此,身为父母者,要懂得所谓“富养”,并不是指给子女提供物质的极大丰富,而是尽己所能不让他们成为缺爱的人。

  我们成长于何种家庭,能否在有爱的环境里成长,是人生中我们不能做主的憾事之一,但这并不是决定我们幸福与否的唯一因素。即便是在《红楼梦》里,也有父母双亡,跟着叔婶过活,要做针线活到深夜的史湘云,虽身世堪怜,却仍然能“英豪阔大宽宏量”,“霁月光风耀玉堂”

  相比起成长环境、天赋、外貌、智商、情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否能真正幸福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力量。

  这种力量,一部分来自先天的禀赋和有爱的家庭,但更多的,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自我成长。《红楼梦》里,湘云和黛玉在第七十六回中秋夜联诗时,为我们提供了怎样去弥补成长环境缺失的答案。首先,是像湘云所说的:“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就不要再“自苦”,而是放宽眼界和心胸,努力寻找生活中的兴趣和乐趣,转移注意力,不纠结于自身的小情绪。其次,是如黛玉所说的“事若求全何所乐”,明白人世间的人和事都多有遗憾,人人都“不能各遂其心”,所以不强求完美,不“得陇望蜀”,活得像湘云一样“霁月光风耀玉堂”,也不失为人生幸事。

  爱美丽也爱媒体。

  闲读红楼,注解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读后感
读懂薛宝钗已中年:她活着也不易啊
读书|​人生,当率性时则率性——《红楼梦》品读Vol.007:红楼人物谱⑦-史湘云
红楼梦三大最美名场面:宝钗扑蝶,湘云酣眠,另一个是什么?
歪评红楼之十五——乐天派湘云的人格魅力
红楼梦常识(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