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与《黄帝内经》的医学思想与精神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学术、修行、生活

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周易》是中国历史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所呈现的自然哲学、人文哲学等思想,开创的象数思维模式与内涵等,亦无不延伸至《黄帝内经》中,《黄帝内经》所有的重要思想与理论,均未脱离《易经》之圭臬,研究二者间的承接关系,对准确把握《黄帝内经》的医学思想与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从《周易》的阴阳思想入手研究《内经》,对准确把握《内经》阴阳理论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万物之宗—天地阴阳

《黄帝内经》中,谈阴阳、生命、六气、养生,无不将“天地”冠于段落或文章之首,将生命活动置于天地间去认识,从天地的结构、规律、属性和关系去认识生命活动乃至阴阳的内涵和关系,这一核心思想,源自《易经》。是《内经》理论的重要学术内核

《易经》中,三阳爻为乾卦,代表天,三阴爻为坤卦,代表地。



易经

8个基本卦象,乾坤二卦为第2,似乎与其他6卦地位是平等的,但作为阴阳代表的乾坤二卦在《易经》中具有高于其他卦象的独特含义,《易经》的卦象演变、义理推演,均是基于乾坤二卦而来。



《易传·系辞》:“《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又言:“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孔子亦言:“乾坤,其《易》之门邪”(《易传·系辞下》) ,认为乾坤二卦,是入《易经》的门户。


卦象反映阴阳

《周易》是殷末周初的一部卜筮书,书中记载了64卦的卦象、64条卦辞和384条爻辞。64卦由8个基本卦象构成,即乾、坤、震、巽、离、坎、兑、艮,代表自然界天、地、雷、风、火、水、湖、山8种最常见的自然事物,这8个基本卦象又是由—、--两爻组成,所以《易经》把阴阳两爻作为2个最基本的因素看待的,64卦所有卦象的变化均可归结为阴阳两爻的变化。周人用64卦占卜祭祀、战争、商旅、婚姻、生产等的吉凶祸福,他们把自然界的所有变化,都归结为阴阳两种势力的消长,认为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均由阴阳主宰。

分析八卦的符号组成,亦可了解《易经》表达的阴阳间的关系与属性,如以为乾、为坤,而乾坤天地是相对存在的,二者一上一下,表明阴态,而后爆发,以声火呈现,转化为阳,其卦象为上为两阴爻,下为一阳爻,由上到下,代表阴转化为阳的过程与现象;巽卦代表风,其卦象为风以其动之性,应属阳,故上以两阳爻为象,但风吹至人体,却有凉感,又为阴性,故下以一阴爻为象,代表阳可以转化为阴……



《内经》的阴阳理论对《易经》所表达的上述阴阳的内涵与关系,阴阳的对待性、互根性、转化与相互包含均有承接,在此不作赘述。


乾坤众卦之首


64卦的8个基本卦象,以乾坤二卦为基本中的基本,其他6个卦象,皆是乾坤二卦演变而来,《周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呼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八卦之震、巽、坎、离、艮、兑六卦,皆源自乾坤二卦的相交,64个卦象又是八卦的两两相合,故引申可以理解为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生成、变化,包括男女、父母、上下、牲畜、作物、色泽等,均源于乾坤天地之气,《易传·系辞下》:“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又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正是基于万物化生于天地之气这一命题,万物才蕴含了与天地共同的运转规则,以乾坤二卦演变出的64卦所携带的信息与征象,才会与人类的生命、社会、生产乃至战争、商旅运转规律存在契合,这是64卦可以进行占卜的基本原理。



同样也是《易经》中表述的众多哲学命题诸如天人一体观、顺时变化观,以及援物比类等思维方式得以确立的前提。


乾阳之气

乾坤是阴阳的代表,二者虽在卦象的组成上是一种完全对等的关系,但从64卦卦辞、爻辞以及《易传》对二者的阐释来看,乾坤阴阳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而是呈现出乾为主体、坤为从属的自然观。

如64卦之首卦为乾卦,其卦辞为“元亨利贞”,此四字,在《易经》卦辞中是吉、顺的象征,某卦得其一即为吉卦,而乾卦独得四元。元,原也,万物由此化生;亨,通也,事物由此亨通无阻;利,宜也,可有利于自然万物;贞,正也,固也,事物得之而稳固坚实。由此表达天阳之气主于化生、流动、补益与使万物坚实的作用。



而坤卦则仅表达为“元亨”,即参与万物化生,及同天气进行交流的过程,因此《易传·系辞上》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表达乾坤阴阳以阳为尊贵、阴为卑下的不同地位,又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者,变化也,变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而主持这种变化的,则是“乾”阳,表达乾阳主于起始、变化,坤阴则主于从属,甚至可以理解为天地所有事物的变化,均是源自阳气的变动,包括量的增减、作用的多少、参与方式等。


周易

对乾坤阴阳的主次定位亦被《内经》所承接,虽然《内经》之中有“阴平阳秘,精神乃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等语,似乎将阴阳二者是完全置于一种平等的地位看待,实则字里行间均流露着阳气为主的思想。


升降交流

乾坤之所以能化生万物,在于二者处于一种不停息的升降、交流之中,乾为天,本位在上,故以下降为基本运动方向;坤为地,本位在下,故以上升为基本的运动方向,因此,作为乾坤二卦构成的新卦象,《易经》是以天在下、地在上为泰,表明天地之气运动不已方能保持万物安泰;以地在下、天在上为否,表明天地之气隔绝不通,并由此推演而来阴阳双方皆应以交流为基本的存在方式,即“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周易·说卦》)。以阴阳所代表的所有事物双方,均处于一种不停息的交流之态。


《内经》论天地之气,系《易经》乾坤之主旨在医学中的延伸,《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此番天地之气升降,即是对《易经》泰卦的文字描述, 而后这种升降关系被拓展至所有的生命活动,《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业”,天地之气的升降交感,化生了人体生命。



而作为天地之气交流的一种具体体现,则是自然界云雨之气的形成与互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描述其“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引申到医学,则有《素问·经脉别论》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素问·水热穴》“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者也”等关于人体水液代谢方式的推断


天地乃万物之元

受《易经》影响,《黄帝内经》亦将人类的生命活动,置于天地之间看待,认为所有的生命,均是源自天地之气的相合,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天元纪大论》则言:“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均反复地表述这一理论。



强调人体生命源于天地之气,人体生命活动具备与天地、以及天地化生的自然万物具有某些相同甚至相近的属性,包括人与自然万物相同的规律、相同的结构以及存在彼此的通受关系,从而成为《内经》天人一体观学术思想产生的基础背景,也可以说天地是医之门也。


集中表述阴阳理论的篇章,亦将天地置于众理之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从天地运行特性、天地阴阳的属性来认识人体、认识阴阳,是《内经》从《易经》中所承接的重要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周易》到《内经》的阴阳观念流变
从《周易》到《内经》的阴阳观念流变 贺娟-2008
周易与思维方式《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观念(思想)
《周易·系辞传》释义
易传(十翼)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 第三集 忧患的乾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