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根《石头记》研究】之霍国玲谈红学(第80期)


草根红学探索的沙龙;红楼梦爱好者的家园;为你分享不一样的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遗作——北京市海淀区四王府小学壁画考论(十三)


续前


(九)“两个老人在一个男人和一个孩子面前下跪求饶”图——这个男人是曹雪芹,孩子是其子,两个老人是曹雪芹的叔父曹頫和婶娘王氏


 从前文对竺香玉及曹雪芹经历的介绍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叔父曹頫和婶娘王氏使用“调包计”,以诱迫手段,由竺红玉代替曹雪芹祖母的侄孙女李香玉李大姑娘进宫,曹雪芹定然与竺红玉结婚,就不可能发生后来一系列的不幸事件。到晚年,曹雪芹的儿子也不会没有生母的关怀。甚至曹家也不会遭到第二次被抄没。所有这一切都与叔父曹頫和婶娘王氏有关,因而通过自己的作品及壁画对他们进行鞭笞,表示对他们的谴责。

    

关于曹家应当有一位小姐(史湘云的原型李香玉)入宫参选秀女或才女,但后来却由一个丫环(竺红玉)顶替的问题,隐写在《石头记》第十八回: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

    

在此处脂砚斋有批曰:

    

《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何谓《一捧雪》?因何《一捧雪》中能伏下贾家之败?

   

 《豪宴》是明末戏曲家李玉写的《一捧雪传奇》的第五出:太仆寺卿莫怀古有九世相传之玉杯“一捧雪”。此杯精美无双,价值连城。当时的奸相严嵩之子严世番闻而索取,莫给以赝品。此事被莫家门客汤勤告密,莫家因此败落。脂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点破:将丫鬟冒充小姐送进宫去(即所谓“赝品”),便是曹家败落的根由。向清宫揭露竺香玉原是曹家丫鬟这一秘密的,正是曹雪芹的仆人,隐写在小说中,即名唤茗烟者。“茗烟”谐“明阉”——明朝的太监,喻汉人的奴仆,用来隐指曹雪芹的奴仆。此人后来背叛了他,因而小说中又将“茗烟”改名为“焙茗”。“焙茗”谐“背明”――以背叛了明朝,隐喻此人背叛了曹雪芹,因曹雪芹的父系为汉族。


这是怎么回事?曹家的“小姐”是谁?“丫环”又是谁?

   

 1、曹家“小姐”是曹雪芹祖母的侄孙女——史湘云的原型李香玉

   

 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薛宝琴来贾家后,得到贾母的喜爱:

    

探春道:“老太太一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老太太要养活,才刚已经定了。”

   

 且说贾母见了薛宝琴,甚是欢喜,便命王夫人认作干女儿,因此欢喜非常,连园中也不命住,晚上跟着贾母一处安寝。

   

 在同一回中,还写到老太太给了宝琴一件极为贵重的衣服

  

  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宝钗忙问道:“是那里的?”宝琴道:“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出来给我的。”香菱上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湘云笑道:“那里是孔雀毛织的,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是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以上见第四十九回)

     

贾母笑着,扶了凤姐,仍上竹轿,带着众人,说笑着出了夹道的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怪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雪坡上配着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以上见五十回)

   

 贾母尽管表面上说的是让王夫人认宝琴为“干女儿”,从实际情况来看,是作为了曹家的一员。在这里“贾母”是曹雪芹祖母的分身,宝琴是曹雪芹祖母的侄孙女李香玉的分身。即指李熙家被抄没后,李熙长子之女李香玉年纪尚幼,却父母双亡,无人照管,曹雪芹的祖母便申请将其要来作为自己的孙女抚养。——这便是李香玉改为曹香玉,成为曹家人的背景。

    

然而在曹香玉长到1415岁时,按清宫规定,必须参选秀女、才女,“曹”香玉也就必须亲名达部,届时参选。

    

但李香玉来到曹家后,与雪芹、红玉、蕙兰等一起读书、嬉戏。在这个过程中,心中暗恋上了雪芹。这反映在《石头记》第二十回:

   

 二人正说着,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林黛玉笑道:“偏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此处戚序本有夹批曰:

    

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今以“咬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书合眼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窖可也。

    

湘云“咬舌”怎么就成了“大法手眼”?为什么脂砚斋说:非“大法手眼”才可能“敢用此二字”?

   

 ——原来作者正是靠这种写作手法,似是“玩笑”却将湘云原型李香玉李大姑娘对曹雪芹的单恋写在书中。

   

 前面已说明“亲名达部”,必须进宫参选的是曹家“小姐”李香玉。然而李香玉单恋着雪芹,说什么也不想进宫。于是曹頫夫人——王夫人,便设计了一个让与李香玉年龄相同的丫环竺红玉代她进宫。

   

 2、代替李香玉进宫的曹家“丫环”是林黛玉的原型竺红玉

    

《石头记》第二十七回写道:

   

 ……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个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听得么!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一面说着去了。

    

“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后面。庚辰本有侧批曰:

   

 虽是醋语,却与下无痕。

   

 这段批语是启示读者思考:红玉的原型在出了“这园子”(曹家)以后,确实是“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了(即进宫后有了很高的地位,不可能再回到曹家了)。

同回,凤姐向红玉笑道:

    

“你明儿伏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

    

“在你就出息了”处,庚辰本有侧批曰:“不假。”——即这是件真实事件。

但是此后,直到《石头记》第八十回再没有提到过红玉。这是怎么回事?红玉到哪里去了?

  

  ——原来红玉只是竺红玉的一个分身,凤姐姓王,熙凤结婚后,也可叫做“王夫人”。——从小说背面看,王夫人(曹頫夫人)对竺红玉采取强迫加诱骗方式,让她参选才女,以代替李香玉进宫。如此欺君大事,曹頫也必然知道。

  

  竺红玉参加了才女的选拔。轻而易举地考中,成为“女状元”,进宫做了公主、郡主的伴读。这体现在林黛玉的一首诗中: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见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诗句中出现了“主人”,便映衬出那个“鳌背三山独立名”之人的奴仆身份。竺红玉独占鳌头这事,作者借一首回前诗又作了暗示:


        只为贫寒不拣行,  富家趋入且逢迎。

        岂知着意无名利,  便是三才最上乘。

                           (戚序本第三十九回回前批)

   

 这首诗写出红玉是贫寒的丫环,自己没有任何权利,一切都须听从主人(“富家”)的安排。由于主人用尽了许诺、“逢迎”之词,她便参加了清宫的“才女”选拔——她的参选并非出于“名利”,更不曾想将来会出人头地。然而她的聪明才智使她独占鳌头。——她对此并未有思想准备。

   

 在上述事件中,曹雪芹的叔父曹頫及其妻子王夫人对曹家犯有两三罪行:

    

1、在皇宫选秀女、才女问题上,以丫环代替小姐参选,一旦被揭出便是欺君之罪,曹家必定遭到再次抄没。——后来果然暴露,成为乾隆十六年曹家遭到第二次抄没的诱因。

   

 2、曹雪芹与竺红玉在十四五岁,即红玉进宫之前,两人相互爱慕,已为曹家所有成员中共知的事实,以至凤姐为此开起了玩笑: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便来使唤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

    

在“一齐都笑起来”处,甲戌本有侧批曰:

   

 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

  

  在“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之处,庚辰本有侧批曰:

   

 好赞!该他赞!

  

  本来雪芹与红玉成为夫妻,已是水到到渠成的事,却硬是让曹頫夫妇生生的被拆散了,对他们的一生带来极大的痛苦。

   

 3、在李香玉的蛊惑下,竺香玉为雪芹生下一子后,竟被逼死,香玉皇太后身份暴露

   

 竺香玉皇太后于乾隆十一年由六郎庄真武庙迁往香山广慧庵后,雪芹便常住正白旗营了(即后来的正白旗村39号院,现曹雪芹故居)。主要目的是:从竺香玉那里了解到了皇宫的内情,内部生活细节,所发生的各种有趣的、悲惨的事件。然后将其写进《石头记》中。两人也切磋诗词,创作了不少诗歌,有些写进了书中。四五年后,此事被曹雪芹的正室夫人湘云原型李香玉了解到,便设计了一个阴谋:让竺香玉为雪芹生下一子,然后以此要挟竺香玉与曹雪芹断绝关系。这便成为竺香玉将爱子转移出去,自己自缢而亡的真正原因。——香玉皇太后身份暴露,曹家被抄没。——归根结底,起因还是曹頫夫妇的“调包计”。

   

 曹頫夫妇的“调包计”成为对曹雪芹及竺香玉一生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因而雪芹在《石头记》及壁画中对曹頫夫妇的做法给予了鞭笞。


(待续)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其所有。我们注重分享,欢迎原创。

投稿请发邮箱:741743878@qq.com


我们的公众号


公众号:caogenshuohonglou

解析四大家族的衰败;殇情宝黛爱情的悲剧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我们的微信群:


群主微信号: lxa197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秦可卿死的时候贾宝玉会吐血?
林黛玉身世之谜,曹雪芹虚构的人物还是确有其人?
红楼梦:林黛玉原型
贾宝玉深爱的女人竟然是大清皇后
《红楼梦》是皇家盗版,《石头记》才是曹雪芹原本
雍正皇帝的死因之一,居然跟《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