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彖传研究旁通古法的重建—从汉易到焦循

乾坤如何演生成六十四卦?《彖传》背后其实有着一套绵密的逻辑与法则。这一套法则不但可以推算出六十四卦,还可以解释很多经文的问题。例如,为何只有七卦有元亨利贞?为何小畜卦经文长得很像“复”卦?....

而在深入研究之后我发现到,这些法则最核心与重要的是旁通,这也是乾坤始造万物的开始。乾坤旁通之后才开始启动了阴阳的消息与卦变,最后形成了六十四卦。在系列文章里,我将会逐步把彖传背后的这些逻辑呈现出来。因此这里所要探索的第一个重大议题是“旁通”。

但在开始重建彖传“旁通”法之前,首先需要解决很多基础问题:“旁通”概念在易学史上大致的发展,还有“成既济”(既济定)的概念。

源起

“旁通”一语出自干《文言传》:“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本文易学网版权所有。)

李鼎祚《周易集解》中常见虞翻提起“旁通”一语,意指卦象的阴阳相反。例如,屯卦说“与鼎旁通”,革卦说“与蒙旁通”,谦旁通履,夬旁通剥,比与大有旁通,小畜与豫,同人与师,随与蛊,临与遯,姤与复…。

但在某些汉易学家的陈述里,“旁通”似乎是指乾坤两卦的阴阳交换,然后演生出易经六十四卦。例如陆绩注《文言传》:“干六爻发挥变动,旁通于坤。坤来入干,以成六十四卦,故曰旁通情也。”

但不论是虞翻的注解,还是陆绩的说法,“旁通”这个概念似乎在后来的易学发展中逐渐被淡忘,并不具象数义,而且几近无存在感。绝大多数易学家对于《文言》这句话的注解也多是轻轻一语带过。例如,孔颖达:“言六爻发越挥散,旁通万物之情也。”朱熹:“旁通,犹言曲尽。”

即使后来的一些象数学家,也没人在提旁通。甚至黄宗羲所著《易学象数论》及惠栋《易汉学》中也找不到任何相关资料。

至来知德以“错”总称卦之阴阳相对之后,现在已成易学标准。

清代焦循则是旁通的再发现者。焦循以旁通、比例,中行等原则架构起他自己的一套旁通理论。只可惜,理论极为琐碎繁杂,难究经义,为此焦循还发展出更为繁琐的假借法。

根据焦循所建构起的旁通原则,阴阳相反的两卦,不当位的爻位会交换而往既济发展。交换时是以初与四(简称1-4),二与五(2-5),三与上(3-6),四与初(4-1),五与二(5-2),上与三(6-3)的阴阳彼此交换。例如干二与坤五,干四与坤初,干上与坤三阴阳交换。而否卦则是在自卦里,下体乾卦的初爻与上体坤卦的四爻、下卦二爻与上卦五爻,下卦三爻与上卦的上爻阴阳交换,这就是所谓的比例原则(按:这只是对乾坤旁通的比例,至于其他旁通卦的比例则更复杂)。

参考阅读:焦循易图略 易通释

在提出我重建的方法之前,我们先来检验焦循旁通的理论基础从何而来?

乾坤的阴阳交换法则

阴阳交换可以说是焦循旁通理论的核心之一。

例如,干二坤五(简称 2-5)、干四坤初(简称4-1)、干上坤三(简称 6-3)。这个交换规则,其实是源自于汉易。(本文易学网版权所有。)

汉易注解中,有很多关于阴阳如此交易的说法,但都没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甚至在虞翻的注解里,旁通是旁通,阴阳交换是阴阳交换,他所指的旁通绝对不是焦循说的旁通,也就是不包含阴阳交换。

以下是虞翻谈到阴阳交换的一些注解:

谦:干上九来之坤,与履旁通。(按:干上九至坤三,成谦卦,谦卦与履旁通。)

坎:干二五之坤,与离旁通。(乾九二与九五至坤卦,成坎卦,坎卦与离卦旁通。)

离:坤二五之干,与坎旁通。

既济九三:干二之坤五,故高宗伐鬼方。(乾卦九二至坤卦五位,坤卦上卦变成坎。)

从虞翻的注解可以看到,焦循的2-5, 4-1, 6-3 乾坤阴阳交换法则轮廓,但虞翻并没有给它“旁通”的名称,反而“旁通”指的是阴阳相反的另一个卦。

关于乾坤阴阳交换,也可见于荀爽。

注干《文言传》“云从龙”:谓干二之坤五为坎也。

注“与日月合其明”:谓坤五之干二成离,离为日。干二之坤五为坎,坎为月。

整合汉易学家的说法可发现,这种阴阳交换似乎比较局限于乾坤两卦,而不是如焦循认为的,任何阴阳相反的两卦都会阴阳交换。

既济定

“既济定”一辞源自于《杂卦传》:“既济,定也。”

虞翻注易常有“成既济”、“成既济定”的用语,讲的是卦在阴阳变化之后成既济。例如:

井上六:谓初二已变,成既济定,故大成也。(按:井卦初二两爻交换,成既济卦。)

损六五:谓二五已变成益,故“或益之”…三上易位,成既济,故“弗克违,元吉”矣。(按:损卦二五两爻变,变成益卦,益卦六三与上九再阴阳交换,成既济卦。)

……

虞翻所说的“成既济”并没有一个定法,完全是很任性的,他想要那一个爻变阴就变阴,要变阳就变阳,要让那两个阴阳爻交换就交换,要旁通(指阴阳相反)就旁通……。但不管怎么变,总是有两个目标是不变的:一是凑出符合经文文字的卦象,二是达到“成既济”。

从虞翻经常讲“成既济”也可看出,在汉易里,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可能是架构某些象数方法学的核心概念。

另一个有提到近似“既济定”观念的还有荀爽。

干《文言传》“云行雨施,天下平也”荀爽注:

干升于坤,曰云行。坤降于干,曰雨施。乾坤二卦,成两既济。阴阳和均,和而其正,故曰天下平。

从荀爽的注解可以看出,乾坤两卦的阴阳交换,将会让乾坤两卦变成两个既济卦。他还以此来注解“云行雨施”。这里的“成既济”与虞翻说的成既济、成既济定是同一个意思。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荀爽这里使用了“升”和“降”其实有点混淆。荀慈明升降理论认为,阳在二当升五,阴在五当降二。(按:汉易认为,阳气清轻而上升,阴气浊重而下降。)这个原则有时是用在乾坤两卦的阴阳交换,但有时又用于同一卦中,例如临卦六五荀爽注:“五者,帝位。大君,谓二也,宜升上居五位,吉。”离九四:“阳升居五,光炎宣扬,故突如也。阴退居四,灰炭降坠,故其来如也。”

另外在《系辞》“是故知幽明之故”荀爽注:

幽谓天上地下不可得覩者也,谓否卦变成未济也。明,谓天地之间,万物陈列,著于耳目者,谓泰卦变成既济也。

这里谈的否泰两卦中的乾坤阴阳交换另外点出焦循还有其他汉易学家鲜少谈到的:除了“成既济”之外,荀爽还另外带出“成未济”。只是他是用在否卦的乾坤阴阳交换上。

我们再把这里所谈到的所有观念整合一下。

汉易中乾坤阴阳交换的设计,普遍都要让乾坤两卦变成既济。而这正是焦循旁通的阴阳交换模式。

“旁通”做为一个汉易观念或方法学来说,在虞翻是一种静态的阴阳对反概念。但是综合陆绩与荀爽所留下来的蛛丝马迹来判断,“旁通”有时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的就是乾坤两卦的阴阳交换,以至于到既济定的历程,而这历程中会演生出六十四卦。

因此,焦循的旁通法,就其核心的2-5, 4-1, 6-3阴阳交换法则来说大致上是正确的,也符合汉易。但他认为任何两个阴阳相反的卦都可旁通,例如震与巽也可旁通,就值得商榷了。

至于他另外提出的二五先行当位,一三先行失道,当位则吉,失道则凶的理论,还有把“成既济”当做是穷途没路等等,更属于他的个人发挥。

(台湾易學網《周易古占筮法》作者:郭和杰)

本堂编辑文章与图片,仅从学术角度印证周易五術学之应用及起到传达信息之目的,丝毫没有任何意图与偏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阅读者有需了解更加详尽专业知识请与专业导师联系,以获得相应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彖传研究 旁通古法的重建2 新的旁通法则
【彖傳研究】旁通古法的重建 I
闻道国学:八卦之抽爻換象
《青囊序》白话解读
天玉经 唐杨益筠松撰
从周易参同契谈玄空雌雄定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