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仰韶文化彩陶纹饰小识

本 文 约 2565 字

阅 读 需 要

6min

新石器时代中期是彩陶纹饰发展的鼎盛时期。以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为代表,标志着我国陶瓷纹饰已进入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其丰富的图案、精美的花纹、流畅的笔法以及和谐的色彩构成了陶瓷纹饰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至今仍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

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仰韶彩陶纹饰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其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来进行探讨。

展开剩余88%

01

以鱼纹为代表的半坡类型彩陶纹饰

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年代较早的一种地方类型。它分布广泛,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及河套,东至豫西、晋南,西到陇东。经过发掘的典型遗址有陕西姜寨、北首岭、史家、元君庙、横阵,甘肃秦安大地湾,山西芮桥东庄村,湖北郧县大寺等。

半坡彩陶纹饰多样,除鱼纹、鹿纹、羊纹、蛙纹、人面鱼纹、枝叶纹等之外,还有大量各种各样的几何形花纹,如勾叶纹、波折纹、三角纹、圆点纹等,至史家文化时期又出现了弧线及鱼鸟组合的纹饰。

鱼纹是半坡彩陶中大量使用的题材,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这些鱼纹有的单体独处,有的复体结合,有的又呈几何形的高度抽象,还有的与人面纹、网纹相合璧。这些图案最初大多为写实纹样,后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鱼纹也由写实变成了写意,逐渐演变成为抽象的、规范化的几何形体,使鱼的形象在艺术上进一步慨念化。出土的陶器中大量抽象简化了的单体、复体等变体鱼纹,即是这一变化的明证。

人面与鱼相结合的花纹,是半坡彩陶中固有的纹饰。此类花纹均装饰在器物的内壁,共发现有七例。人面多为圆形,眉以上涂成黑色,有的于两眉间留有三角形空白,或在一侧眉的上方留出一蚌刀形空白,头顶大部分为鱼尾形装饰。只有一例为半圆形束发并横别一发笄。耳部装饰有两种:一为互相对称的向上弯钩,一为相互对称的鱼纹各一。嘴部大多画成“Z”或“”字形,嘴角两侧各饰一鱼。这些纹饰反映了古代人类对鱼类的崇拜及“寓人于鱼”的深刻含义,是鱼纹中较为特殊的形式。

除了具有代表性的鱼纹外,半坡文化中还发现许多其它动物形图案,如鹿纹、鸟纹、蛙纹等,大多具有线条简练,用彩纯朴的原始彩绘特征。鸟纹是这个时期应用较多的题材,也是鸟类的最早形象,尽管形式单一,但绘制技巧娴熟,形象栩栩如生。这些鸟是陶瓷装饰中鸟纹的最原始形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绘画的发展状况。

几何纹样在半坡彩陶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花纹其中利用三角形的不同形式组合而成的图案最为丰富。三角形与圆、直线构成的花纹也很丰富,如对顶三角形、加圈点构成的类似鱼纹的图案;三角形两侧各加多组与侧边相平行线段的图案;互相对应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间加三、六、九根平行线段的图案;还有圆点与交叉线组成的图案等。这些图案组合严密,排列合理,规律性强,装饰效果明显,体现了原始人类的聪明才智和高度的概括能力。

02

以弧线三角、勾叶纹为特征的庙底沟类型彩陶纹饰

庙底沟是新石器时代仰韶化的又一类型。它遍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陇东、陇西、陇南,青海东部等地区。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河南偃师高崖、山酉平陆盘南村、陕西华阴横阵、华县泉护村等。

庙底沟仰韶文化的彩陶有大量的几何形纹饰。几何形纹饰主要由各种各样的直线、曲线、弧线构成,较为常见的有垂弧、凸弧、三角(对三角、背三角、弧线三角等)、豆荚、花瓣、回旋勾连、网格、羽状、带状、辫形、马鞍形、火形等,其中以垂弧、圆点勾叶、弧线三角与曲线组成的连续状花纹为其特点,直线与曲线组成的曲边三角形为其特色,这些几何形花纹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约占全部彩陶花纹的90%。

垂弧纹是庙底沟型彩陶花纹中应用最普遍、变化最丰富的装饰纹样,可归纳为7个类型:首先是单纯的垂弧纹,由近似于半圆形的下垂状弧线构成,有宽有窄,还有部分凸弧纹饰,除了弧线的弯曲方向不同外,其构成与垂弧完全一样;其次是垂弧下加1~3根横线,横线上对准垂弧中心点处加一圆点纹;第三,垂弧下加一横线,两垂弧相接处加一圆点纹;第四,垂弧下加一横线,两垂弧相接处与横线上分别加一圆点;第五,垂弧内加一自右至左的抛物形复线,线端有一圆点;第六,垂弧下加向左走向的抛物形复线,线端有一圆点;第七,垂弧下加两斜线一圆点,两垂弧间有一竖立状半月形纹饰。

由直线与曲线组成的曲边三角纹,是庙底沟彩陶中最有代表性及应用最为广泛的花纹,多采用背三角纹与对三角纹的组合构成整体纹饰。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彩陶盆,腹壁上半部基本采用了这种组合的不同形式,或相对或相背,或单位或连续,使图案既具有高度抽象概括的特点,又不失灵活多变活泼的效果,而且动感强烈,韵律感明显。这种纹样相互勾连回旋,变化莫测,出神入化,并由此派生出层出不穷的多种图案,是庙底沟几何图案中最具特点的纹样之一。

庙底沟类型彩陶纹饰利用各种线条的不同变化去表现多种物象已经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如用直线与斜线相接组成的羽形纹;用斜线的相互交叉组成的网形纹;多条直线的平行延长形成的平行线纹等,都利用了线条组合选择性强、富于变幻的特点,随心所欲地构成多种纹饰。如用6条、8~12条凸弧线的不同弧向构成的3~6出花瓣状纹饰,概括性强,物象表达逼真。

象生性的图画形花纹以动物题材较为常见,这些图案大部分以写实的手法绘制而成,鸟是出现较多的动物花纹之一。庙底沟类型彩陶中鸟纹形式多样,姿态各异,有的展翅欲飞,有的伫立凝视。这些作品虽着墨不多,但却把鸟的不同神态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简洁的线条,高超的技艺令人惊叹不已。蛙、壁虎、蜥蜴也是当时象生花纹表现的题材之一。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它在已成形的陶坯上用色彩绘出各种动植物或几何图形。图案多位于器物外壁的上部,有些也在器里绘画,然后进行烧制,烧成后彩色纹饰便牢固地固定在器物的表面,不易脱落。我国仰韶文化彩陶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的高超水平。浓艳的色彩,巧妙的构思,变化无穷的图案,至今还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的瑰宝而争相仿制。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陶瓷纹饰》

张柏、刘兰华著;

1994年6月第一版

END

你与世界

只差一个

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省博物馆 仰韶文化中晚期彩陶
关于史前中国一个认知体系的猜想(1)
甘肃彩陶科普贴来了!原来陶器上这些“纹”有这么多奥秘
​试述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李新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鱼鸟组合图像
中国史话·文明初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