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祥云
摘要: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附图1),是易经(周易)的高度概括、精密浓缩、形象展示、一目了然。圆图从时间角度,根据“天地定位,山澤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1]的《说卦》原则,构成天圆之图(附图2);方图从空间的角度,按朱熹《周易本義》“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者动而为天,方者静而为地者也。”,构成地方之图(附图3)。笔者画了一根对角线连接方图中的乾、坤两卦,八纯卦按伏羲八卦顺序,由左下角依次串联在这根斜线上,由此开始初探。

  关键词:伏羲64卦,方图剖析,错卦圆图找,综卦方图寻、交互卦查表。

  巍巍中华,灿烂文化,易经居首、精深博大。《周易》无所不包,可以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韵学、算术等等,都可根据《周易》来建立自己的学说。几千年来,关于《周易》的注疏达3000多种,形成了庞大的易学体系。

  当今21世纪风靡全球的信息化时代所运用的大数据中的计算机二进制首次发明者,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兹在1703年正式发表了关于二进制的论文,题目是《二进制位计算的阐述——关于只用0与1兼用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1949年,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在英文版《易经》的序言中指出:“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

  为了让当代青少年对易经学习增加兴趣,便于记忆,从而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将错综复杂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进行分解、组合,再用一览表展示,举一反三,便于运用。

  1.基本概念

  1.1易经(周易)的来历:

  《周易》以《乾》卦为六十四卦之首,乾为天,“易”字又为日月。所谓《周易》者,即日月之道普照周天。故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易经被称为“六经之首”、“群经之始”、“文化之源”。书中充满历代圣贤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沉的智慧,义理愈加精深,在各方面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峰。

  六经:易、书、礼、乐、诗、春秋

  1.2易经的作者

  《易经》又称《周易》,是集体创造的智慧结晶。

  “据近人研究,大抵为战国或秦汉之际儒家所作,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今本周易有东汉註,三国魏王弼註,晋韩康伯註,唐孔颖达周易正義,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近人高亨周易古经今註、周易大傳今註等。”

  三任作者说:

  东汉郑玄说:“易历三圣,世历三古。”

  三圣:伏羲氏、周文王、孔子

  三古:上古、中古、近古

  1.3.太极是什么

  太极,“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的意思。它是阴阳相合的统一状态。

  太极运动不息,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就会相对静止,静止则产生阴气。这样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相生相克,互相转化,运转至于无穷。

  太极的符号“——”,涵盖万物,它在天上是天理,在地上是地理,在万物是物理,在医学是医理,在命运是命理,在人伦是伦理···包含无穷无尽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无极,一就是太极,二就是阴阳两仪。阴阳之间的对立斗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阴阳交合导致“二生三”,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息,导致“三生万物”。老子的这种观念就来源于易经。

  1.4.伏羲八卦的卦序和位置图(附图4)

  1.5.伏羲六十四卦阴阳横图及二进制编码(附图5)[2]:此图是伏羲六十四卦圆图的展开。

  1.6.阴阳:阴阳之概念,始本于日与夜之交替循环。

  阴者,隐也,暗也,晦也,月也。

  阳者,昼也,明也,日也。

  易传把阴阳比作乾坤、天地、昼夜、刚柔、动静、男女、夫妻、君臣等等。阴阳之本质为气;而统一於太极。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1.7、六十四卦的构成与转换:

  二体:指六十四卦由两个八卦(单卦)相重而成。居下者为下卦(又称内卦、贞卦),居上者为上卦(又称外卦、悔卦)。

  互卦:每卦六爻,除去初、上,中间的四爻组合成一个新卦,称为该卦之互卦。具体的方法是:二三四爻组合为下卦,三四五爻组合为上卦。《左传》和汉易常用互卦解卦。

  《系传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天地人为何兼而两之?因为三才是阴阳相对的,三二得六,所以“兼三才而两之”。……宇宙间有一切都是相对的,同理,天地人三才,因为有阴有阳,有体有用所以“因而重之”,就变成了六爻。《易经的卦一定要画》六爻,就是这个道理。

  1.8.六十四卦方图中“乾”卦为何在西北角?

  《乾》主刚健,故位于西北,试观东南十六卦,皆《坤》柔之卦;西北十六卦,皆《乾》刚之卦,故东南柔而多卑湿,西北刚多高燥也。……夫阳顺阴逆,方图自《姤》之一阴生,至《坤》之六阴,逆行则是矣。自《复》一阳生至《乾》之六阳,亦逆行者,缘方图以《坤》阴为主,则《乾》为客,故客随主也。至此则《六十四卦方图》纵横顺逆,上下往来,内外分合,四方妙用,明晰无疑。方图之妙,天地之用可谓大矣。
  2.圆图解密(附图2):

  2.1按《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制作圆图。意思是“乾天于上,坤地在下,天地定位;山上之水,流向湖泊,山澤通气;雷震风动,相互激荡,雷风相薄;润水燥火,阴阳相反,故不相射;八卦阴阳,相错成像,八卦相错;数往之事,顺卦序知,数往者顺;欲知将来,逆前数之,知来者逆;因此逆数,可知未来。”

  2.2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中,任意相对应之2个卦像,6爻阴阳相错(相反)。(观看时内卦向下朝圆心)。

  2.3从圆图中显而易见,按伏羲卦系排列之四宫各卦,其六爻之初爻皆为“阳爻—”,此为阳仪之四宫卦;而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之四宫各卦,其六爻之初爻皆为“阴爻--”,此为阴仪之四宫卦;
  3.方图解密(附图3):

  3.1在方图中右下方乾卦和左上方坤卦,画一根直线相连接,于是就把伏羲六十四卦中的乾、兑、離、震、巽、坎、艮、坤,八个纯卦自右下而左上,按卦系排列挂在这根线上。

  3.2欲知综卦何处寻,对角之处就是它。

  综卦:复卦之上、下卦,互换其上下位置形成新的六爻卦,就如织布机经线上下移动,以受梭子纬线织缕一样,名之曰综卦。譬如地风“升”的综卦就是风地“觀”。

  在斜线一边的任意一卦的斜线相对应处就是其,它们正好处于正方形的对角位置,而且斜线就是该正方形的对角线。山火“贲”的综卦就在火山“履”的正方形对角位置。

  3.3六十四卦八宫各卦排列在方图中有条不紊,一目了然。(详见六十四卦方图分解)

  3.4将“六十四卦方图分解”打印后,按其排列图剪下,然后拼起来,就是一张完整的“六十四卦方图”。

  3.5清代学者德沛济斋对方图分析道:“此周方六十四卦,剖而为四,则每一方各十六卦。西北方高燥,其地多山,……东南方卑湿,故其地多水,……西南方则柔而带钢矣,……东北方则钢而带柔矣,”

  4.医易相通:

  唐代医药学家、“药王”逊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从而指出了易学对医学的指导作用。明朝张景岳则更系统地提出:“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些阴阳也;医易同源乾,因此变化也。岂非医学学者,靡不精通易理。而凡精通易理者,于中医学说则多有发挥。”

  4.1阴阳之“象”: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4.2五行之“象”:传统与现代西医脏器概念绝对不相同,中医五脏所指的是应用五行进行分析的,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4.2五藏系统:

  五藏系统归类表


  4.3脏腑“象数”:

  《黄帝内经·素问·金贵真言论篇第四》将人体脏腑配属八卦,还将五脏肝、心、脾、肺、肾按河图成数分别配以八、七、五、九、六之数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歧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5.总结与展望:

  几千年以来,博大精深的《易经》对中国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传统医药、养生、气功、武术等方面,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思想理论指导作用,“致广大而尽精微”。特别是中医药惠及人类健康,与阳爻(—)和阴爻(--)的原理应用到电子计算机二进制中的0和1,堪称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贡献。21世纪的当代,依然是《易经》应用继往开来的时代。兹建议:(1)进一步加大《易经》的宣传普及工作。全国各地《易经》研究学会、协会,多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2)利用手机在互联网传播《易经》知识和应用体会;(3)在初中、高中的教科书中适当增加《易经》内容;(4)各有关期刊、杂志发出《易经》研究应用的“征文”,版面费或减、或免,以资鼓励。当代青年人学习并传承《易经》文化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的基本概念
《太极八卦图》的来历与运用
第01讲《周易》的基本概念_上_孙劲松
卦术
《易经》卦序的分析探讨
《张其成讲易经》读书笔记(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