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区门口常见的这类楼是什么?它仿的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汉阙

读者:“大白老师,我经常看见旅游景区门口有这样的建筑,看上去很大气,这种建筑称之为什么?您可以讲下它的历史知识吗?”

大白:“图片上的建筑是仿汉阙风格建筑,汉阙作为一种带有极强象征意义的礼仪性建筑,可是我们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哦。”

景区门口的仿汉阙建筑

汉阙的起源与发展

汉阙来源于西周礼制建筑观,《三辅黄图》载:“阙,观也。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所以在西汉及以前阙与观常常互为通称。西周的观(阙)是有实际使用功能的,观(阙)伫立于门的两侧且可以登高望远,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如果有来犯之敌经过城门进攻,便可以通过位于阙上的守卫部队及时组织防御。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在城门外修筑护城河、吊桥,出现在城墙中洞穿修筑的“城门洞”形式,从而完善了城门防御体系,这使得城门防御措施不再依赖于阙,阙的实用性逐渐退化,到西汉初期变为装饰性建筑。这种装饰性阙主要起到美化主体建筑、体现建筑等级的作用,独立且广泛地修建在宫、城、庙、祠、墓、井泉之前,按照建筑属性可分为宫阙、城阙、庙阙、墓阙等等,这是汉代对阙型建筑应用方面的发展。

汉墓阙

汉代阙作为礼制建筑是不能随意建筑、使用的,只有皇室贵族、达官显贵才能按照规定建造与身份地位相等的阙。汉代阙的规格有单出、二出和三出之分,单出阙只有一个单独的阙;二出阙是在主阙外侧连接低于主阙的子阙;“三出阙” 是一正一副。单出阙级别最低,一般官僚均可使用;二出阙必须太守或等同于两千石俸禄的官员使用;三出阙的等级最高、形体最大,只能用于帝王宫殿和墓葬。

从建筑材质上来看,汉代的阙有木质阙、夯土阙和石质阙,应该是以木质阙为最多,夯土阙和石质阙次之,这两种阙在形制上都极尽模仿木质阙的形象来建造、雕刻花纹。但随着时间推移,木质和夯土两种形式的建筑被完全毁坏,没有保留下来,只有少量的石质阙历经千年留存至今,所以只能依据石质阙的建造形式和表面雕刻花纹来推测复原汉代阙的建筑形制。

汉代石阙的主要分布地点为四川、河南等,其中四川的汉阙最为著名,其数量亦最多,其类型多为墓阙和祠庙阙。这是因为汉代的四川地区手工业发达,既有大量技术工匠、又有大量达官显贵需要修筑阙来表示身份,所以在这一地区建阙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今天留存的四川汉阙中、室阙和启母阙等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启母阙

汉阙的建筑形式

从汉代画像砖和保留至今的石质汉阙文物来看,阙的组成部分近乎是固定的,主要由阙顶、阙楼、阙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阙顶与汉代木结构建筑的屋顶风格一致,在一块石材上精雕细琢出椽子、覆瓦、斗拱的细部形象,出檐较长,可以遮风挡雨避免风雨侵蚀阙身与台基;阙楼也与木结构建筑的楼阁相似,有窗棱、栏杆扶手等;阙身是阙的主体部分,在阙身上往往雕刻有繁复的花纹,正面内容一般为文字,这些铭文叙述了该阙主人的身份、职务和地位,其它立面则雕刻有建筑形象、神话故事、生活情境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汉阙模型

台基是汉代高台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汉代大型木结构建筑因技术不成熟所以不能修筑过高,故此常常建立在高大的夯土台基上,利用地势来抬高建筑高度,以弥补木结构建筑不能修筑过高的劣势,汉阙也是如此。四川地区现存的石阙底部有的有夯土台基,既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气势,又可以通过处理地基使阙得到一个稳定坚实的建筑基址。

二出阙、三出阙的建筑形式也单阙基本一致,只是形体稍小。如河南嵩山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庙阙),分东西两阙,用青石垒砌。两阙的结构完全相同,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正阙和子阙阙身连成一体,阙身除正面刻有铭文外,其它三面均刻画图案,有车马出行、人物故事、动物神兽等等共计五十余副,生动再现了皇室祭祀场景和生活状态。

太室阙

汉阙的建筑造型和装饰艺术

汉阙艺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造型艺术;二是建筑装饰艺术。就建筑造型艺术来看,由于汉阙没有实用功能,反而让它在造型上极度美化而不用受到任何建筑实用性的约束,这样就使得汉阙成了中国建筑史上浓厚的一笔。

没有实用性的汉阙,在建筑中可以随意的大量使用各种建筑构件,单阙建筑顶部常常可见栏额、栌斗、枋子、斗拱、檐子、瓦当等建筑构件,突出展示了汉代建筑高超的建造水平,二出和三出阙则突出展示了建筑组合的最优配比规律。此外,阙的整体外形曲直结合、线条优美,各个部分高度搭配合理,如四川渠县冯焕阙,现存东母阙总高4.3米,通体分为三层,最低一层高2.7米,中间高0.45米,顶层高0.25米,高度层层递减。

冯焕阙

在建筑装饰艺术方面,汉阙上雕刻、绘画有多种图案、文字,今日所见石质汉阙的阙身上常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刻画图案,并由此推测木质和夯土阙上也应有繁复的装饰图案。从画面内容来划分,大体有文字、神兽神仙、生活场景三种。文字为隶书,内容是墓主姓名、官职或该阙隶属的原祠庙建筑名称,如沈府君阙西阙有铭文“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东阙铭文“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候沈府君神道”,表明该阙的主人是沈府君,该阙原为沈府君墓葬前神道的标志性建筑。神兽神仙多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东王公、西王母、玉兔、道君等,意在求长生富贵;生活场景为墓主生前的实际状态,车马出行仪仗队列皆是墓主实际使用的抽象图案表示。

沈府君阙西阙

总体上画风是二维侧面展示,简洁抽象,与汉画像砖上所展示的图案风格一致,这也印证了汉代绘画艺术并无地上、地下的区别,视死如生是汉代世人一贯坚持的原则,且这些图案布局体现汉代繁满的思想意境,即阙身上雕刻或绘画的图案基本上不留空白。

大白说

西汉大木结构建筑技术基本定型、屋面类型多样,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开始形成。在复杂多样的西汉建筑中汉阙独树一帜,兼有建筑艺术美和精神功能。西汉时期的阙来源于西周的观,但不具有实际使用功能。这种装饰性阙主要起到美化主体建筑、体现建筑等级的作用,不能随意修建,以建筑形式划分,则有单出、二出和三出阙,其中三出阙级别最高,专供皇室享用,普通贵族及百姓不能触及。按建筑材质来分有木质、夯土和石质阙三种,但今日只有石质阙保留下来,由阙顶、阙楼、阙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汉阙艺术既体现在建筑造型、也体现在建筑装饰方面,其建造比例合理完美、不受实用性的约束,突出展示了汉代建筑高超的建造水平,阙身上雕刻或绘画的图案基本上不留空白,更体现了汉代繁满的思想意境。后世受汉代礼制建筑影响,一直有建立阙楼的规定,并将其演化成京城的代指词,如唐诗“城阙辅三秦”,是中华建筑中的璀璨明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阙
中国现存50大古建筑 这才是华夏的文明和底蕴
为什么古代建筑中国以木建筑为主而西方以石建筑为主?
【文化宁海】应敏明 | “花板”的风化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
论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