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匠人对南禅寺落架施工经验分享,解读中国最老“寿星”木构建筑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坐北向南,规模不大,有山门、东西配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寺内主体建筑大佛殿,重建于唐代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殿内的一根大梁上面,保存有“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的墨迹,是此殿建造年代的佐证。

古代山区一座新庙宇建好之后,一般最少都能够维持几十年,以后可能漏雨损坏后重修。因此,创建年代应该更加早于重建年代,这一记载说明,早在公元782年之前的数十年,寺院可能已经创建了。据此推算,大殿距今应该已有约1300年的高龄了,可以誉为我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年龄最老的“寿星”。

大殿平面近方形,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面阔三间,通面宽约12米,进深10米,单檐九脊歇山顶,建于方整的台基之上。正面设板门和直棂窗,四周共用柱12根,大殿梁架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形制,殿内不设金柱,梁架制作为“彻上露明造”,制作极为简练。

笔者曾经多次请教过几位参加大殿落架大修的老师傅,对他们的口述做了记录,他们说南禅寺大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大殿的屋顶“举折”坡度为1/5.15,举架十分平缓,是中国现存古代木构建筑屋顶举架最平缓的例证。

二、大殿明间前后檐柱上用两根大梁前后达结,大梁上安置二梁,前后屋顶共搭载四椽,又称“四椽栿”。四椽栿两端梁头砍成华拱形制,插入前后柱头斗拱内,形成第二跳五铺作斗拱。

三、大殿二梁(平梁)上原来施蜀柱,此次修缮,采用了三角形大叉手支顶屋脊的结构,恢复了隋唐时期木结构建筑的早期传统做法。

四、椽为圆形,乱搭头铺钉,檐头仅用檐椽,不用飞椽。

五、梁架四角只用大角梁,不用仔角梁和续角梁,具有晋西北地方建筑特点。

六、大殿前檐明间西侧圆柱,还保留宋政和元年(1111)游人墨书题记,可能是因宋元祐元年地震破坏而更换的。圆柱的柱头有卷杀,柱脚向外侧脚。符合宋《营造法式》“凡立柱,并令柱首微收向内,柱脚微出向外”的规定。

七、大殿斗拱分为前后檐柱头斗拱、山面柱头斗拱及转角斗拱三种,均为五铺作双杪偷心造,不设补间铺作。特点是,各朵斗拱不设飞昂,斗栱中的泥道拱、华拱、令拱的拱头卷杀,都砍成五瓣,每瓣均向内䫜约0.3厘米。

八、斗栱榫卯很有特点,华栱上的交互斗内刻“隔口包耳”式卯口结构,但高度与斗耳平齐,比《营造法式》中“隔口包耳”的规定高出一倍。

九、斗拱中各层构件十字相交榫卯时,上下构件各开半卯或半榫,上下契合卡牢,每一层的总高度不能超过一个“足材”高度。

十、大殿木结构原材料多为五台山地区的“柏油树”及“柏油松” 。

以上记录了工匠老师傅的一些施工实践经验,仅供古建筑爱好者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顺天台庵弥陀殿被确定为五代后唐遗构
隋唐五代建筑---佛教建筑(中)
遗世独立的唐宋木构,有生之年等你拜访
中华传统建筑丨记录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晋见走山西: 晋东南古建寻游——原起寺
偏有专家要把唐朝的天台庵说成是五代建筑 真是无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