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剪刀和纸递给日本人,分分钟让你密集恐惧症

我反复看了地图,确定自己只能从一个叫“波高岛”的站步行,才能抵达这个美术馆。


没找到同行人,因为日本的美术馆太多,很少有人对这个隐藏在深山里的小众美术馆感兴趣。连我自己都不敢确定这个美术馆是否开放。我半年前在一篇文章中偶然看到介绍,就决定前往,但始终没有在地图上找到。到日本之后,才知道那篇文章写的路线有错误,馆名也不对。


不仅无人站无人。我一路走了50分钟,也没有碰见一个人。不过沿途风景很好,一条银晃晃的大川,一道黄叶斑斓的山路,顺着幌子的指引,就来到了“切り绘の森美术馆”。

  

身延线的波高岛站

 

位于山梨县富士川公园的“切り绘の森美术馆”

     

这个美术馆,专门展出“切り绘”作品(简化译为“切绘”),对应中国的民间艺术就是“剪纸”。


在中国,往窗户上贴个大红的“福”字窗花,也算“年味”的一部分。不过,客观地说,剪纸在中国虽然“大众”了,但“艺术”性在退化:永远是一张红纸,永远是那么一些图案;切绘在日本虽小众,却艺术性不减。


 工作人员问我从哪儿来,我的日语程度只能用单词来描述行程:“中国——日本——东京——甲府——电车 ——这里……”,听上去我是虔诚而艰辛的朝觐者,我自己当然不这么定义。毕竟切绘艺术是受中国剪纸的影响而产生的。(看网上介绍,“切绘”的名词产生于二战之后。)


我无力讨论剪纸艺术的起源,它绝不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作为此种创作的主力军——乡野妇人们,随手操起一把剪刀,肯定比找到一支笔更容易;在纸张未发明的时代,在树叶树皮鱼皮驴皮上刻剪图案,据说也算剪“纸”的一种;就算没有剪刀,用手撕,据说也算“剪”纸的一种。


最早的剪纸实物,是在我国新疆出土的一组团花。较早的剪纸记录,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出自(杜甫《彭衙行》。诗中写在战乱中受到惊吓,剪出个小人招魂。剪纸的初始,是和祈福消灾有关的。


中国新疆出土的团花“对马”残片,红色区域为复原部分,据考证为北朝文物


中国艺术家吕胜中的招魂系列“小红人”

 

我在日本的切绘美术馆,看到一幅来自中国的“团花”。其余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日本人创作的——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日本人的剪纸风格,简单地说就是“密集狂”,把纸张易镂空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切绘作品《月光富士山》局部,作者池口肇


这些剪纸,看实物的感觉还是比较震撼的,比如很受欢迎的苍山日菜,看网上的图会觉得她的图样太甜腻,我也能复制。看实物才知道那些图其实很小,那些线条如此细密——应该是达到纸的承受极限了。精细的图案更适合用刻刀,但苍山日菜确实是用一把小剪刀剪出来的。


苍山日菜作品的细节,线条细若游丝 


日本人能把一张纸抠出如此密集细小的窟窿,是有传统的。和服浴衣上的传统图案印染,就是用“伊势型纸”雕镂出密集图案,再覆盖在布上染成的。中国的蓝印花布,印染方法类似,但没有把“密集的窟窿”,当成极致的追求。


中国的蓝印花布·纸版


日本的小纹印花布·纸版“伊势型纸”,用柿油处理过

     

极致追求显得很变态,但也有一定好处,就是对纸张的质量和工艺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一张纸,要能承受水、油、刀、刷等工具的反复操作。


患有“密集恐惧症”的观众,可以欣赏另一部分作品,我称之为“切绘之光”。

   

剪纸艺术的独特性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刀剪味,我不是很赞同:刀剪能做到的,笔墨肯定能,颜色也比剪纸丰富得多。刀剪的粗拙迟缓可以被激光雕刻升级取代。但机器只会操作,不会创作。所以还是需要艺术家的探索,我特别欣赏的是一些图案并不复杂,但镂空层叠后出现奇异效果的切绘作品。它们体现了剪纸不可替代的质感,那就是纸张的光影魅力和轻盈效果。


切绘家蓑虫的作品《奉纳舞》,这不是老照片,也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纸张的光影叠加形成的效果。近看无人物影像,一定距离看才有效果


我看了一些日本出色的切绘艺术家的简历,发现他们大都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切绘之前,或插画,或装帧,或从事版画,或从事舞台美术,或从事工业设计……他们不满足于只搞搞吉祥图案,而是让切绘也像其他艺术品一样,可以表达深邃复杂的主题,我印象深的获奖作品有一幅叫《一人》,远看是一片巨大的树叶,近看是错综缠杂的日本风景、器物、人物……,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像一片树叶一样,在复杂世界里隐现。


《一人》的局部,作者签名也刻进去了


另一方面,他们把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带进切绘,让纸张和刀剪呈现出无所不能的效果。有一幅,我以为是水墨画;有一幅,我以为是水粉画;有一幅,我以为是铅笔素描;还有一幅,像羊毛毡一样把边缘拉毛,贴成黑猫。走近一看,这都是纸张本身的色彩和质感。


把纸拉薄拉毛,做成的毛发效果。摄于东京交通会馆的纸艺展,这个展览规模较小,欢迎参观者拍摄和发到网上


切绘美术馆还有一个工坊,可以接受团体预约,在这里体验“和纸”的制作。我去的那天没有顾客。看图片介绍,少年儿童的团体居多。小孩子们可以在工匠的指导下,亲手做和纸。


和纸,也是我此行要看的东西。


做为一个纸艺爱好者,需要克制自己,才不会当场在和纸店欢呼雀跃起来——在我看来,和纸的丰富和创意,是大于切绘艺术的。如果只是切绘,应该用不上这么多和纸吧。我偏爱白纸,有种糊灯笼的白纸,美得像蕾丝一样,百看不厌;还有一种白纸,像轻云一样,似乎吹气就散。彩色的、杂染的、夹草夹花的纸更多,这些纸在没制作成艺术品之前,自己就是艺术品


我在东京的交通会馆,参观了由一家制纸企业举办的纸艺展,创作者有很多是家庭主妇、工人、公务员,学生,日本人手工创作的热情让纸展现出更多的艺术可能性。我在位于东京飞鸟山的纸博物馆,看到纸做的和服,纸做的牛仔裤,质地手感和布的没有两样。这个纸博物馆,也是由一家老牌的制纸企业开办的。纸的工业和纸的艺术互相推进,纸是永远不会消亡的。未来纸的需求可能少了,但会越来越精美和奇异。


山梨县身延町“和纸の里”店中售卖的和纸


“小津和纸”(和纸店兼博物馆)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这家店从1653年以来,一直在原地卖着和纸,也算奇迹。店里有超过2000种和纸。用于切绘的“越前纸”,按色谱放着,很全,泛丝绸柔光,500多日元一张,是价格较低廉的。


有些纹理和花色复杂的和纸,一张约2、3千日元。而中国用于专业剪纸的,只有宣纸一种;颜色红蓝黑赭,不超过五种;价格2-3元人民币(五十日元左右),宣纸的好处是薄,好下刀,可叠加复制。但用于大尺幅和专业创作会有问题,太薄了,容易破,成品拿起来都不容易,更难装裱。


由此可知中国剪纸为什么都是大红色——想彩色斑斓也得有纸啊!我想起中国的剪纸大师库淑兰,她一生在窑洞生活,晚年得到文化干部送去的彩色蜡光纸,才真正开启了大师的创作。而蜡光纸是工业化生产的,用于低廉的包装和幼儿手工(现在几乎淘汰了),容易褪色和发脆。库淑兰2004年去世,我看她当年的那些天才创作,已经很难保持最初色彩绚丽的特点了。如果粘贴浆糊不合格,更会加速画面的斑驳剥落,这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俗话说“人寿百年,纸寿千年”,纸是柔的,易损耗的,但绝不是速朽的。这就是我对在中国叫“剪纸”在日本叫“切绘”在西方叫“剪影”的这门小众艺术,一直有信心的原因。


 我自己创作的剪纸肖像


“切り绘の森美术馆”还有一个姊妹馆,叫“影绘の森美术馆”,这里参观的人稍多一点,展室黑洞洞的,配上滴水的声音效果,好像是进了一个剧场。影绘也是先做切绘,再利用镂空的特点,在画幅后面打上灯光,类似中国的皮影。乍一进去,还以为看到了一个接一个的电视屏幕在放什么剧情呢。


位于山梨县升仙峡的“影绘の森美术馆”


最大的一幅背面有光,左右有镜子,前方设置了水面,光影相互辉映,画面也延伸到了视觉的最大化,是追求光影极致的影绘作品。


影绘作品


影绘美术馆的风格是童话感,奇幻感,很适合带儿童来观看。


(本文为作者原创稿,原标题《刀剪和纸碰撞出的极限艺术——切绘》,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文中使用图片均由作者提供,展品图片来自展馆宣传作品和作者购买的书籍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剪纸艺术
世界十大顶尖剪纸艺术大师,太神奇了!
刻纸能和剪纸统称吗?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
剪刀与纸的完美邂逅【组图】
日本现代切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