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离创意,只有一个笔记本的距离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

看到一篇好文,便马上收藏了,却再也没看过;

准备了好几个笔记本,想分门别类的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但只坚持了几天就因为太累太麻烦而把笔记本扔到了角落里;

平时在看文章的时候,总感觉作者写的东西你好像差不多也都知道,但如果要你自己写出来的话,大脑却像浆糊一样,根本无从下笔。

我们好像总是这样,总是在需要用到素材的时候,才发现以前没有足够多的积累;而当我们想着多积累一些素材的时候,却发现每天要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信息,压根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即使我们搜集了一些素材,好像也不知道该怎么去使用它们,想破了头,也没有得到灵感。

对于这些问题,日本笔记专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都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名叫“一元化笔记法”的素材收集方法,作者从他自身实践入手,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一元化笔记法有效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和思考,以及如何活用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激发灵感和创意的火花,从而更好地进行知识生产活动。

作者奥野宣之并不是在纸上谈兵,因为本书乃是他从业十余年的经验之谈,也是他的成名作。奥野宣之常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各大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他所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日本大受欢迎。

01

一元化笔记法的三个规则和优点

所谓一元化笔记法,指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想记录的所有信息,都只需要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在一个笔记本里即可,不用分类,只管尽情记录。

一元化笔记法有三个规则: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

一元化:

一元化是最重要的一个规则,也就是用一个笔记本记录所有信息和素材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中的,无论是看过的书和电影,还是旅游日记,或者是所见所闻,生活琐事,都不做分类的记录在同一个笔记本里面。

乍一听,你可能会觉得全都记录在一起会不会太乱太简单了,你会担心是不是真的有用、查找起来是否方便。放心,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都为我们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而且一元化笔记法所具备的优点,远远大于分类整理。

虽然分类整理信息确实更美观,但这可能就会导致你把时间花在分类上面,而忽视了信息本身,以致于本末倒置了。比如,你可能经常会苦恼出门到底带几个笔记本、这个信息要不要记录、记录在哪个笔记本里面这些问题,我们都知道,灵感都是稍纵即逝的,要是因为这些问题,而让灵感溜走,就太浪费了。

而使用一元化笔记法记录信息,这些问题统统都不用担心了,无论何时何地,都只需要一个笔记本,想到什么了就直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这样所花费的时间会更短,记录起来也会更轻松,没有心理压力,对于坚持记笔记有很大的好处。

而且就像所有玩具都装在一个箱子里,不管怎样玩具都会在箱子里一样,用一个笔记本记录所有信息,我们就不用担心在需要用到的时候不知道去哪找了。

还有就是混杂在一起的各种信息,反而会刺激人们进行思考,从而促进灵感的产生。因为分类笔记虽然看起来记录了类似的信息,但是只会让你加深业务知识,无法激发新创意。而笔记大杂烩可以让你跳出专业框架,融会贯通地思考。

时序化:

时序化,就是从头开始按照顺序依次使用笔记本,在记录信息的时候添加日期,日期可以统一按照六位数记录,比如今天就记录为180630。

时序化记录就解决了查找不方便的问题,只要在笔记本中按照时间顺序搜索,就一定能找到记录过的信息。而且这样按照时间记录信息,每一页都记录了自己的过往,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这样笔记本就像个时光卷轴一样,变成了我们曾度过的那段时光。

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重读自己的过去,回想某一个时间点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如此,哪怕结果不如意,至少我们还能看着笔记本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和奋斗,成为我们内心的精神支柱。

索引化:

索引化,就是在笔记本中记录信息的时候,留下方便查找信息的线索。比如你在其他书籍中看到了很想记录的一段话,但这段话又很长,你就可以在笔记本中只写下某某书、多少页和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而对于笔记本中那些重要的、可能会经常查找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像书籍一样,制作一个目录,页码就可以用六位数日期代替。

每用完一个笔记本后,都编号,再将目录整理到电脑里面,做一个表格,需要用到的时候直接用关键词检索就可以找出相关信息在笔记中的哪个位置了。

为了方便,并不是所有信息都需要做成数据,只需要把最后参考价值,日后查找可能性较大的信息制作就行了。比如你曾经认真想过的事情,你的读书笔记,旅游记录,好的书评,对你有启发的东西等。

02

高效使用一元化笔记法的窍门

一元化笔记法的三条规则是从宏观上面构建笔记体系,除此之外,作者还介绍了他在十余年的笔记实践中所总结的高效记笔记的小窍门,从微观上帮助我们更快更轻松的记录,更高效的重读,也更能坚持把笔记记下去。

首字母略记法:将笔记中的人名、地名以及其他高频词语用首字母进行略记,可以用汉语拼音首字母,比如BJ(北京);也可以用词语所对应英语的首字母,比如R(阅读)、M(电影)等等,只要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行。

葱鲔火锅式:这个方法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完整介绍过,指的是先记录一段客观信息,然后再在这段信息下面写上自己产生的感想,两段信息需要用两个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比如用○标记客观信息,用☆标记主观感想。客观和主观结合起来记录,能让信息更加清晰明了。最重要的是,记录下自己的声音,才能更好的为知识生产服务。

写上标题:为记录的信息写一个标题,并不是说所有信息都要写标题,而是把可能会经常翻阅的信息写个标题,如果实在不知道写什么的话,可以先空着。

写一行空一行:方便重读时补充信息或者写感想。

超黄金地段使用法:作者把一个笔记本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称为超黄金地段,用来写上或者贴上会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东西,比如好看的照片,收到的感谢信,珍藏品等等,以改善心情,而笔记则直接从第二页开始记录。

帮助记忆的标记:对于笔记中比较重要的信息,可以做上记号,帮助记忆,比如画上划波浪线,直线,用记号笔等等。

活用剪报、腰封:在报纸上面看到想记录下来的信息,可以直接剪下来贴在笔记中中;书籍的腰封也是同样的道理,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笔记本里面;如果有时候忘了带笔记本,就把想写的内容写在卡片上面,再贴在笔记本里;还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记忆的纪念品,比如购物时的小票、电影票、车票,甚至一张传单等等,只要能够引起了你的联想,都可以成为笔记本里的记忆线索。

03

活用素材,将笔记变成创意的技巧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说“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那么如何把素材变成创意呢?奥野宣之在书中提出了生成创意的五个具体步骤: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具体化

收集: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意也是同样的道理。记笔记就是收集、积累素材的过程,是输出创意的第一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记笔记就无法产生创意。

利用笔记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你想记录的信息,哪怕我们记录的内容在当时没有实际意义,但一边收集信息,一边深入思考,将这个习惯保持下去,一定能得到一些我们没有过的念头和想法。

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很多时候,你写着写着,可能就有了想写的。比如作者在书中说他自己曾在报纸上看到美军不停派驻军队到冲绳,第一想法是觉得这样真是太不像话了,但他转念一想,网上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于是他便继续写道:为什么日本政府对此事熟视无睹?造成这一切的历史根源又是怎样的?

就这样,边写边想,作者就引发了新的思考,并深入研究,为他之后的文章提供了素材。所以我们不是没有素材来源,而是平日里思考太少,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咀嚼:

咀嚼素材,作者提出的是无目的重读,也就是像随手翻阅杂志一样阅读笔记。只不过重读笔记的时候,应该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向后看,因为从时间久远远的信息开始读,往往能有意外发现。

重读笔记,我们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我们可能会产生当时没有的想法,所以不能僵化的接受曾写过的内容,而是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同一个事情,还要主动地对同一主题的内容进行对比阅读,这样就可以从中发现新的线索和视角,让创意的组合具有更多可能性。

发酵:

将收集好的素材咀嚼过后,便是对现有信息进行重组,对此,奥野宣之提出了三种方法:卡片重组信息、移植信息、复印拼贴。

卡片重组:重读笔记时,将笔记中与你正在思考的问题有关的信息整理出来,逐条写在卡片上,一张卡片上写个几十字就够了,再将写好的卡片在桌子上铺开,进行仔细推敲。卡片摆放的位置还可以按照不同的话题进行调整,这些与主题相关的信息都会映入眼帘,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出人意料的组合。

移植信息:将笔记中的相关信息移植到A4纸上,赋予其新的内涵。确定主题与问题后,在A4纸上拟定一个精简的标题,然后一边回顾笔记,一边逐条抽选出与他们相关的信息写到A4纸上,写的过程中,如果有新的想法,也要记录下来。如此便可将信息尽收眼底,这也是发现各个素材的关联性和获得新视角的重要环节。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

复印粘贴:与移植法相比,复印粘贴更省力,一般可以在你还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时,把笔记中的相关内容复印下来,粘贴到大号纸上,一边动手,一边思考,思考中把多余的信息剪掉。

从顿悟到成果的具体化:

最后两个步骤:顿悟和成果的具体化。当你把前面三个步骤认真完成后,即使不能马上产生灵感,你所思考的东西也会存在于你的潜意识里继续发酵,可能就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突然顿悟了,类似灵光一闪的感觉。

就像有时候,我们想了很久没想清楚的事情,却在吃饭、睡觉、洗澡或者跑步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就是这种感觉。顿悟之后,就需要将想法和创意给落实、付诸实践了。

笔记不只是学习、阅读和积累素材时的专用工具,笔记更像另一个自己,用来记录我们的生活和过往,留住我们的想法和思考,就如同一本写给自己的编年史。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介绍的一元化笔记法虽然简单,但却很实用。不管我们是希望记录生活,还是希望有所思考,或者希望激发写作与创意方面的灵感,相信看完这本书都能让我们有很大的收获。

一册小小的笔记本,便能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回独立思考的韵味,向自己的思想致敬。

思维方式 | 成长故事 | 干货技能 | 好书推荐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

愿长风万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录,一个笔记本就够了
1本笔记本,3条规则,5个原则,让信息真正的为你所用
运用笔记本进行知识生产
有效整合信息的5个步骤
学会这一招,人人都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别人写作买车买房,而你却还不知道写什么?没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