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人的森林教育

   这是杨佩昌撰写的一篇题为“德国人为何不热衷于收藏珍稀木材?”的文章,发表于8月27日的《羊城晚报》上。文章所介绍的德国人的环保理念,很值得我们深思。在考试分数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的事情,是需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的。

 

季羡林《留德十年》中一个有关砍树的故事

我们非常热衷于用珍贵木材制作家具、艺术品或进行投资收藏,如金丝楠、紫檀、黄花梨、崖柏等等。为获得珍贵木材,我们的商人不仅把目光投向本土的深山大岭,还会跑到东南亚、非洲等地去大肆收购。

与中国不同,德国人对珍稀木材并不热衷。走进德国人的家庭,他们不会炫耀家具是什么材质或收藏了多少用珍贵木材制造的工艺品,而是乐于向你展示他收藏了一幅什么名画、收藏了多少稀有的葡萄酒或根本什么都不说,但当你看到摆满整面墙的书籍或各种名画珍品时,来访者自然会对主人产生由衷的敬意。

为什么德国人的观念和中国人如此不同?这当然和德国严格的法律规定有关。根据德国法律规定,每一棵树的砍伐都必须得到政府的许可,随意砍伐,轻则罚款,重则坐牢。德国法律不是儿戏,是要认真执行的。如果说仅仅从法律层面观察,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话,我举一个反例——

著名学者季羡林在《留德十年》里讲了一个故事。1944年冬季,德国即将战败,整个德国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气氛中。经济瓦解,物质奇缺,老百姓的生活堕入窘境。

为了过冬,地方政府容许百姓上山砍树。他们先由政府的林业职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寻,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警告大众:假如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其实,这并没有任何约束力,因为国家都将消亡了,谁来执行处罚?令人意外的是,德国人不但没有哄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德国居然没有发生过一次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个德国人都忠诚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规定。

 

连续排名第一的畅销书竟是一本介绍森林的书。

德国的森林并不是中国人想象中的深山老林,而是在城市周围,甚至在城市中心地带。热爱自然、亲近森林的德国人在对城市作规划时,就把和森林为邻的理念付诸其中。走进森林对德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兴师动众的大事,甚至生活在大城市中的民众,步行、骑自行车就可以进入森林,因为让森林拥抱城市”是每个德国城市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拿德国房价最高、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慕尼黑来说吧,整个城市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被森林、草坪、公园和湖泊所环抱。以市中心为半径,不出10公里就有7个森林公园,几乎每家都可以做到过上推窗即风景,出门便绿意的森林生活。

还有一个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为什么说森林是德国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今年有一本书名叫《树的秘密生活》,是各大书店连续10个月排名第一的畅销书,作者是德国一位林业专家。全书介绍了森林里树木的灵性,他通过几十年对林木的研究发现:树与树之间会互相沟通、互相关注、互相保护,它们还会照顾老树、病树,也会爱护幼树,并且具有记忆,具有相当的人性。该书深深打动了理性而严谨的德国人,整个德国为之震撼。此书已被重印20多次,至今稳居畅销书榜首。

爱护森林就是爱护环境,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既然森林是自己家园的一部分,当然要倍加爱惜。那么,对于别人家的树木、其他国家的森林又怎么样呢?恐怕德国人最懂得中国的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和“推己及人”的文化理念。既然你都舍不得砍伐自己的树木,何苦要破坏人家的森林呢?因为德国人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破坏别人的环境,其实也是间接损害了自己的家园。

在德国人看来,如果靠砍伐木材特别是珍稀树种获得商机,那么,这种商机带来的暴利实在太可耻,不要亦罢。

 

让孩子“走进森林、风雨无阻”

由此可见,即使在无法律监督和处罚的情况下,德国人依然自觉爱护森林和树木。那么,到底是原因让德国人自觉不去毁损森林、更不要说砍伐珍贵树木呢?这就是热爱森林的意识。保护森林为荣,砍伐树木为耻”的理念在每个德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而问题是,热爱和保护森林的集体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主要归功于德国的森林教育,它作为德国的一种传统教育,延续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进入森林”是德国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必修课。德国政府规定,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实施以“走进森林”、“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为主题的教育,让孩子们定期走进森林,培养儿童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小孩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就会定期收到幼儿园及学校组织的“走进森林、去森林漫步”的通知,而且特别注明“走进森林、风雨无阻”。如果遇到冷风寒雨、地滑冰厚等恶劣天气,通知上就会告诉家长,给孩子带上相应的装备,如雨衣、保暖防滑防水鞋、手套、帽子等,一般不会轻易取消“森林漫步”活动。

在森林里,孩子们可以体验不同季节给森林带来的变化,观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然,在森林里也会给孩子们安排大量与森林教育相关的活动,如识别森林里的动植物、用木头做些可以带回家的手工活、做游戏甚至还在森林给遇上生日的孩子进行庆祝活动等。

这种教育从幼儿园贯穿到中学。为此,政府为许多幼儿园及学校提供了在森林公园里进行森林教育的条件,如“森林之家”、“森林课堂”、“森林游乐场”等设施。进入森林,每隔几十米就可以看到带有图片和文字说明的大量森林知识的标牌,介绍森林里树种的来历、生长规律及识别措施,不时也能看到由木头搭建的小木屋,里面有更详细的森林知识,以及保护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对人类重要性的介绍,通过实践教育让孩子们接受并认同“没有森林就没有我们”的理念。

   除了学校的森林教育,家长也会经常带着孩子们进入森林,让孩子与大自然亲近,与森林密切接触。一到周末,德国人最喜欢的休闲生活就是走进森林,他们带着孩子,成群结队来到森林公园散步,席地而坐,共进早餐或午餐。这种“与森林为伴”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学校的“森林教育”形式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对森林及环境的态度和观念,让他们从小亲近自然、热爱森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德国 木屋和森林不冲突
“去自然化”的童年
德国多功能森林及其近自然经营
隐藏的生命|【经纬低调分享】
国外幼儿园都什么样?
德国之旅(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