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皮肤皱纹的中医病因病机

皮肤皱纹是皮肤衰老的明显标志,是机体衰老的外在表象,在祖国医学中无与之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及表现有人提出可归属于“摄生”、“驻颜祛皱”,“益容”,“抗老防衰”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皮肤衰老以及整个机体衰老的机制主要有脏腑虚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

1. 脏腑虚衰徐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唐志铭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颜面、皮肤直接与外界相通,并通过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当外界六淫之邪侵袭体表,可引起局部组织功能与形态变化, 并由此传入里从而引起脏腑功能气血失调;反之,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阻滞, 起外皮肤的病理改变,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而脏腑与皮肤衰老的关系中,则首推脾肾对皮肤的影响最为深刻。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所藏的精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肾精的盈亏与人体强壮及衰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5]。《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这段论述明确指出了肾气盛衰与机体各器官衰老(包括皮肤、毛发、颜面的衰老)有密切关系。当肾精亏虚,化生乏源 ,肾失于封藏之时 ,会导致脏腑失荣,功能失司,出现发堕 齿槁,腰膝酸软等衰老症状,在各脏腑面部分属区亦会相应地发生如皱纹色泽等的变化。《养老论》言 :“人生至六十 、七十以后精血俱耗 …… 肠燥面垢,发脱眼花 …… ”。精血同源,血为气之母,肾精不足亦会使气血化生乏源,精气血不能上达于面,皮肤失于濡养,而致皮肤菲薄多皱,晦暗枯槁无泽等。。五液中的唾为肾精所化。古代文献记载“唾液涂面可驻颜去皱”。肾主水,肾水不足,血瘀孙络就会形成皮肤的色素沉着、老年斑、皱纹加深和须发早白等。“人身三宝精气神”,精是生命的基础,“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而肾主藏精 ,若肾精亏则体弱神衰,脏腑功能失调,百邪易侵,肌肤易衰,故美容除皱不可忽视补益肾精。肾脏功能正常是五脏功能正常、气血充盛延年驻颜之保证。肾脏一病,则气血、阴阳、精神无不为病,除治疗各脏病证外,更应注意调理肾脏[6]。如《管子》明确提出了存精以养生的主张,认为精存则外安内固,泉源不竭,长生久活。大医家朱丹溪更是重视保持阴精,他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而且强调肾中阴精难成易亏,更应该注意肾精的保护。这些精辟的论述,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为中医除皱养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几千年来的中医临床实践也证明补肾填精是延缓衰老的最有效方法,皮肤、颜面作为整个机体的一部分,其衰老延缓方法也不可脱离此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即指脾胃而言。所以,阳明脉衰,也就是脾胃的虚衰。若脾胃虚弱 ,气血化生不足,脏腑组织功能受损,无以荣养皮毛,外邪乘虚从皮毛入而致病。清·叶天士阐扬经旨,提出“五旬又四,阳明脉衰”及“高年阳明气乏”之要言,将阳明脉衰作为人体衰老,皮肤枯萎皱褶的重要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人体脏腑器官、营卫经络、形体官窍、肌肤皮毛的功能活动,无不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主运化,脾运健旺,则食入之水谷得以化生精微以“灌溉四方”,使机体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得以濡养,肌肉皮肤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健壮,气血充盈并上注于头面,容颜得以滋润,从而面部荣光焕,润泽如玉。反之,脾胃虚弱,则不能将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不能上达,皮肤失养,枯槁无泽。久之则皮肤干燥粗糙,皱纹横生[7]。脾主肌肉,脾虚时肌肉的弹性、韧性都会有所降低,因此皱纹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正如《中藏经》中云:“肉瘅者,饮食不节,膏梁肥美之所谓也。脾者肉之本,脾气已失,则肉不荣,肉不荣则肌肤不滑泽。”也就是说,脾气健旺,则脏腑肌肤得到濡养,气血得以补益,肌肤润泽;反之,脾失于健运会导致气血乏源,脏腑功能低下,面无光泽,目无色彩,毛发枯干,老象丛生[8]。脾气主升,可以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输于头目,滋养头面皮肤;脾还能统摄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防止出血,这些都可以间接地对皮肤的延衰起到辅助作用,因为皮肤的营养主要是靠分布于全身各处的浮络和孙络运行的气血提供的。。总之皮肤萎黄,肌肉松驰,面部出现皱纹,或皮肤干燥不润泽,过早衰老,都可能与脾的功能低下有关。从古到今,无数的驻颜抗衰的方剂或中药提取物制成的化妆品都是本着健脾益气养血的原则进行配伍的,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扁豆、甘草、大枣等,它们都有很好的健脾功效,能改善有脾虚引起的面黄憔悴,皱纹增多等衰老之象。而历代养生学家在抗衰老的医疗实践中也常把调脾胃作为驻颜防衰的主要原则之一[9]。例如茯苓是临床常用的健脾利湿药,《普济方》云:“常服茯苓…百日颜色异,肌肤光泽,延年不老”。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肾中精气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李东垣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所由生也” 所以,机体盛衰取决于先天肾精及后天脾胃。若脾胃虚弱则可使先天肾精失于供养,从而导致肾虚而衰老,因此脾肾两虚是衰老机体的基本病理特征。因此,人类要永葆青春,去病延年,必须时时顾护脾肾。

2 气血失调

气与血的关系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阳血阴”,“阳化气,阴成形”,两者相互滋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血液运行有赖于气机的调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正如《沈氏尊生书》曰:“气运乎血,血本随气而周流,气凝则血亦凝也 ”。若肝郁不得疏泄 ,则气机不畅成气郁,日久则由气及血而成血瘀。除肝郁致气滞血瘀外,肾虚也可致血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元气的推动,肾精充足则温煦有源,气化有常,气血旺盛流畅,肾精不足则无源化气,推动温煦无力,气化失常,精不化血 ,脉道枯涩,血滞不行而致瘀。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人的机体是一个气血“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统一体。而气血一旦瘀阻,不仅不能供给脏腑组织器官的营养,而且会导致机体发生各种病理变化,从而加速皮肤及整个机体的衰老。《灵枢·营卫生会》曰:“状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由此可知,气血条达则肌肉滑利有弹性,皮肤滋润;反之,气血失调,脏腑组织得不到濡养,则肌肉枯萎松驰,面部出现皱纹,或皮肤干燥不润泽。若肝郁乘脾,脾胃升降失司,水谷不布,气血化生乏源,致气血不足,皮肤失于濡养,从而加速衰老。

3 阴阳失衡说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基础。阴阳两者相互依存,保持平衡,则机体健康无病,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在保持机体阴阳平衡的条件下,不仅可减慢因脏腑功能减退而导致的皮肤衰老,也可减轻或防止疾病所致的衰老过程,延缓皮肤皱纹的出现。如果生理状态的阴阳相对平衡受破坏,就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长期不能纠正,可导致阴或阳的虚损,此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除了上述的脏腑虚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外,现代还有人提出了痰浊內停、瘀血内阻学等说。总的来说,虽然古代就有除皱养颜的膏药记载,但没有把皮肤皱纹单列出来论述,而是笼统的归属于“驻颜防衰”,“延年益寿”“益容抗老”“养生”等范畴,没有形成一个理论体系,现代关于皮肤皱纹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报道很少,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这大大阻碍了中医药在皮肤除皱养颜方面的应用。因此,对皮肤皱纹的中医机理探讨,应在继承前人的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从多角度展开研究,为中医药除皱养颜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是我们医疗工作者在中医美容领域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衰有术 且看中医
奇特中医经络舒筋疗法
脾虚老得快——听说养颜的女生都在喝!
调理脏腑气血延缓皱纹出现
转帖:灸法抗衰老的常用经穴
何氏祛斑灸丨防皱祛皱,中药针灸双管齐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