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巨头纷纷下场,造车还是造势?

近日,小米频频被传已确定造车,并由雷军亲自带队,且该项目将会成为小米战略级别决策,消息一出,小米股价一度暴涨12%,市值超过8100亿港元。随后,小米方回应媒体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等等看看,暂时没有。”

虽然小米造车的消息没有坐实,但其资本已经到位,小米创办的顺为资本在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皆有投资,此前更是公开相关业务发力点在物联网大版图里的车联网车载服务系统。

顺为资本投资组合

来源:汽车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俱乐部

然而小米并不是第一家“试水”车联网的科技企业,1月11日,百度宣布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组建智能汽车公司,并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

据媒体2月17日的消息,苹果最新获得的四项无人驾驶专利,致力使其成为未来“苹果汽车”的卖点;近日,华为与其合作伙伴建设的V2X无人驾驶汽车在无锡落地测试。

近年来,智能供应链发展逐渐成熟,为新入局者奠定制造的基础,不少科技巨头纷纷下场扎堆新一轮汽车“革命”,进军车联网领域布局造车。而这场在5G、AI、新能源等开局下的技术之争,最终将指向的是智能端的无人驾驶

 
早期巨头扎堆 
智驾局面为何难打开

早在1925年,无线电设备公司Houdina Radio Control设计了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最初的无人驾驶是在没有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具备感知环境和进行导航的汽车,但还是需要人来控制。20世纪末,Navlab计划以及后来的ARGO项目启动,通过加装多台智能设备的方式,增强车辆自动驾驶能力。

直到21世纪初,VIsLab团队开启自动驾驶汽车的洲际行驶,四辆自动驾驶汽车从意大利出发,最后成功抵达上海。时至今日,无人驾驶技术依旧在不断演进和改善。

眼下,AI、大数据的爆发为智能车市场带来极大的红利,据IDC预计,车联网将是主流应用场景中增长最快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9%。

车联网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驾驶体验,增强行车安全,还能为电信运营商、整车制造商、后装设备商等带来丰富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在车辆故障实时预警、行车安全保障、异常车况远程应急处理等车联网服务领域。


来源:IDC

而这些优势最终也将体现在无人驾驶上,既然无人驾驶技术具备多种优势又正值市场红利,为何一直以来却难以推进?

第一个原因主要集中在智驾传感层和雷达辨识等技术层面上的不足。无人驾驶汽车也可以称之为一种陆地轮式机器人,首先在保证车内人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就要求对其行驶方向和速度的控制更加严格。

另外,由于无人驾驶汽车体积较大,要想在复杂拥挤的环境下顺利行驶,这对其在障碍感知的动态获取上同样有着极高要求。

目前,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主要是基于激光传感技术或者是超声雷达技术等,经过十余年的研究探索,许多机构和公司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但基本都存在不足,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比如2018年的首例Uber无人驾驶汽车,在夜晚自动驾驶途中撞人致死。

对此,因特尔旗下无人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批评了Uber等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新闯入者”,这些新进者在该领域没有经历多年的发展,而这些基础是确保汽车安全所必需的。

Amnon Shashua表示,无人驾驶技术的新发展和该领域出现的众多新闯入者,错误地给人一种“现有计算机视觉专家十多年的经验可以被忽视”的印象。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此之前的无人驾驶和车联网领域的布局,不尽人意。过去几年中,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率先探入自动驾驶和车联网。

根据IHS Markit 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市场报告》显示,在去年1-7月的新车销量市场占比中阿里仅占比16%的份额。

来源:百度AI

而百度虽然在智能交通、自动驾驶领域均有布局,但一直只烧钱不赚钱,难以实现“技术变现”。百度副总裁李震宇曾在Apollo三周年的内部信中表示,百度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做了7年,还没有赚钱。

无人驾驶业务出师不利,即便是三大互联网巨头都遭遇“难关”,加之技术尚未达到成熟,更无人敢轻易尝试。

(点击上图,立即加入!每日30+资讯等你来!)

 
 资金+技术就位
新势力出钱 老车企出力

在“造车”上跃跃欲试的科技大厂们似乎都明白一个道理,未来的无人驾驶时代其实就是生态之争。就像手机从功能机时代演进到智能机时代,再多的玩家,到最后只有不到10个主流品牌占据80%的市场。

软件定义硬件的时代已经容不下企业们太久的摸索,当这一市场成为刚需时,高端化会迅速被性价比和更新的技术创新代替,这也是华为、苹果们开始把矛头指向汽车的关键所在,而这一次,巨头们不再是“单独行动”,而是寻求合作伙伴,亲自下场。

此次的造车,科技公司更多是定位于“整车”上。根据经纬中国在2017年的发现,无人驾驶大概率要和整车结合在一起,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数据,而如此多的数据源只有整车厂有办法提供。

正如手机占据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入口一样,汽车也将占据智能汽车时代的流量入口,而这一入口,必然握在整车厂的手中。

回到刚才说的无人驾驶技术方面不足的问题,既然在技术方面自己无妨胜任,那就找更合适的人加入。而说到在技术上的成熟,有着多年经验的车企们显然是不错的选择。科技公司“牵手”传统车企,新势力和老车企联手群起造车也是新一轮汽车“革命”的亮点。

对于科技大厂来说,自己造车还需要解决供应链和技术的问题,而传统车企恰好拥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的科技厂的时间成本,同时也能跟合作伙伴共同分摊风险。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在智能市场中面临着“不转型就等死”的状况,亟需先进的软件技术加入,而这些也正是科技企业所具备的因素,双方的合作也可以用“各取所需”来形容。

确定合作模式后,科技企业们争相合作,希望抢在智驾爆发之际,抢占市场。

01

华为-长安汽车-宁德时代

华为发布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旨在通过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同时选择和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合作,共同打造一个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来源:白问

02

百度-吉利

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共同组建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则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此次百度占据主导地位,吉利主要是提供平台——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服务。

来源:汽车大事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为在秘密造车? 携手清华启动无人驾驶项目
奇瑞与百度合作探索“无人驾驶”
BAT、华为积极布局,“它”才是无人驾驶的突破口?
别了驾照!大佬突然宣布!
无人驾驶的世界,百度、华为们走到了哪一步?
2021自动驾驶的十大重要时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