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葺長城待君臨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一座无形的长城。”30年前,他无意间闯入了古汉字的神圣殿堂,小篆舞蹈般优美的线条与科学完备的字形系统似磁石般将他吸引。为了解决篆字检索这个古今难题,他用30年的心血建立起篆楷双向检索系统,铸就190万字《检篆释疑》。他就是常熟市委党校高级讲师王培林,一个我们身边的人——王培林

修葺長城待君臨

    

/常熟日报记者 黄佳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却选择了人迹罕至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

——〔美〕罗伯特·弗罗斯《未选择的路》

 

泠泠的月光在树影婆娑中闪耀,寒露深重。王培林搁下笔,从书桌前站起身,微微伸了伸腰,抬头向天际望去。启明星已从东方渐渐升起,又一个夜晚快要过去了。

刚刚付印好的《检篆释疑》静静地躺在书桌上。1000多页,190万字,洁白的纸张似乎还泛着油墨香。当自己30年的心血结晶以这样的方式公诸于世,王培林只觉百感交集。在这个普通宁静的夜晚,所有往事风涌而至。

 

拜师问道睹“芳容”

王培林出生于常熟市虞山镇(兴隆)石墩村,家里有兄妹6个,一家人生活贫穷却其乐融融。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王培林少年时期艰辛生活的背后,是对知识非一般的渴求。他尤其喜欢书法,除了上课、挣工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练字上,练得最多的是隶书和小篆。那时,生产队里需要人在打谷场及仓库守夜,这是项苦差,但王培林总是争着去,因为仓库里有电灯。整夜的时光像取之不尽的时间宝库,给了王培林练字的空闲。从那时起,他就养成了“夜猫子”的习性。这个浑身充满求知欲、又经常迟到缺课的孩子,被他初中的语老师范雄敏称为“电影《早春二月》里那个打柴的孩子”。

1977年,王培林进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一边读书一边继续小篆的练习。第一个学期放假回家,一位中学老师周明元主动找上他说:“学篆书必须拜师,我带你去找言恭达先生。”周明元和言恭达是省中校友,两人十分相熟。

于是,王培林跟着老师来到位于水北门的言先生家。大量的篆书作品让他第一次看到篆字以那样优美的形式呈现,他心中的某根弦被轻轻拨动了。这时的他还未意识到,命运的转折很快就将到来。

 

年少气盛入殿堂

一眼就被吸引的王培林突然发现,这些篆字大部分他都不认识。“就像遇到一个一见倾心的人想和他交朋友,却连他尊姓大名都不知道。”这感觉令他十分沮丧。他暗暗记下一些字,想着回学校后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查阅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不仅很多字没办法查到,能查到的也要费去很多功夫。他这才明白徐铉所说的篆字检索“寻求一字,往往终卷”的艰难。他再次请教言先生等篆书专家,被告知篆字检索是从古至今的难题,除了依靠《说文解字》,别无它法。

很多年后,言恭达先生为王培林的《小篆通检》一书所作的《序》是这样描述初见时的情形:“他对我从事和研究的篆书书法艺术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的目光几乎是痴迷与贪婪,又似乎在搜索什么……”这种强烈的兴趣,加上四角号码检索方法的启发,让王培林萌发了为篆字编码来解决检索问题的想法。

时至今日,王培林已经能对当时的年少气盛付之一笑,虽然那笑容中微含苦涩与自嘲。“那时的我很年轻,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不知深浅地一头扎进水里。我就这样毫无准备地闯入了古汉字学的神圣殿堂。”

 

笃守信念甘寂冷

直到现在,王培林依然对言恭达先生心怀感激,只因他是得知他想法后不仅没有表示反对而且给予指点的人。“言先生几乎可以预料到我踏上这条道路意味着什么,但他默默地给予了支持。”

大学毕业后,王培林被分配到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教书,1983年被调到常熟市委党校,一直工作到现在。虞山脚下的老党校门卫对面有一个值班室,王培林又像少年时那样,白天教课,晚上躲在那里收集篆字,先收集《四体大字典》里的,后与《说文解字》、段玉载《说文解字注》、《金石大字典》、《康熙字典》等典籍和传世碑帖、墨迹中的篆字一一对比研究。他说,当时妻子和同事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解释,这就成了“地下秘密工作”。

收集初步完成后,王培林尝试给篆字编码。他的办公室有一本泛黄的、几乎被翻烂的《说文解字》,上面的笔迹清晰地记录了他的编码历程。从铅笔到钢笔到圆珠笔,从红色到黑色到蓝色,无数个不眠之夜化作一串串数字编码,在生命中不停吟唱。很多回,王培林真怕这吟唱永远这样继续下去,在他走完一生时还未唱完。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月只回家两三次,洗个澡,换身衣服,又回到“工作室”。短暂的睡眠后,一碗方便面或米粉就是他的早饭。他甚至没有功夫去看家中的老母亲。在儿子上大学后,长年的“不顾家”终于令妻子与他分道扬镳。(此句删除吧)

“如果按照8小时工作制,我已经把下辈子的工作时间都用完了。”王培林自我调侃道。他还说:“科研工作最昂贵的成本就是研究人员的时间,科研成果最伟大的价值就是节约他人和后人的时间。为千万人节省时间而奉献自己的时间,这是科研人员应有的品德。”1991年请常熟高专时萌教授“审阅推荐”时,王培林已捧出300多万字的编码数据资料。(此句删除吧)

 

披荆斩棘攀高峰

在编码过程中,王培林发现了很多问题:小篆的写法结构很不统一,哪个才是正字,哪些是异形字?小篆为何产生讹变?编码产生过多的同码字该如何修改编码方案?这些都需要系统的考证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在他给1万多个篆字编完码时,发现几乎无法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列以形成系统。“把1000副打乱的扑克牌理好,与整理1副牌相比,所花费的时间不是简单的增加1000倍!”面对浩繁、枯燥的编码数据,王培林觉得自己走到了悬崖边上。

王培林曾在同事徐生福老师的帮助下来到常熟计算机中心,希望借助计算机为这些编码数据排序。但当时的计算机功能对如此海量的数据根本无能为力。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王培林只能进行手工编排。

很多人会问,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你一路走下去?在《检篆释疑·后记》中,王培林这样写道:“在以竹简当纸的时代……汉代许慎能写下《说文解字》这部巨著,其意志之坚、毅力之韧、付出之巨令人不敢想象。谁能感悟先贤的意志和精神,谁就具有排除万难的力量、不求回报的气量、敢下炼狱的胆量。”他说,也许当初闯入古汉字殿堂时凭的是强烈的兴趣,但再强的兴趣也会在漫长的时光中逐渐消磨,只有找到精神的榜样,才能支撑下去。

前后历经20年的研究整理,2001年,《小篆编码方案与检索方法——小篆通检》出版了。这部书得到了2004年国家优秀图书三等奖,江苏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现已入选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可惜因为各种原因,当时这部书的出版并未引起社会的注意,但却为容量更大、系统更完善的《检篆释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守得云开见月明

光阴如矢,又一个10年过去了。

王培林手头的小篆资料已达400多万字。他不仅增补了《说文》逸字、系统地校正了传世典籍中的小篆讹字,对原来《小篆通检》中的篆字编码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建立起篆楷双向检索系统,还对疑难篆字注音释义,对检索中的疑难问题一一解析。

在《检篆释疑》首发式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古文字学专家李开教授这样评价道:“我认为王培林的这部煌煌巨著,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第一,研究方法上的贡献,他说:“培林同志作为一个党校学者,能够自觉地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观点和科学研究方法来指导中国古文字(小篆)的科学研究,还小篆以本来面貌……如此自觉地、大面积地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古文字,这是最突出的贡献。”第二,对现代科学方法的反哺和贡献:“培林同志这书能够系统研究小篆字形,这对于当代科学如何研究语言哲学、研究语言用字方法,是一个实际的步聚、实际的贡献。”第三,“这部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体现在通过小篆来检索古文字和现代汉字,对汉字工具书的查检系统是一个革新,填补了通过小篆查检汉字的查检法的空白。”

看着作品问世,王培林想要感谢很多人:一路支持的老师、同事、友人等,在他最困难时为他申请研究经费的各级领导……但他目前最想做的,是在这条走了大半辈子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据悉,下阶段,他将和吴伟、沈莉等合作,对现有的《检篆释疑》进行修正和增补,形成五、六百万字的、更为详尽的《篆楷通检》(小篆部)。同时,尝试与有意向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将现有的编码系统开发为计算机检索系统,便于读者网上检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
【篆古今】常用小篆1000字(上册)
快速认识篆文的方法—书法教程
小篆的写法要领
篆体字的写法
篆字怎样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