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毒五月到底有多毒?

公历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一,很毒很毒的毒五月来毒啦。

五月到底有多毒?

弄一段手机里到处流传的文字来吓唬吓唬你:每年农历五月,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行房者不出三年必死!

真是好吓人啊!不知道杜杜这个月会不会销量锐减,要不要赶紧做个创意广告来危机公关?

不过,我觉得这种说法其实连反驳它的必要都没有,也不能太藐视人民群众的智商了。微信圈里老拿这段话说事,估计只是因为这段话够吓人、够荒谬、够吸引眼球。

毒五月里还有个九毒日的说法,说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这九天是 “天地交泰九毒日”,在九毒日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同房,否则会有性命之虞。从前已婚女子在这个月里还要回娘家住一个月,避免房事清净身心,清朝《滦州志》就记载:“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这九毒日安排的也太有规律了,规律得足够让人以“迷信”二字嗤之以鼻。

不过,历史告诉我们:在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没文化的情况下,以迷信的方式来传播经验和知识是最有效方式,没有之一。

所以,先别忙着嗤之以鼻,如此不可思议的、明目张胆的、简单粗暴的迷信背后,必有玄机。

农历五月在一般在芒种、夏至、小暑这几个节气前后,这段时间有啥特点?

古人说:“阴气萌作,疫病流行。”

今人说:这段时间正逢梅雨,高温潮湿,毒虫出没,细菌和病毒繁殖加快,湿疹、腹泻等疾病多发,传染病、瘟疫常见。

如果把古人说的“阴气”理解为病毒,古人和今人说的就没啥区别。但是,这病毒和疫病在今人的脑子里和古人的脑子里概念不太一样。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可没现在好,来场瘟疫和传染病那可是要人命的

《金史·哀宗本纪上》记载: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汴京就是今河南省开封市,不到两个月,死了近百万人。

陈思王曹植回忆建安二十二年的传染病时说:“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殪,或举族而丧。”。

大疫流行时,往往“死者不可胜计”“丁尽户绝”“户灭村绝”。这等史料真是不忍多列。总之,对现在的人来说,得了传染病是治病,死亡概率不太高,但对古人来说,得了传染病,大概率是死亡。医疗水平和卫生条件就这样,古人能咋办?只能洁身自好,尽量远离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

平平安安地活着,可真不容易啊!现在再回过头去看古人说的五月“阴气萌作,疫病流行。”是不是能看见这八个字后面那死神的冷笑?是不是能理解古人那如临大敌、草木皆兵、危言耸听的疯狂?

简而言之:毒五月、九毒日是古人总结的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的保命经验。

几天之后的端午节,就是毒五月里的第一个毒日,端午节里喝雄黄酒,采艾草,插菖蒲,戴香囊,烧兰草汤沐浴,都是为了避免染上疫病,祈祷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民俗在现代日渐衰落也是正常的,我们现在早已不用这些方式来维护健康了。

端午有三天小长假,很多人准备出去浪吧。但是你发现没?连国家都不提倡端午节出去浪呢,这个小长假高速公路都不给免费。我当然不知道国家为啥不免费,但这倒是和中国的端午传统比较一致。

在历史上,五月一直被看做是不吉利的。尤其是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就被古人视为是恶月恶日,甚至连这天出生的孩子都不想要。

《史记·孟尝君列传》:“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孟尝君是战国晚期人,他的父亲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有个小妾的儿子叫田文,就是孟尝君。田文生在五月初五,田婴叫这个小妾把田文扔了,不许养大他,因为会克父母。

其他生于五月初五的名人还有东晋大将王镇恶,“镇恶”的取名便源于恶月恶日。宋徽宗赵佶也生于五月初五,从小被寄养在宫外不许进宫祸害父母,他当皇帝后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了十月初十。

民间对五月五日的忌讳是扩大到了整个毒五月,有“不举五月子”、“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

这么不吉利的月份和日子,真是诸事不宜啊。《礼记·月令》就建议大家在农历五月里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这个月要身心清静,别贪吃,别贪色,别乱动,好好在家呆着。所以,高速公路怎么会免费鼓励你出去浪呢?

不过,古人为啥老要强调五月不要同房呢?

嗯,大概,那时候没杜杜吧。

(不会有人当真吧?我只是闲来无事给杜杜杜撰个广告玩玩而已。)

最后,最最重要的是:转发,转发,转发,关注,关注,关注!

翻翻存货吧

天文历法类:

在芒种装个有biger的农夫

天行健,小满以自强不息

夏天了,想好怎么“秀”了吗?

立春:谁说春天来了,现在明明还是冬天!

谷雨时,回到先秦过清明

清明、寒食、上巳的三国争霸战

二月二,什么龙,在抬头?

在你们的月全食里看日全食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冬至——太阳的故事

为什么明天是新年第一天?

立春到生肖换 VS 年初一换生肖

文字历史类:

汉字演变:隶书和简体字的逆袭上位

汉字六书:蓝瘦香菇是六书中的哪一书?

你知道的介子推是假的吗?

“一”是个开天辟地的故事

儿子曰:“三”是男孩追女孩

诗词文赋类:

春分,是用来惆怅的么?

仲春飞雪

雪纷飞的夜,你想起了谁?

都说王维用诗画画  其实他还用声音写诗

和第一国  母抢头条的女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人如何应对疫情
端午节的这些禁忌,你...
【文创前沿】​古人应对疫情的智慧
古人如何对付传染病?原来这个朝代就已经有了“隔离治疗”
【田蕴章小讲堂26】“龙”——今人与古人临帖
状元姚文田楷书, 古人比今人干事认真的多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