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烯尧《老子帛书德道经新解》第三章闻道全析
中国汉字的博大之处,就在于其的言外之意,道是妙不可言的,唯有中国的文字能够通过其独特的功能才能言尽其意。所以,读道德经,就要深刻理解老子的言外之意,这跟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交往一样,听话要听音,听音要听意。这样才能正确接收弦外之音。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陈烯尧《老子帛书德道经新解》第三章闻道全析:
《老子帛书德道经》原文:上士闻道,堇(jǐn)能(néng)行(xíng)之;中士闻道,若(rùo)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fú)笑不足以(yǐ)为(wéi)道(dào)。
紫薇天医府解析:上士,这里指的是出家修行者。中士,这里指的是渐悟的修行者。下士,这里指的真正的证道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入门修道,成为出家人,被人看作是上士,上士把道作为最高的信仰,行走坐卧之间,谨言慎行,不敢懈怠,努力悟道,证道,以求解脱,期望有一天能够自度度人。 现实总归是现实,虽然身份已经为凡人心中的上士,但每天还是跟凡人一样吃喝拉撒睡,所以感觉最多是身份比凡人略高一点,其余生活并没有丝毫改变,只能算是中士,而且虽然每日在修道,也按照规矩守戒规,行戒定,但总感觉道好像有,却又丝毫抓不住。
有一天,放下念珠,不仅爽朗一笑,修来修去的不可思议的道,却就隐藏在平凡的人生当中,我就是道,道就是我,生活就是道,道就是生活,道寻而不见,却又无处不在,所谓修道,原来就是要达到面对生活,不逃避,不躲避,坦然面对一切,淡然解决一切,这就是知行合一。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即使穿着神仙道衣,又与庸俗之人何异,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即使在红尘凡间,又何尝不是神仙,看寺院中那大肚弥勒佛不言,却每天都笑对人间,这才是真正的道者。
烯尧书院评注:在中国宋代,有一位禅宗大家提出参禅的三个境界,说最初参禅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了有所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彻悟之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老子讲述的上面这一段就是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的三重境界,也说明人离开凡尘去寻道,寻来寻去,最后却发现道就在离开已久的凡尘。所以说,最好的修行道场不在寺院,而就在那滚滚红尘之中。什么时候能够万紫千红花中过,片叶不沾身,即时成道时。
是以建(jiàn)言有之日(yuē):明道如费(fèi),进道如退,夷(yí)道如类(lèi);上德如浴(yù),大白如辱(rǔ),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shū),质(zhì)真如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xíng);道隐(yǐn)无名。
紫薇天医府解析:明,阐明,讲清楚。费,太不容易。进,接近。退,出现又消失,让人捉摸不透。晚成,帛书中为“免成”,意思是不需要外物成就,自然天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已经证道的人是这样说的:要让我真正把道阐明,讲清楚,让每个人都理解是很难的。道这个东西,若有若无,接近它,发现存在却又抓不住。它在众生的生命中运行,谁都离不开它。
它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滋养众生而不求众生回报。在万物萧瑟之时,不离不弃,陪伴万物一起萧瑟。容纳包容,广施恩惠,却表现谦虚,处下,不图名彰显自我。建功立业,有所成就之时,又不自我陶醉,而是把能量毫不保留的让众生受益。面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诱惑,它都能始终如一,保持本真不变。
十方之地就在其手中,却不占领一寸土地。本自具足不需要任何万物来成就。其法声动环宇,却只有与之同频的人才能听到。不符合天道的都会最终被天道惩罚毁灭。道不可见,先天地生,却又无处不在。
烯尧书院评注:老子这里通过证道者之口,阐明了道的微妙和道的品格,是生于天地之间的众生,都应当去寻遵的路。
夫(fú)唯(wéi)道,善始且(qiě)善成(chéng)。
紫薇天医府解析:谁能识道依道而行,谁就能把握一切,成就自我。
烯尧书院评注:道虽然看不到,却无处不在,谁能悟道,行道,谁就能一帆风顺,事业有成。生活中,我们说一个人悟性高,这里的性指的就是道。一个人如果悟性高,学东西必然会很快,为人处事也比较得体,自然会招人喜欢,有所成就,这都是道的作用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帛书老子》先议德而后论道故当称《德道经》
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第六版)
帛书《黃帝四经》
紫宸道:老子道德经帛书甲本——道经!
第二十四章(下篇 道经)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四)闻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