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值得收藏!太极拳修炼之用功指要(二)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 | 李正

编辑 | 鹿鸣


本期内容提要:


 太极拳套路类型介绍 

 解析太极拳形体要求



形体动作训练阶段,是太极拳修炼的基础,也称筑基。精力充沛、气血流畅、体格强健,是太极拳修炼得道与否的标志,也是向更高层次攀升的基础。下面将形体训练阶段的内容作一简单叙述。


 
太极拳徒手套路:



徒手套路是太极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有众多流派,任何流派的拳术都自成体系,由若干套拳法组成。其训练过程同样是由低向高、由外及内呈阶梯状。尤其是传统太极拳,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严格有序,层次分明。徒手套路的训练,要通过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性,去表现身体在整个过程中的平衡性、稳定性、连续性、均匀性。套路表演首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同时,手势的高度、长度;腰胯带动身体旋转的角度;两脚之间的间距,前后的跨距以及前进、后退的速度,都带动了五脏六腑的运动,牵动了肌肉和筋腱,舒通了经络,转动了关节。所以,在不同套路中出现的不同动作,承载了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有的人学太极拳若干年,只练了一套拳,不可能体会到太极拳的高深内涵。更有人不重视太极拳套路的训练和外形的美观,很难想象一个太极拳高手在自身的协调性都难以保持的状态下能够战胜对手。我们可以这样认定:有真功夫的人练拳一定漂亮、好看;而练拳漂亮、好看的未必有真功夫。


目前流行的太极拳套路有以下三个类别:


01

 健身套路


这种套路本身对习练者的要求不严格,习练者对套路的演练也没有什么过高的追求,只是活动一下身体作为休闲而已,我们可以称之为“太极操”。这种体操式太极拳目前流传甚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一个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型项目。然而由于在传播中动作要求失准,文化内涵浅薄,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尤以膝盖痛的习练者居多。所以,此类套路有待于正确引导。


02

竞赛套路


为了更好地推广太极拳这个全民健身运动项目,提高太极拳运动水平,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举办很多不同规摸的太极拳比赛和表演交流活动。各种为了适应这些比赛和表演的改编套路也应运而生。这些套路外型要求美观漂亮,动作难度不断提高,再配以优美的旋律,观之令人如醉如痴,把太极拳变成了三流的体操运动员和舞蹈演员操之比一流的武术太极拳家还要吸引人眼球的舞台艺术。所有的专业太极拳运动员为了获得好成绩,去刻苦练习那些高难度动作,无一例外,都付出受伤的代价,背离了太极拳修炼的本意。我们期待此类套路的倡导者深入认真地学习一下前人留下的有关太极拳的论述。


03

传统套路


基于上述两类太极拳套路的缺陷,在民间传承的传统套路越来越受到太极拳爱好者的喜欢。因为传统套路经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承,不仅动作编排合理,而且每个动作的名称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传统太极拳的理论体系,也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哲学理念。现在,许多欧美、日本、东南亚的太极拳爱好者,纷纷到中国民间寻访传统太极拳家拜师学艺,中国的太极文化将征服世界。


笔者的一个学生曾经问道:“老师,我认为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现代的东西应该比古老传统的东西更科学。太极拳为什么却是传统的好呢?”笔者回答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太极拳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特殊载体。它是用人的形体动作,去演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哲学理念。通过人体自身的阴阳变化,去体会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与人体的呼应和交流。


经过几百上千年若干代人的精雕细琢和千锤百炼,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训练体系,太极拳才成为中国武术文化浩瀚大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太极拳的拳谱、动作名称、形体要求、内在变化都直接承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太极哲学思维,用阴阳变化的辩证法则把人体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谓之“天人合一”。当习练者由低向高、由外及内深入其中时,会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太极拳传统流派中的府内派太极拳


早期具有雏形的传统太极拳有许多流派,大多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在民间传承。府内派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祖师于清朝咸丰年间受聘进入皇宫、王府教拳,使太极拳从不为人知,到成为皇家武术文化的“阳春白雪”,创立了完整的太极拳体系。在王府中传承的太极拳,以柔和缓慢的表现形式和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理念,从过去崇尚勇猛刚烈的武术流派中脱颖而出,很多皇亲贵族都以习太极拳为荣,更有一些其他流派的武林高手转习太极拳以提高自己的声誉和地位。练习太极拳成为武术界的一种时尚,此习一直延续至今。


近代其他流派的太极拳也都因杨露禅在王府创拳成名后才显露于世或演变成新的拳种。所以,杨露禅在王府传授的太极拳体系是他在王府传拳过程中不断整理和升华的结晶,是他把民间武术与皇家文化结合的产物。是杨露禅奠定了太极拳发展的基石,而“府内派太极拳”则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太极拳。


 
府内派太极拳练习的形体要求:


太极拳是武术,武术是杀人之术。在冷兵器时代,任何一门拳术都是以技击为它的最高追求。太极拳之所以能成为晚清到民国年间最富盛誉的武术拳种,正是由于杨露禅创立的太极拳体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它以阴阳辩证的哲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吸收了多门拳种的优点,把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武术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是原生态的太极拳,它不仅沿袭了传统的练习方法,还传承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后面的章节里,将根据内容所需一一呈现。


松、柔、圆、活、静(净)、空是各派太极拳从外形到精神所追求的境界,但若在理解上出了偏差或浅俗,即使再刻苦,也只能停滞在一定的水平或背道而驰。

有的人练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太极拳,也未能悟出上述几个字的深刻内涵。


它们应该表述为:


松是状态,紧是目的;柔是表象,刚是内涵;圆是形式,方是基础;活守规矩,中正为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静若止水,净如皎月。


松:松是一种状态。是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在经过若干次重复后所形成的自然、自由、自如的状态,这种状态包括精神的和肢体的。所谓自然的,就不是刻意的;自由的,就是不受约束的;自如的,就不是被迫的。从阴阳辩证统一的太极哲学理念来看,松是外在的形体表现,而体内的“气”,也就是能量流动的感觉一定是“紧”。


“松”的表现为:“松开”,指关节在套路练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放松状态,身体内大小关节灵活自如;“松散”,指肌肉不要紧张,使经络畅通便于“能量”的流动;“松沉”,指呼吸深长,让身体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俗话讲“气沉丹田”;“松静”,指心态平静自然,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松弛”,指精神意念专一有序,遵章循法落落大方。能松到上述程度,就会深刻体会到身体内“气”———“能量”流动的感觉,继而去掌握“能量”的调动。松和紧的对立统一关系,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作裤带用的“松紧带”来体会。当我们把一尺长的松紧带拉长到一尺二时,外形的长给人的直观是“松”,而此时内在的感觉是“紧”;当我们把松紧带从一尺二向回收拢,松紧带越短,也就是外形越“紧”,内在的感觉就越“松”;但是松紧带的收拢决不能小于和等于一尺,因为如此松紧带就会没有了“内劲”,用太极拳的术语来说就是“泄了”。这就是我们在习练套路时要找的“紧”的感觉。


久而久之通过放松的形体练习,去积累能量,感受能量的流动路线,掌握能量的调动和使用。


另外,“松是状态,紧是目的”表现在太极拳的前辈高手身上,在推手、技击时都是把对手“发”出去,而“发”本身就是“紧”的表现。而“松”是为“发”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松”不是刻意练出来的,而是“特定的动作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若干次重复养成的”。“松”最终表现为精神内敛,表情平静,呼吸顺畅,肢体灵活,如影随形,举重若轻。


柔:太极拳的动作以“柔”为它的表现形式,不像其他拳种那样勇猛刚烈。但“柔”是以“刚”为它的内涵,与别人接触后让人感觉到的是藏在里面的韧劲,而不是“软弱”。


所以,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中以掤劲为核心,在运用其他七法时掤劲不泄。只有掤劲不泄才能做到粘黏连随。“柔”可以理解为:“柔和”,内在的质量均匀,运动速度缓慢;“柔软”,像水一样,散之可以随圆就方,聚之可以传递能量;“柔韧”,有弹性,像自然界的竹子、机械上的弹簧,承接到一定的外力后先通过一个缓冲缓解来力,然后借助内在的韧性产生反弹,将来力加倍返还给施力方;“柔化”,靠旋转和收缩,变化与对方接触的点。


不是硬碰硬去和对方抗衡,激化矛盾;而是通过旋转和含蓄收缩,缓解矛盾,“以柔克刚”的真谛在于避开矛盾的正面,从矛盾的侧面入手解决矛盾,达到制胜的目的,其结果是“以柔为刚”。所以,“柔是表象,刚是内涵”。


圆:太极拳套路表现给人的视觉是“圆”。首先是“圆满”,习练者精神内敛,身体膨涨,如装满了水的“水袋”,充满了气的“气球”。长期修炼,使丹田饱满,内劲充盈。内功成就后,内气“能量” (内劲)自然流动,顺经络而行,俗称“满则溢”。再者是“圆润”,练习套路时,身体的各个关节部位在运动中(除个别动作外)要大于90°呈弧形。身体的各个部位在空间的运动轨迹也要呈弧形,不能出现直线、直角,“无凸凹处,无缺陷处”。最后要求是“圆滑”,动作要连绵不断“无断续处”,像水中葫芦旋转自如。


从“圆”的反义词来讲是“方”,“方”是“圆”的基础和规矩。假如我们把一个方形东西的中心穿一根轴使其旋转,它外缘的运行轨迹就是“圆”的。太极拳套路中每一个具体动作,都要求准确无误、规规矩矩、支撑八面,这就是太极拳的“方”。而把若干动作或全部动作贯穿起来整体演练时,所表现的就是“无凸凹处,无缺陷处,无断续处”的“圆”。


在推手和技击时,太极拳的“圆”和“方”又是对立的统一。太极推手有四句口诀:“善圆能走化,抢角占上风,发须循直线,一点见真功”。其中的“角”和“直线”都是在“方”的图形中才能见到。


通过“圆”的运动形式化解来力和进攻点。抢占有利的角度、位置,在最短的距离发力,打击对方的要害点,又是通过“方”来实现的。


活:是指运动和变化。“活”的反义词是“死”,“死”有“固定”“僵化”的含义。而“活”在太极拳中的“阴”性反义词是“中正”。太极拳要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活”在这里指动作有灵、巧、轻、妙和始终如一的表现形式。然而,尤其要重视的是太极拳的“活”不是身形散乱,而是以“立身中正”“神意中定”为原则的灵敏、轻盈、巧妙。所以,“活守规矩,中正为纲”。


空:是相对色而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说明二者具有同一性,是一回事。色,非女色,色代表了物质运动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形形色色”这个词就是对物质世界的形容。“空即是色”,表明在“空”的状态下,有不可见的物质在运动。我们练拳常说要把人练“空”了,实际上就是要让习练者抛开外形,去感受身体内在的运动,寻求规律并把握它。“空”还有以下几种状态:“空洞”,深不可测,“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空旷”,“进之则愈长”,广阔无垠;“空虚”,“引进落空”,真真假假,虚无自然。当把太极拳练到对“空”的理解辩证统一的时候,推手和技击的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静(净):太极拳追求的“静”是“安静”和“干净”的统一。安静是指外在表现,神态自若,不急躁,不张狂,安详,平静,静如止水;干净是指精神境界,心无杂念,“净如皎月”。形意拳前辈靳云祥把练拳喻为修道,对“空”和“净”的要求最高,他说: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太极拳和形意拳同属内家拳,同样追求一个“空”“静”的境界。但真正做到静(净)很难,笔者认为外形的静可以通过调整身体,固定在一个姿态上实现;而内在的净并不是“心无一物”,而是“心存一念”,专心致志,无丝毫杂念。例如,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看一个电视剧入迷的时候,突然电话铃响起会把我们吓一跳,这就是因为我们在看书或看电视的时候,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静” (净)下来了。如果我们在练拳时只想着动作标准这一件事,也会“静” (净)下来。


徒手套路的练习,是太极拳系统修炼的基础。通过阶梯式的套路训练,难度逐渐提高,内涵逐渐加深。在这个阶段,动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正确的外形,才能带动相应的内在。所以,套路练习的顺序是:


先练形。外形要中规中矩,舒展大方。表现在松、柔、圆、活。


再走劲。通过动作的连绵不断做到劲由内换,对拉拔长,表现为长、沉、整、满,达到内劲调动的畅通自如。


意中求。要认真研究每个动作的健身作用,技击含义。知晓每个动作、每个段落的起、承、转、合。


用心练。心要空、静(净),要升华、追求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论太极拳的修练工程
杨式太极拳大架、小架、长拳简介
武术名家讲解何为太极拳-中国太极拳网
"拳架"为学练太极拳之母[摘编]
[转] 传统杨氏太极拳与简化太极拳的区别
《焦建国老师讲解的八翻手、形意拳、太极拳等》(jiaojianguowushu)[压缩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