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清第一书家何绍基,红到一天熬夜写107副对联

曾国藩家书,流传极广,其中有一条关于书法: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十七,刚刚三十岁出头的曾国藩写信给弟弟,说:

子贞现临隶字,每日临七八页,今年已千页矣。近又考订《汉书》之讹,每日手不释卷。盖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礼仪》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前三事者,余不甚精,不知浅深究竟如何。若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诗亦远出时手之上,必能卓然成家。

这位被他以一、二、三、四、五来大段赞美,并预言其字一定流传千古的“子贞”,就是何绍基晚清第一书法家

何绍基(1799-1873)

何绍基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书法在晚清影响极大,堪称席卷全国。他的书法究竟有多火?举个例子。

道光十六年(1836)成为进士后,何绍基步入仕途,求字者络绎不绝。

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月十一日,46岁,在京师,“写对联将百副”,次日,“写大字对联七十馀副”;

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月初七日,47岁,在京师,“醉后写对子至八十馀副,可云畅笔”;

咸丰二年(1852)九月初八日,54岁,在京师,“写大字至暮,连夜得对子有一百零七副”。

年过半百,居然要熬夜赶写107副对联,换作今天的“职业”书法家,也是难以想象,可见求字的人,数量有多惊人。

从目前已知资料来说,何绍基是一天内书写量最大的官员。何绍基写对联多用行书或行楷书,速度较快,但数量如此之大,也确实令人瞠目结舌。

咸丰五年,何绍基因为“肆意妄言”而降官调职。此后,他放弃仕途,在书院讲学授徒,在山东、湖南等地教书十余年,晚年主持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

但他的书名却不因罢官而受影响。在清代书家之中,何绍基无疑是最有成就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被誉为“有清二百年来第一人”。

何绍基 楷书 《泉山墓表》卷

从晚清到民国,受何绍基书法影响的人众多,当然也包括曾国藩。此外,翁同龢、杨守敬、赵之谦、康有为等也都曾受其影响。时人对他顶礼膜拜,甚至,连他书法中的一些缺陷,比如运笔的夸张颤抖,也被人着意摹仿。

何绍基生活在一个碑学勃兴的时代,他是第一位在创作上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法大家。

作为一个士大夫,何绍基的书法观念,与他的出身、师承、学问等关系紧密。但而今世人只知何绍基的书法名重于世,却很少了解他的其他,尤其是学问。何绍基的书法,可以被视为清中期以来各种现象诸如乾嘉之学、理学审美观、碑学、帖学、馆阁书等诸书法现象甚至是多种文化元素的反映。

何绍基 篆书屏庾信《镜赋》节选

何绍基还是一个有些“狡猾”的书家,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谜。比如,他说自己一生搜尽北朝碑刻,但他一生所师的北朝碑刻,目前可考却只有《张黑女志》一种。他究竟是不是崇碑抑帖?

何绍基 金石题跋卷(部分)

何绍基还有一种特殊的书写法——悬臂回腕笔法,但这种执笔的方法违反人的生理特性,非常费力。何绍基一天写那么多字,究竟是不是真的用这种笔法?历来众说纷纭,有多种解读和争议。何绍基平生创作产量极高,据其日记载:

36岁(十一月初六日),“作大字数十件,晚饭后灯下尚书数幅”。

46岁(四月十二日),“写楷折一开多,写大字对联七十余副”。

54岁(九月初八日),“写大字至暮,连夜得对子有一百零七付”。

62岁(十二月初六日),“分三次写对子五十五付”。

何氏创作高产的记录,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可以看出何氏行笔的速度,何氏中年书法没有大量采用回腕法创作是再正常不过的。

何绍基对自己的笔法从不隐秘,还一直高调夸炫,每每形诸文字,如,何氏晚年晤河南知府德林,自云:“研香(案:谓德林)见余悬臂回腕作书,伏地叩头曰:‘佩服!佩服!’”后游香港、澳门,复炫技于洋人:“谓余书有辟邪用,试悬老腕惊群酋。”

临《道因碑》册

为什么何绍基书法在老外眼里这么神奇?原因有二:字怪,笔法更怪!可见,悬臂回腕法又成了何氏经营个人风采的手段,在何氏友朋所作歌咏其书法的诗文中,悬臂回腕法已成了大家品题的亮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清书法第一人,何绍基的对联
晚清书法第一人何绍基,独创回腕法,更被人认为是“拙”之根源
清代·何绍基书法对联集
晚清诗人何绍基的书法
晚清的趣味在这里,何绍基对联。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法对联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