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孟頫这样指导儿童学书法:勿学颜真卿,先从二王入手

赵孟頫元代大书法家,字子昂,宋太祖的十一世孙,号松雪道人故又称赵松雪,浙江吴兴人,人称赵吴兴。卒后封魏国公,谥文敏,因此又称赵文敏。

赵子昂很小就开始学习书法,因为家世的关系他的书法启蒙是学习高宗赵构的,因此受赵构的书学思想影响。而宋高宗赵构是南宋复古书风的发起者之一,他的书学思想是师法魏晋,推崇“二王”。因此后来赵孟頫就深耕魏晋风韵,用功颇深,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号称“赵体”,他的楷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合称为“楷书四大家”,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构《洛神赋》

在他入元出仕的第三年,他曾经给在杭州的一位朋友王子庆写了一封信,信中阐述了他的一些书法观和对未来书法发展的思考。因为当时经过南宋末年的战乱,元政府也刚刚稳定不久,在信中赵氏就指出,现在的书法跟南宋相比相去甚远,引发了他的担忧。信中有两段话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分析:

近世又随俗皆好颜书,颜书是书家大变,童子习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种臃肿多肉之疾,无药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实。尚使书学二王,忠节似颜,亦复何伤?

若令子弟辈,自小便习二王楷法,如《黄庭》《画赞》《洛神》《保姆》,不令一豪俗态先入为主,如是而书不佳,吾未之信也。

颜真卿《多宝塔》

赵氏认为当前的书法,很多人都跟风去学颜真卿的字。唐初因为李世民对王羲之的推崇,那时都是以魏晋和二王为法,但是到了颜真卿的时候,虽然颜也学“二王”,但他脱胎换骨最终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有着鲜明风格特征的“颜体”。所以后世认为“颜体”是当时书法的一次大变革。也就是因为“颜体”的书法特点太鲜明了,所以如果从儿童就开始学起,往往学到满头白发的时候还不能变化成自己的风格,最后形成了一种臃肿多肉的毛病,而且还无药可救,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只追求名声而不讲究务实。

颜真卿《东方画赞》

其实在北宋初期的时候,颜真卿的书法并没有被世人推崇,甚至在《淳化阁帖》中都没有收录颜氏的书法作品。颜氏真正被宋人重视是起于蔡襄和苏轼,特别是苏轼对颜真卿的推崇,才有了后世对颜体的学习和重视。颜真卿的《东方塑画赞》和《争座位贴》是苏轼极为推重的两幅作品,在苏轼的推动下颜真卿成为了与“二王”并立的一座高峰。他对唐代人物的总结:“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只能事毕矣”。

而赵氏认为如果一开始学习书法就学“二王”的书法,然后做人方面的“忠节”向颜真卿学习,就不会出现上述的问题了。

王羲之《黄庭经》

王献之《洛神赋》

所以赵孟頫对子弟辈学习书法的指点思想是,从小就学习“二王”的楷法,临摹“二王”的法帖,如王羲之的《黄庭经》、《东方塑画赞》,王献之的《洛神赋》、《保姆帖》等。这样学习下来就不会有一丝一毫的俗态渗进来。如果这样去学习书法,你说学出来的字不好,都没有人信。赵孟頫因为推崇“二王”,复兴古法,所以他对颜真卿的看法不免有些偏见,但他指出的问题也值得学习“颜体”的朋友们警示。而他对字辈们的学书指导,也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考。

赵氏的书法对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影响之大无出其右。后人赞他:“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正是因为他的影响力,使得元朝在蒙古族的统治下,书法没有变的粗犷和野怪,反而现象出一派纯正典雅的古风,使得我们的文化薪火不灭、古法不失,就这一点善莫大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孟頫楷书三门记 部首归纳与解析
守正用奇——周慧珺书法艺术浅见
薛帅杰|论颜体楷书的可塑性及其内在机理
为什么说中国书法,一坏于颜真卿,二坏于宋四家?
为何颜真卿的书法后世普及的少?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能代代相传并重视?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