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煤矿开采学名词解释

1.煤田:大面积的含煤地带 2. 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

3.矿井生产能力和井型:(1)根据矿井生产能力不同,我国把矿井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称井型。(2)矿井年

产量是矿井每年生产出来的煤炭数量。一般小型矿井井田走向长度不小于1500m;中型矿井不小于4000m;大型矿井不小于7000m。

3.矿山井巷种类:直立巷道、水平巷道、倾斜巷道。

4.核定生产能力:核定后的综合生产能力称为核定生产能力。

5.根据生产能力不同,我国把矿井划分为大、小、中三种类型。

①大型矿井:1.20Mt/a、1.50Mt/a、1.80Mt/a、2.40Mt/a、3.00Mt/a、4.00Mt/a、5.00Mt/a和5.00Mt/a以上的矿井;②中型矿井:0.45Mt/a、0.60Mt/a、0.90Mt/a;③小型矿井:0.90Mt/a、0.15Mt/a、0.21Mt/a和0.30Mt/a。

6.矿井年生产量:是矿井每年生产出来的煤炭量,以万t或Mt表示。年产量,是指每年实际生产出来的煤炭量,其数值常常不同于矿井生产能力,而且每年的产量常不相等。

7.最大经济剥采比:是按该剥采比开采的煤炭成本不大于用地下开采的煤炭成本。

8.矿山巷道分类:直立巷道、水平巷道、倾斜巷道。

9.暗立井:又称盲竖井、盲立井,为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直立巷道。

10.暗斜井: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斜井。

11.主要上下山:服务于一个开采水平的倾斜巷道。

4.阶段和水平:(1)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称为一个阶段。(2)水平用标高(m)来表示,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简称水平。

5.阶段内的再划分:采区式 分段式 带区式

(1)采区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

(2)分段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不划分采区,而是沿倾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

6.采煤工艺: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

7.采煤系统:回采巷道的掘进和回采工作面之间在时间上的配合以及在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称为采煤系统

8.采煤方法:采煤方法就是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实践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9.厚煤层分层开采的采煤方法: 倾斜分层 水平分层 斜切分层

(1)倾斜分层:将煤层划分成若干个与煤层层面相平行的分层,工作面沿走向或倾向推进。

(2)水平分层:将煤层划分成若干个与水平面相平行的分层,工作面一般沿走向推进。

10.一般常用的炮眼布置有以下三种:(1)单排眼,一般用于薄煤层或煤质软、节理发育的煤层。(2)双排眼,其布置形式有对眼,三花眼和三角眼等,一般适用于采高较小的中厚煤层。煤质中硬时可用对眼,煤质软时可用三花眼,煤层上部煤质软或顶板较破碎时可用三角眼。(3)三排眼,亦称五花眼,用于煤质坚硬或采高较大的中厚煤层。

11.炮采工作面支护:主要有两种,正悬臂齐梁直线柱和正悬臂错梁三角柱,后者采用较少。最小控顶距时应有3排支柱,以保证有足够的工作空间,最大控顶距时一般不宜超过5排支柱。在有周期来压的工作面中,当工作空间达到最大控顶距时,为了加强对放顶处顶板的支撑作用,回柱之前常在放顶排处另外架设一些加强支架,称为工作面的特种支架。特种支架的形式很多,有丛柱、密集支柱、木垛、斜撑支架以及切顶墩柱等。

12.普采采煤机的割煤方式:(1)双向割煤、往返一刀(2)字形割煤、往返一刀 (3)单向割煤、往返一刀(4)双向割煤、往返两刀

13.普采单滚筒采煤机的进刀方式: (1)直接推入 (2)倒8 字形割煤时采煤机沿工作面中部输送机弯曲段运行自行进刀,没有单独进刀过程,有利于端头作业和顶板支护(3)斜切进刀 分为割三角煤和留三角煤两种方式

14.普采面端头支护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支护强度,保证工作面端部出口的安全 (2)支架跨度要大,不影响输送机机头、机尾的正常运行,并要为维护和操纵设备人员留出足够活动空间 (3)要能够保证机头、机尾快速移置,缩短端头作业时间,提高开机率。

15.端头支护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体支柱加铰接顶梁支护(2)用4~5对长梁加单体支柱组成的迈步走向抬棚支护(3)用基本支架加走向迈步抬棚支护。

16.综采面采煤机的进刀方式:(1)直接推入法进刀(2)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 (3)综采面中部斜切进刀 (4)滚筒钻入法进刀

17.综采面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1)单架依次顺序式 (2)分组间隔交错式 (3)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

18.大倾角机采面的工艺特点:一、防止输送机下滑。措施:(1)防止煤、矸等进入底槽,以减小底链运行阻力。(2)工作面适当伪斜伪斜角随煤层倾角的增加而增加。(3)严格把握移输送机顺序(4)用单体液压支柱顶住机头(尾),推移时,将先移完的机头(尾)锚固后


,用单体支柱斜支在底座下侧,然后再继续推移(5)在移输送机时,不能同时松开机头和机尾的锚固装置,移完后应立即锚固(6)煤层倾角大于18度时,安装防滑千斤顶。 二、液压支架防倒防滑。措施:(1)始终自工作面下部向上移架,以防采空区滚动矸石冲击支架尾部(2)为防止新移设支架处于初撑力阶段与顶底板的摩擦力小可能产生下滑,应采取间隔移架,并使支架保持适当迎山角,以抵消顶板下沉时的水平位移量。(3)要严防输送机下滑牵动支架下滑,要采取特殊支护措施,确保排头支架的稳定。 三、采煤机防滑 :新型采煤机牵引部都具有下滑闭锁性能

19.回采顺序:后退式、前进式、往复式和旋转式

20.沿空掘巷:沿着已采工作面的采空区边缘掘进区段平巷。这种方法利用采空区边缘压力较小的特点,沿着上覆岩层已垮落稳定的采空区边缘进行掘进,有利于区段平巷在掘进和生产期间的维护。它多用于开采缓斜、倾斜,厚度较大的中厚煤层或厚煤层。

21.单一走向长臂采煤法采场通风方式:U型通风、Z型通风、Y型通风、H型通风、W型通风

2.上行开采的技术措施及应用条件

(1)技术措施:上煤层的开采必须在下煤层开采的岩层移动稳定之后进行;当层间距较小时,下煤层宜采用无煤柱护巷;应合理布置开采边界;同时应避免先在上煤层开掘巷道。

(2)应用条件:①当煤层顶板坚硬,煤质坚硬不易回采时。②当上煤层含水量大时,先采下煤层③当上部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时,下部又有可作为保护层开采的煤层,采用上行开采④上部为劣质、薄及不稳定煤层,开采困难,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可先采下煤层或上下搭配开采。⑤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采煤,有时需要先采下煤层。⑥开采火区或积水区下压煤,有时需要采用上行式开采。⑦上部煤层开采困难或投资很多,或下部煤质优良,从国民经济需要及企业效益出发,有时采用上行开采。⑧复采采空区上部遗留的煤炭资源,等等。

23.区段分层平巷的布置:(1)倾斜式布置(2)水平式布置(3)垂直式布置

25.倾斜长臂采煤法采煤工艺特点:(1)仰斜开采时,水可以自动流向采空区,工作面无积水,劳动条件好,机械设备不宜受潮装煤效果好(2)在俯斜开采时,随着煤层倾角的加大采煤机和输送机的事故也会增加,装煤率降低。

26.倾斜长臂采煤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优点,(1)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和维护费用低、投产快。(2)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输费用低。(3)可使采煤工作面长度保持等长,从而减少了因工作面长度的变化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对综合机械化采煤非常有利。(4)通风路线短,风流方向折转变化少,同时使巷道交叉点和风桥等通风构筑物也相应减少。(5)对某些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6)技术经济效果比较显著。 存在的问题:(1)长距离的倾斜巷道,使掘进及辅助运输、行人比较困难(2)现有设备都是按走向长臂工作面的回采条件


设计和制造的,不能完全适应倾斜长臂工作面生产的要求(3)大巷装车点较多,特别是当工作面单产低,同采工作面个数较多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4)有时存在着污风下行的问题 适用条件:(1)按目前的设备条件,倾斜长臂采煤法主要适用于倾角在12度以下的煤层,应作为推广应用的重点(2)当对采煤工作面设备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后,可应用于12~17度的煤层。(3)对于倾斜和斜交断层较多的区域,能大致划分成较为规则分带的情况下,可采用倾斜长臂采煤法或伪斜长臂采煤法。

27.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艺过程:在沿煤层(或分段)底部布置的综采工作面中,采煤机割煤后,液压支架及时支护并移到新的位置。推移工作面前部输送机至煤帮。此后,操作后部输送机专用千斤顶,将后部输送机相应前移。这样,采过1~3刀后,按规定的放煤工艺要求,打开放煤窗口,放出已松碎的煤炭。待放出煤炭中的矸石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及时关闭放煤口。完成上述采放全部工序为一个采煤工艺循环

28.放煤步距概念:在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上,两次放顶煤之间的推进距离称为循环放煤步距。 确定循环放煤步距的原则:应使放出范围内的顶煤能够充分破碎和松散,并能做到提高采出率,降低含矸率。

29.放顶煤采煤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优点,(1)单产高 ,工作面内具有多个出煤点,而且在工作面内可实行分段平行作业,即在不同地段采煤和放煤同时进行,因而易于实现高产。(2)效率高,由于放顶煤工作面的一次采出厚度大,生产集中,放煤工艺劳动量小以及出煤点增多等原因,其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3)成本低,因为减少了分层的数目和铺网工序,节省了铺网费用(4)巷道掘进量小,掘进率和巷道维护费用减少,便于采掘接替。(5)减少了搬家倒面次数,节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装和搬迁费用(6)对煤层厚度变化及地质构造的适应性强 缺点:(1)煤损多(2)易发火(3)煤尘大(4)瓦斯易积聚 适用条件:(1)煤层厚度。一般认为一次采出的煤厚度以6~10m为佳(2)煤层硬度,煤的坚硬性系数一般应小于3(3)煤层倾角,煤层倾角不宜过大(4)煤层结构,每一层夹矸厚度不宜超过0.5m,坚硬性系数小于3(5)顶板条件,直接顶应具有随顶煤下落的特性(6)地质构造,地质破坏较严重、构造复杂、断层较多的地段使用放顶煤采煤法能取得较好的效益(6)自然发火期短、瓦斯量大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层,先调查清楚,有相应措施后才能使用放顶煤开采。

30.准备方式的类型:(1)按煤层赋存条件——采区式、盘区式和带区式准备(2)按开采方式——上山采(盘)区与下山采(盘)区准备(3)按采区上(下)山的布置——单翼采区、双翼采区与跨多上山采区准备(4)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单层准备与联合准备

31.上山布置类型(1)一岩一煤上山(2)两条岩石上山或两条煤层上山(3)两岩一煤上山(3)三条岩石上山

32.采区采出率概念和如何提高采出率:概念,采出率是指工业储量中,设计或实际采出的那一部分储量,越占工业储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采区.采出率为:采区采出率=(采区工业储量—采区损失)/采区工业储量*100% 提高采出率的方法:为了提高采区采出率,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应力求减少煤柱损失。首先是合理确定煤柱尺寸,或采取措施取消区段煤柱或上下山煤柱;其次是在必须留煤柱时,尽量提高煤柱的回收;再就是适当加大采区尺寸,相对减小采区隔离煤柱及上下山煤柱损失所占的比例。

33.煤田划分为井田的原则(简答):(1)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对于一个生产能力较大的矿井,尤其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大型矿井,应要求井田有足够的储量和合理的服务年限。井田范围应适当划的大些,或在井田范围外留一备用区,暂不建井,以适应矿井将来发展的要求(2)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井田走向长度应达到,小型矿井不下于1.5km;中型矿井不小于7.0km;特大型矿井可达10.0~15.0km(3)充分利用自然等条件划分井田,利用大断层或河流、国家铁路、城镇等作为边界。(4)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

34.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1)垂直划分,相邻矿井以某一垂直面为界,沿境界线各留井田边界煤柱,称为垂直划分(2)水平划分,以一定标高的水平面为界,即以一定标高的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并沿该煤层底板等高线留置边界煤柱,这种方法称作水平划分(3)按煤组划分,按煤层间距的大小来划分矿界,即把煤层间距较小的相邻煤层划归一个矿开采,把层间距较大的煤层划归另一个矿开采

35.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因素:(1)开采能力即按矿井开采条件所能保证的原煤生产能力,主要是同时正常生产的采区生产能力的总和。在具体条件下,根据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石性质、所选用的采煤工艺和设备、相应的采煤工作面长度和推进度,可确定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采区巷道布置类型、采区工作面接替等因素,并结合采区运输、通风条件,可确定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数目,从而确定采区生产能力。(2)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主要是提升、运输和


通风能力,大巷和井底车场通过能力。(3)储量条件

36.矿井服务年限:在规划的井田范围内,当矿井生产能力A一定时,可计算出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P:P=Z/AK 式中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矿井设计一般取1.4,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及矿区总体设计可取1.5,地方小煤矿可取1.3 Z——可采储量

38.井田开拓方式分类(1)按井筒形式(2)按开采水平数目(3)按开采准备方式(4)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a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 b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3)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40.我国煤矿井田开拓的发展方向:(1)生产集中化。在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过程中,将形成一批一矿一井一面或两面得现代化矿井,降低开拓及生产巷道掘进率,简化生产系统(2)矿井大型化。主要是增大矿井生产能力以及相应加大水平垂高及采区尺寸等(3)运输连续化

41.斜井与立井相比有哪些优缺点:一、优点:(1)斜井与立井相比,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比较简单,掘进速度快(2)在多水平开采时,斜井的石门总长度比用立井时短掘进石门的工程量减少(3)延深斜井井筒的施工比较方便,对生产的干扰少(4)强力胶带输送机的使用,增加了斜井开拓的优越性。 二、缺点:(1)在自然条件相同时,斜井要比立井长的多(2)围岩不稳固时,斜井井筒维护费用高(3)采用绞车提升时,提升速度较低、能力较小(4)由于斜井较长,沿井筒敷设管路、电缆所需的管线长度较大(5)对生产能力特大的斜井,辅助提升的工作量很大,甚至需增开副斜井

42.合理的水平垂高应注意满足那些要求:(1)具有合理的阶段斜长(2)具有合理的区段数目(3)要有利于采区的正常接替(4)要保证开采水平有合理的服务年限及足够的储量(5)经济上有利的水平垂高

43.上山开采与下山开采的区别:一、上山开采时,煤向下运输,上山的运输能力大,输送机的铺设长度较长,倾角较大时还可采用自溜运输,运输费用较低,但从全矿看,它有折返运输。下山开采时,向上运煤,没有折返运输,总的运输工作量较少。二、上山开采时,井下涌水可直接流入井底水仓,排水系统简单;下山开采时,各采区都要解决采区内的排水问题。 三、下山掘进的装载、运输、排水等工序比较复杂,因而掘进速度较慢、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尤其当下山坡度大,涌水量大时,下山掘进更为困难;而上山掘进则方便的多。 四.上山开采时,沿倾斜方向的风路较短;而下山开采时,采区范围内沿倾斜方向的风路较长。 下山开采的主要优点是充分利用原有开采水平的井巷和设施,节省开拓工程量和基建投资,延长水平服务年限。

44.煤层大巷的优缺点:一,优点:掘进施工容易,掘进速度快,有利于采用综掘,沿煤掘进能进一步探明煤层赋存情况。二、缺点:(1)煤层大巷的巷道维护困难,维护费用高。(2)当煤层起伏、褶曲较多时,机车运行速度受到限制,将降低运输能力(3)为便于巷道维护,需在煤层大巷上下两侧留40~50m以上的煤柱,煤柱回收困难,资源损失大(4)不容易处理火灾。

45.如何建立风井的位置: 一、对井下开采合理的井筒位置:(1)井筒沿井田走向的位置 a、井筒设在井田中央,可使沿井田走向的井下运输工作量最小,而井筒偏在一翼边界时的相应井下运输工作量比前者大。b、井筒设在井田中央时,两翼产量分配、风量分配比较均衡,通风网路较短,通风阻力较小c、井筒设在井田中央时,两翼分担产量比较均衡,各水平两翼开采结束的时间比较接近。(2)井筒沿井田倾向的位置。 二、对掘进和维护有利的井筒位置 三、便于布置地面工业场地的井筒位置。

46.风井的布置方式:(1)中央并列式 (2)中央边界式 (3)对角式通风 (4)分区式通风

46.井底车场的调车方式:(1)顶推调车 (2)专用设备调车 (3)甩车调车 (3)顶推拉调车

47.底卸式矿车的卸车过程:列车进入卸载站后,电机车可牵引重列车过卸载坑,由于煤尘大,应切断坑上架线电源。过坑时,机车、矿车车厢上两侧的翼板即支撑于卸载坑两侧的支撑托辊上,使机车、矿车悬空。当矿车车厢悬空,并沿托辊向前移动时,矿车底架借其自重及载煤重量自动向下张开,车厢底架后端的卸载轮沿卸载曲轨向前下方滚动,车底们逐渐打开。矿车通过卸载中心点,煤炭全部卸掉。卸载轮滚过


曲轨拐点逐渐向上,车底架与车厢逐渐闭合。由于卸载产生的推力使列车加速。电机车过卸载坑后,接上电源,进行自动减速,安全运行进入到空车线。

48.底卸式矿车与固定式矿相比的优点;:车厢较窄,可采用600mm轨距,从而使车场及运输大巷的宽度减少,节省巷道工程量,且卸煤方便,效率高,井底车场通过能力大

。2.采区走向长度的影响因素:

㈠地质因素:煤层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以及煤层倾角或厚度的急剧变化等地质因素。

㈡技术因素:主要考虑区段巷道的运输、掘进和供电等问题。区段平巷铺设刮板输送机时,采区走向长度不能太大,一般为1000~1200m。

㈢经济因素:在经济上,采区走向长度的变化将引起掘进费、维护费和运输费的变化。

2.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原则:①车场的通过能力,应比矿井生产能力有30%以上的富含系数,有增产的可能性;

②调车简单,管理方便,弯道及交叉点少;③操作安全,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④井巷工程量小,建设投资省;便于维护,生产成本低;⑤施工方便,各井筒间、井底车场巷道与主要巷道间能迅速贯通,缩短建设时间。

第二十章 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

1.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①开拓煤量:井田范围内已掘进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3~5年

②指采区上山及车场等准备巷道所圈定的开采煤量。 1年

③指准备煤量范围内已有回采巷道及开切眼在所圈定的可采储量,也就是采煤工作面和已准备接替的各工作面尚保有的可采储量。 4~6月

2.选择开拓延深方案的原则:①保持或扩大矿井生产能力;②充分利用现有井巷、设施及设备,减少临时辅助工程量,降低投资;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④加强生产管理、延深的组织管理与技术管理,施工与生产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尽量减少延深对生产的影响;⑤尽可能缩短新、旧水平的同时生产时间。

3.开拓延深方案:①延深原有主副井;②暗井延深;③延深一个井筒,新打一个暗井;④延深一个井筒,新打一个立井或斜井。

4.3.下山开采的应用条件

5.①对倾角小于16°的缓斜煤层,瓦斯及水的涌出量不太大,前述下山开采的缺点并不严重,而其节约工程量的优点较为突出。

6.②当井田深部受自然条件限制,储量不多、深部境界不一、设置开采水平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在最终水平以下设一部分下山采区。

7.③一些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由于开采强度大、井田走向长度短、水平接替紧张、原有生产水平保证不了矿井产量时,可在井田中央部分布置一个或几个下山采区。

8.1.合理的水平垂高的要求

9.单一走向长臂采煤法采煤系统

10.1.(1)运煤系统:在运输上山和运输巷内均铺设有刮板输送机

11. (2)运料排矸系统:运料排矸采用600mm轨距的矿车和平板车。

12. (3)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面所需的新鲜风流,从采取运输石门进入,经下部车场、轨道上山、中部车场,分成两翼经平巷、联络巷、运输巷到达工作面。从工作面出来的污风,经回风巷,右翼直接进入采区回风石门,左翼侧需经车场绕道进入采区回风石门。

13. (4)供电系统:高压电缆由井底中央变电所,经大巷、采区运输石门、下部车场、运输上山至采区变电所。经降压后的低电压,由低压电缆分别引向回采和掘进工作面附近的配电点以及上山输

14.送机,绞车房等用电地点。

15. (5)压气和安全用水系统:掘进岩巷时所用的压气,采掘工作

16.面、平巷以及上山输送机转载点所需的防尘喷雾用水,分别由地面压气机房和地面储水池以专用管路送至采区用气用水地点。

17.2.对拉工作面:利用三条区段平巷准备出两个采煤工作面。


发布时间:  来源:煤矿安全网  作者:匿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煤矿常识
《煤矿开采学》试题库6套(带答案)
煤矿开采课程
采矿学基本知识(1)
《煤矿安全规程》修改条文对照表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