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海。作家——黄康俊印象记 刘以林

我瞄了黄康俊一眼,心中恍惚,许多日子我闹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在与我接触的几乎所有男人中,都有渴望拳头相见的那种时刻,若是朋友那种渴望就肯定更加突出,只有越过力量均衡气质均衡的彼此彼此的关隘,才可能进入朋友意义的开阔地。黄康俊却是个例外。在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的同学中,他与我混得相当好,以北京的语言应纳入“铁哥们”的范畴,可我从没有过要和他干一仗的念头。我觉得这家伙相当深沉,一种不太好明白的魅力潜伏在这深沉中,使我不得不对他久久注视,注视也视不邪乎,他总会时时把我的挑衅意向弄得一塌糊涂。他太周到了,他连一点点损害你的事情也不做,最突出的莫过于写作时间的迁就。本同志生性懒惰,一到午夜十二点,就必须跳到床上将身子放平,他意识到这个,立即也就关了灯,其实十二点到凌晨两点者才是他写作的黄金时刻。他为你放弃的东西不能不使你万分惭愧,即便第二天他无故劈脸打你一拳,你也决不会生起气来,他是一个扎不疼朋友的圆。然而属于男人的棱角在他身上异常尖锐,而且永不顿挫,任何自视太高的狂妄的个人都会受到他的极大蔑视,他像孤立在海中的岛屿一样,从不为左右的风浪所摇撼,坚定的品质是属于他的突出的品质。在鲁迅文学院中他总是沉着地自来自去,每到吃饭前十来分钟,一帮同学就按捺不住拿起碗到食堂卖饭窗口“抢发头条”,而他却宁静地一动不动地奋笔疾书。每次吃饭他差不多都是最后一个,饭后他平静地从院内的阳光里走过,风吹乱他的头发,你注视着这个男人,心就动起来若想的话肯定会想得很多。

 

他是写海的。我顺手抓起《当代作家》和《花城》杂志,看到他写的发在头条位置的中篇小说,都是写海的;我拿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88年短篇小说选》所选的他的《海蚀崖》,也是写海的;我还读过他一系列的这类作品。但我可以认定,说他“写海”这个印象不是来自我自己,而是听一些评论他的朋友们说的,现在我手边放着的评论他的一些文章,里面都充满了“写海写海”这个字眼,还有一些随处可见的句子诸如:“北方有个写海的邓刚,南方有个写海的黄康俊”等等云云。在我的感觉里,“写海”这个意思覆盖不了黄康俊,海不过是他表现出来的一种色彩,或者说,他借着海的背景而传达自己的心境,海在他笔下只是个题材性因素,他要喃喃自语或振臂呐喊的东西要深沉得多丰富得多。关于这个他自己很认真地说过,海洋在世界上占三分之二,它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故乡,它深不可测;相信每个人就是一方大海,有关人的一切也同样深不可测。因此,探究这两种不同质的海就显得很有意义。可以肯定地说,在这方面,黄康俊是和所有的作家一样站在相同的山梁上,俯首过去仰望未来,在飞驰而过的人生流逝中竭尽自己的职责。这里唯一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心境传达给别人,没有一点无秩序的超越,他和一切严肃的作家一样心怀虔诚,所不同或个性突出的,是他的心境中始终动荡着大海的波光。这一切来自他过去坚实酸涩的脚步。他是北部湾边的渔家子弟,父兄都是闯海弄潮的渔夫,他在渔村读小学读中学,跟父辈们下海弄潮,海边的风掠过他的童年和青年,海边的太阳照澈他的童年和青年,海就带着金属的响声打进了他的血液,海水,海岛,海滩,渔村,渔舟,渔人,海的一切神奇和收不尽的五彩斑斓全洋溢在他的感觉里,他体验的宝库里拥有别人没有的巨大的海鲜商场,他随意拿出什么都可以售出高价,他可以随时都拿出这种“什么”来。他的潜在的深沉的魅力是不是就在这里呢?

 

这两年黄康俊行走的步子很快,在青年作家群中,他的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如同海洋的季风默默地越过海岸向内陆推进,越来越醒目地为世人所注意。作家出版社很快要出他的作品集,这说起来也许是欢迎海边季风的一次挥手,然而运气的好坏和机遇的得失并不是根本的,根本的是人本身。我极为真切地看着他打着赤脚走上海岸,从作家的孔洞里寻找,几乎找不出不健全的东西,这是命中注定成功的一种存在,他走了很远的路来到文坛,一点儿也不疲惫,头发很黑胡子很黑,胸中炉火正旺,他一级一级走着文学的台阶,笃定是个越走越高的角色,这里决定性的动力当然是他的创作潜力和创作才华。写到这儿,我觉得他离我很远,他现在不和我住一起了,调房间时他被调到另一个房间,一种从现实中错过的怅然掠过我的心际,我放下笔过去看他,见他正端坐在桌前,嚓嚓地猛写,字写得相当漂亮,一件毛衣被扭曲地从背后围到脖子上,看上去像个顾不得一切的海盗,也像决定战机鸟瞰地图的将军。我叫一声“嗨!”他抬起头,海盗和将军全都消失,脸上浮出的又是那圆一样的永不扎疼人的微笑,甚至暗含了腼腆的意味。他正在写长篇报告文学,已写好定稿付排的一部《蓝色的跨越》,出版社对这部长篇给了很高的评价;另一部《你好,华侨城》也已写到十万字,他这会儿就在写这个。这个完了,他可能要应出版社之约写一部长篇小说,也许是写别的,天知道他随时要写什么东西,他要写的东西太多了,他是个响当当的而又默默的作家,但他很快就会因为自己的实绩打破默默的界限,肯定会这样的,我为他祝愿。

      责任编辑:魏绪玉

(《作家报》1990年8月28日)

 

刘以林 。当代作家、艺术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创作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曾为农、为学、为官、为商、周游中国、周游世界等,出版有诗集《自己的王》、《大匠之歌》等六部,周游中国记《开车走中国》、周游世界记《远行之美》、散文集《人生六悟》、小说集《一个人的极限》等多种,建筑作品《好望山庄》和《巨石小屋》等多座;另创作大量钢笔画、油画、雕塑作品,自成简妙一派,以及自成一体的书法创作,引起国内外高端人士广泛关注;同时编绘《佛教一百句》等佛学作品现,成为人们研习佛教的经典读本;现居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市时报 2017
零基础如何在30天内写小说?你要悄悄学会写作,然后惊艳所有人
【西南作家书讯】阿 月/曾令琪散文集《热闹的孤独》隆重出版
厉害!无为两美女成为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
河北文学院召开文学导师与签约作家座谈会
被60家出版社拒绝之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