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还是人形吗?

后世的人从“人人都有一个灵魂”的概念出发,甚至从万物有灵的轮回思想出发,那时的人认为当时神带来的是一大群灵魂个体,究竟有多少呢?恐怕有几千亿之多(70亿人类加上轮回转世的动物)。如果带来的灵魂在轮回中不能对等,那势必会造成有些人或动物有灵魂,而有些则完全没有灵魂。可是,我们在现实中却看不到人类有灵魂或者无灵魂的区别,甚至在动物中也看不到差别。

由此可见,人类对自己灵魂世界的构建是何等粗糙!简直就是个垃圾工程。因为这里又涉及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帝在造人时只造了两个人?

据《圣经》记载,当初上帝只造了亚当与夏娃两个人,

如果一个人只能容纳一个灵魂的话,也只有两个灵魂可以轮回。中国的女娲造人,数量虽然多一些,但远不足以承载如此多的灵魂;世界其他民族的造人神话,造人的数量也很有限,大多数仅一两个而已。这个情节似乎说不通。那么其他的灵魂怎么办呢?只好等着,等亚当和夏娃生下儿女后,再逐个进入人体中。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几万年。如今地球人口已经达到七十多亿。如果还有更多的灵魂怎么办呢?只好再等着。

为了修补人类灵魂世界的粗糙构造,我们只能将灵魂的传说加以贯通,再加上合理的想象,于是有了下面这个合理的推论:

灵魂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是无数个体,它有可能是一个整体,但可以分裂为无数个体,依次注入人体当中。等人死亡之后,每一个个体又会重新回到整体中,等待下一次的分裂。如此往复,以至于无穷。这就如同一大团光,它是一个整体,但又可分为无数的光子,每一个光子都带有整个光团相同的属性。

这个想象的情节有可能吗?

《淮南子・俶真训》里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善我生者,乃所以善我死也。”这句话最早见于

《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行,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可见这句话最早时曾有一个共同的出处,只是现在佚失了。

这个“大块”显然是个形容词,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后人都认为指的是自然。《文选》郭景纯《江赋》注引司马云:“大块,自然也。”

这句话大意是:自然给了我形体,让我在操劳中成长,在闲逸中衰老,在安息中死亡;既善待了生时的我,也善待了死后的我。看样子,庄子是借此来歌颂自然的伟大与无私。

但“大块”指的真是大自然吗?

其实,在《庄子》的其他篇目中,也有“大块”的说法,但不一定指自然。如

《齐物论》里记载:“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此处在讲“大块”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极像是盘古大神临死时的一系列变化,呼则为云,息则为风。显然,庄子此处的“大块”有某种神性。

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此处的“大块”除了可以当自然讲,还可以指某种人以外的精神、意识。

比《庄子》更早的古代印度的奥义书中也有“大块”的说法,但它的意思很明白,不是指自然,而是指古印度最高的神,即“大梵”“彼”。它是一个巨大的灵体,合则为一,分则无数,人的灵魂就是由此“大块”分而注入的,死后又回归“大块”中。

《摩奴法典》记载说:“这些伟大的‘原’(即构成灵魂的最初物质)团结在一起,并彼此联合,进入了身体,因此人们变成了‘原人’(即有灵魂的人)。”意思同样是说灵魂原本就是一个可无限分裂的整体。

由此可知,上古神话记载有其一定的道理。神造人时,最初造人的规模并不大,仅仅创造了少数几个人而已。因为不需要造大量的人口,灵魂体合则为一,分则无数,少数几个人同样可以承载整个灵魂体。

重要的是,这个“大块”是可证的。

许多禅坐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深深入定之后,会有某种脱离肉体的感受,渐渐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意念在虚无中变得无限远,无限深。四周空空,感觉不到物的存在,依稀似乎有影像存在,但不真切。恍兮惚兮,似有似无;惚兮恍兮,似无似有。但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有某种光伴随,一切都似在光中。光的颜色因修为不同而有不同,但基本是乳白色的光,不刺眼,很柔和。有时会感觉到此光很浓稠,有流动感。其后会猛然觉得,你完全融入了此光中,既无限之大,又无限之小,不知有你,亦不知有光。

大凡有这种体验的人,是感觉不到个体的存在,而是一个整体的感觉,是一种回归整体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可言表,许多修行者事后都会用无数形容词来描述,“虚空粉碎”“融入宇宙”“不知有我”“光陀陀,圆灼灼”……但表述最为准确的还是大哲学家老子,他在《道德经》里是这样描述的:“惚兮恍兮,其中有

准确的还是大哲学家老子,他在《道德经》里是这样描述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其中“有象”“有物”“有信”都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是在恍惚中的感觉。

奇怪的是,这种体验是人类共同的体验,它既存在于佛教徒中,也存在于基督徒中,甚至存在于濒死体验中。而它们的共同点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感觉有奇特的大光明;无我无物,物我如一(与宇宙融合);内心极度平静祥和(无念)。

2008年,美国《时代》杂志选出2008年最具影响力100位世界人物,其中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女神经解剖学家、哈佛医学院毕业博士吉尔・泰勒入选该名单。她在37岁那年,因其颅内血管破裂导致的一次罕见的左半大脑中风经历和8年的恢复过程,由此亲身获得深刻的关于生命意义、治疗康复与人类能普遍“开悟”的洞见。据她的描述:开悟就是瞬间与宇宙融为一体,自己与周遭一切物体不再有边界区分,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内心深度宁静平和。

这种共同体验,只能说明人类的背后确实存在一个共同的灵魂,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无论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更不论是佛教徒还是基督徒,在灵魂的层面,我们都是共同的。此生可能是个东方人,下一世可能就是西方人,我们都来自

于同一个“大块”,最后都要回归于同一个“大块”之中。

为什么我们要仔细辨明灵魂是整体而非个体呢?因为它关系到下面两个人类的重大问题:

其一,灵魂与人口的关系。

灵魂与人口的关系一直困惑着许多人。从世界的人口基数上看,世界人口处于持续增长当中,从公元前1万年的几十万人,增加到目前的70亿人。假如人人都有一个灵魂,那么灵魂数量必须随人口的增加而增加,难道灵魂也在繁殖?假如人类因战乱及各种自然灾害减少时,那么原来的灵魂去了哪里?难道人类可以决定灵魂的生灭?

当我们知道灵魂是个“大块”时,上述的种种疑问就烟消云散了。灵魂与人类的人口数量成反比,即人口数量越多,每个人承载的灵魂数量越少;相反,人口数量越少,每个人承载的灵魂数量反而越多。人多则灵少,故有德者少,弄术者众;人少则灵大,故有德者多,得道者众。是故,体道者逸而不穷,任术者劳而无功。

想想看,人类今天任由人口数量的增加,还将其作为进步的一个标志,这是多么愚蠢的事啊!这不光是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使我们承载的灵魂数量越来越少,反而使我们越来越迷失,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二,整体解脱与个体解脱的问题。

自有人为宗教以来,各宗教都在以解脱相号召。那些宗教大师分师们指着远处说:“那里有一扇门,至于门里有什么,你们要自己去看。”无数的信徒,按照教义努力修为着,参禅打坐也好,进教堂忏悔也罢,都是些个体的行为,以求得个体的最终解脱。

但如果灵魂是个“大块”,所谓的解脱就是一个整体概念,个体是无法解脱的,即使如佛陀那般高深的修为,也得不到解脱,依然还要回归到“大块”之中。每个人,只有解脱了“大块”,最终才能解脱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对人类未来的沉思
世界上活着的人超过77亿,但死去的人是77亿的14倍
再刷《大鱼海棠》,看庄子哲学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陈果:人类灵魂之光
《老子真境界》第十八章
从小大之辩到无用之用:《逍遥游》的逻辑与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