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西医学的厚重沉淀

华西协合大学于1904年开始筹建,1910年正式开学,迄今已是百多年。百年来她到底给我们沉淀下什么遗产与特色呢?


首先,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早在1934年,大学筹建者之一,首任校长毕启写了“从东方地狱到西方天堂: 一个大学的成长旅程”。概述了筹建的艰辛与成就。他写道:“人们发现,位于成都城墙南端的这块占地约154英亩(约一千亩地)的地界已宛如漂亮的花园。处处沟端路直,路边种满了西方和本地的奇花异木。园内殿堂林立,到处是塔楼高耸的建筑群。成百上千的教师和学生,聚会于楼堂厅室之前;成双成对的情人,漫步于花丛树荫之间。于是人们给它安了一个漂亮的名字:‘西方的天堂’,或直接称它为:‘华西坝’ ”。 相比而言,四川最悠久,最负盛名大学的鸟瞰图是四年后的1938年才绘制成的。




又说:这是最初由四个来自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基督教新教差会联合创办的大学。现在是由五个教派差会和他们的3个妇女教会团体参与,由大学联合托事部主理,还加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校董会参与管理,并已在中华民国教育部注册,董事会2/3的成员由中国人担任的一间大学。大学有6个独立的差会学舍,和文学,理学,医学和牙学等四个学院及他们的三个附属医院, 再加上一个初级和高级中学部共同组成。大学图书馆有藏书95,000册。大学的考古,自然历史,和医牙三个博物馆有53,000件藏品。其中11,600件藏品属于考古博物馆,集中地代表了中国西部和边疆土著民族丰富的文化历史。1933年时全校教职工人数为120人。其中71人为中国人。同年的学生总数为900人。其中大学生355人,高中生450人,高崎初中的学生120人。自1910年建校以来,本校第一届大学毕业生仅2人。到1933年大学毕业生为232人。



百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这西方天堂的华西坝如果是一首诗,荷塘钟楼便是她的诗眼。钟楼金声玉振,响遍蓉城。荷塘“叶婆娑以翩翩”,“花摇韵于袅袅”,“出淤泥而呈洁,怀清芳而弗眩”,翠鸟、白鹭飞跃留连。钟楼、池水、荷花、银杏融为一体,沉载于多少学子的记忆中,又是对外交往的“形象大使。”



那么她给我们沉淀了什么?最重要的或许是:以医为主,文理兼备,全面发展。华大一开始就建立了文科和理科。1914年建立了医科,1917年设立了口腔医学。百年来华西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四川、西南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口腔医学则不仅在四川,而且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华大由五个教会共同建成,校长、校务长美籍毕启,副校长、副校务长加籍杜焕然,宋道明、罗成锦、林则,英籍石恒励、苏道璞,理事会主席加籍启尔德,美籍周忠信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毕启无论是办学思想,组织管理,经费筹措方面都起了决定性作用。他1946年告老还乡,为大学奋斗了一生,是一位对华大有巨大历史贡献的、热忱的教育家。华西医学的建立和发展中,加拿大起了“领头羊”的作用。他们一开始向海外派出人员时,就十分重视医学传教士的作用,1892年派出时有办医的背景的赫斐秋被邀为领队,医学出身的启尔德、史蒂文森是骨干。他们进四川后即建立了西医院。华大的医科又是启尔德等人亲自建立。其后又陆续增派医务人员,他们所建立的医院又加入了大学的医学教育。1985年校史组整理了从建校起到1951年,在华西工作的部分西方学者有185人,加拿大82人,美国61人,英国25人;从医的有43人,加拿大占28人。不仅人多,很多人又在医学教育的重要岗位上,致力于它的发展。除启尔德在华西建立了医科外,启真道1922年任生理系主任兼医科副科长,其后任医学院院长、总院长,直到1952年离校,在职30年。参加筹建,并两次出任过医学院长的莫尔思,实际上是出生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的人。谢道坚1914年即教产科、儿科、卫生;胡祖遗1920年到1949年任四圣祠医院外科主任,期间亦任过医科科长。内科医师杨济灵1922年到校,1933年后任内科主任,医院院长,到1942年。眼科医生韩培林,1923年来校,从事眼科教学,1940年主持了存仁医院的工作,将医院改成为五官专科医院。妇产科医生韩芳清,1938年以后主持了妇产科的工作,直到1951年离校。高文明,1925年到校,任公共卫生学主任、教授, 1939年建成了四川第一所齿轮状麻风病医院。姚守仁1948年重返四川后在华西从事骨科,对华西骨伤医学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米玉士1913年来成都,是经过系统现代药学专业训练有人,主持了仁济药房的工作,并开始创建药学教学,终于在1932年建立了药学专业。启智明1926年随加拿大联合教会女子志愿队来到华西,参与妇女儿童医院医学和护理学的教学。1942年母病逝后,她再次回成都担任大学护理专业的负责人,直到1950年有一班学生毕业后回国。韦廉士1912年到忠县行医,到校后教细菌学和病理学,建立了检验专修科。医科从1920年有毕业生,到1937年已有罗光璧、杜顺德、谢锡瑹、乐以成、曹钟梁、颜訚、熊璧双、白英才、杨嘉良、彭吉人、吴和光、周绪德、毛文书、张君儒等留校充实医学师资队伍。


1922年医院的全班人员


抗战时期,学校先后接纳了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济南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北平燕京大学,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协和医学院的部分师生以及护士专科学校等联合办学,有文、法、理、医、农五大类,77个系、科,汇聚了数千名专家和莘莘学子,是战时中国学科设置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学。医学精英会聚一堂,如病理大师侯宝璋、黄克维,内科学家戚寿南、Struthers、Forckner,外科学家董秉奇、Loucks,眼科专家陈耀真,生化学家郑集,预防医学家李廷安、陈志潜,精神病学家程玉麐,儿科学家樊培录,解剖学家张查理,生理学家蔡翘,童第周,药物学家汤腾汉等,他们与华大的外籍教师和早期的毕业生一起,从事科研、临床工作,严谨地培养人才,对华大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又得到了巩固与发展。


1952年院系调整中,重大医学院的黄克维、陈志潜、徐福均,王永贵、林志靖、王正仪、诸相尧、林廉卿、李清潭、付世春、张健孚、瞿定亚、李望霓等来我校。1955年山东医学院药学系蒋佐辉等和浙江医学院卫生系的盖宝璜、过基同等分别到了我校。增强了相关部门的师资力量,对后来医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华西大学医学教育最早确立的目标是,为解决中国的健康问题奠定“战略性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尽管受到缺医少药的现实压力和政府人员的批评,医学院仍然以培养医学骨干人员为主。既培养医疗临床人才,又培养医学教育人才。虽然精英教育与满足社会需求始终存在争论,但学校仍坚持把医学研究与临床训练结合起来,确信学院的责任是训练全科医生,而不是科学家或专家,使学生既能研究又能致力于社会,同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生-研究者最高的标准的精英模式也有所不同。按照这种模式,华西医学百年来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临床医学人才,使四川以及邻近地区大量的患病男女从现代医学中受益,在群众中取得了崇高的声誉。因此当人们在书写四川的医学史的时候华西协合大学是不可能以其他的名称取代的。


与多伦多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口腔医学在百年的发展中,特色和影响更大。1908年中国牙医学之父林则到达成都就开启了在中国创建、发展牙医学的伟大进程。在此进程中,林则选择了精英教育的目标。就是“选英才,高标准,严要求,淘汰制”。他反复强调“保证学术质量,而不是数量,造就合格毕业生,要求学生真正实用于社会。”他说:“我希望通过建设世界一流的牙学院,培养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牙科医生,让他们能够通过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减轻同胞的痛苦,并通过他们提高社区社会生活质量。我们期待中国的社区都拥有受过最好高等教育的牙医,因为中国也正要求拥有所有的科学技术,包括牙医学。我真诚地希望我具有这种远见卓识,真诚希望我能充分把握住向我们敞开的机会之门,站在西方牙医学教育的前沿,在中国建设一所世界水准的牙学院,培养具有一流水准的牙科医生,辐射到中国各地以及更远的地方,成为世界牙医学教育的一个典范。”他强调“以第一流牙医学教育为目的,成为一个示范的中心。用这个示范可以推广到全中国,甚至于到国际上。他认为这里的毕业生,完全可以和美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牙医学院毕业生相比”。


为实现这个目标,他认为口腔医学并非单纯的牙医学,而是牙与口腔及其他相关组织之间关系的大医学的一部分。要求学生要学习与医科学生相同的基础生物学和医学课程。使学生认识,口腔卫生的重要及与全身的关系。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是医学家,然后才是专科医生,而不是匠人。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刚成立的头两届,前三年的课程与医科基本相同,为了保障广泛而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要求学无机化学与化学系的学生在一起,学内科学与医学专业的一样,课时相同,考试亦相同。其他各科也按这个原则执行。后三年专业课有口腔解剖学、比较解剖学、口腔组织学与胚胎学、牙科修复学、手术学、齿冠与齿桥学、特殊麻醉学、矫形学、口腔外科学、特殊病理学等十多门。1920年起改为七年,第五至七年为临床实习,并穿插一些课程,1923年进一步规定了各门课的时数。而且总是实行严格淘汰制。把课程按学分制分为重点学分和一般学分,重点学分不及格的升级就会受影响;还有学生的整个表现和对专业的能力表现不隹也可能被淘汰。所以20多人的班毕业时只余下不足10人是常有的事。



为保证目标的实现,他首先吸引、组织国外的牙医志愿者,多伦多大学皇家牙医学院硕士、博士、专家来与之共事,形成最早的牙医骨干队伍。他们是:1909年来的唐茂森(Dr.John E. Thompson),讲授牙体外科学,冠桥学,为在我国开设最早的这些学科的教授。1917年来的吉士道(Dr. Harrison J. Mullett),是在我国讲授正牙学最早的教授, 1920年来的安德生(Dr.Rog M.Anderson),讲授牙体修复学。1923年来华的刘延龄(Dr.R.Gordon Agnew),国际上很有名的组织病理学家。此外还有1922年来的叶慈夫妇(Dr.and Mrs.Morton Yates)。1932年来的甘如醴(Dr. W.G. Campbell)等。正是这些当时国际上有名的专家的陆续加入,中国的口腔医学一开始就建立在国际水准的基点上。


林则不仅开创了牙医学,而且采取积极的措施培养中国第一代牙医学生。1919年他首先从医科三年级学生中说服了黄天启改读牙科专业,1921年成为第一个从高等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的中国人。此后口腔医学也吸引了来自欧洲、朝鲜、苏联、印尼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女生也不少。1936年张琼仙、黄端芳成为华西协合大学培养的第一批牙医女博士。


1931年华西协合大学给在美国的托事部的报告中为牙学院的成就感到自豪。它说:“我们牙学院正在为全国范围服务。一年前,北京协和医学院要求我们一名毕业生到那里去行医及教授牙科学,另一位毕业生应邀到山东齐鲁大学。目前还在要另一位毕业生。与此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要了一名毕业生到国家卫生委员会工作。”1939年中央大学筹建牙科时也请求华大给予帮助。就这样华西口腔医学早期的毕业生又在全国各省、重要城市或军队中开创了牙医学。


他还从优秀的学生中选拔一批学生,陆续送到国外培养,为中国口腔医学奠定了人才基础。如1926年、1937年他两次让黄天启赴加拿大进修,黄回国后任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教授,中央大学医学院牙科主任、教授;1930年毕业的席应忠博士、毛燮均博士都先后两次在美国进修,回国后分别参与创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同年毕业的陈华博士,1945年到美国深造,其后领导创建了口腔医学院,任副校长;1934年毕业的戴述古,到美国专门学习牙科公共卫生学,回国后成了我国开展口腔预防牙医的创始人;1937年毕业的夏良才博士,1944年赴美国进修,其后曾任四川医学院口腔系主任,后来又领导创建了湖北医学院口腔系、院;同年毕业的邹海帆博士,1948年到1949年到美国和加拿大研修,回国后,创建了我国牙周病学研究室;1938年毕业的魏治统博士,1946—195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专门进修冠桥学与烤瓷学,回国后一直从事牙体修复学;1939年毕业的宋儒耀博士被送到国际上著名的整形外科泰斗艾伟博士(Robert Henry Ivy)所主持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进修学院学习,得到了美国医学科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Medical Sciences)。以后他在北京创建了我国第一所整形外科医院,被称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廖韫玉,罗宗赉和邓述高、周少吾等也曾被派往美国学正畸学,他们后来都成了正畸学的先驱。此外北京的朱希涛、上海的张锡泽,天津的吴廷椿,重庆的安龙章,西安的章尔仓、广州的梁绍仁、军队的龙哲三、欧阳官、王惠芸,香港的严开仁、叶仁辉等都成了中国知名的口腔医学家。可见中国各地的最早的口腔医学、大城市的口腔医院要不是从国外学成的牙医学者创建,那一定有华西协合大学口腔毕业者的身影。当他们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时又怎么换成其他的名字呢?



华大建校之初就是文理兼备。1933年立案时形成了文理医三个学院,各科除了在自己的专业上造就人才外,为学校提供了文理渗透,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优良环境。如设立各种选修课,提供给爱好的学生选修,包括钢琴、风琴、国画、油画等,学生都可以报名选修;学校经常组织各专题演讲,允许学生自由参加,如李晓舫的天文学讲座,蓝天鹤的原子弹演讲,罗玉君的法国文学作品介绍,文幼章的世界和平与民主之关系,韩培林的民族卫生之重要,何伟发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罗忠恕的人类的前途,滕茂桐的国际货币会议与中国经济等等都吸引了大量学生;学校也邀请当时的名人演讲,如英国学者李药瑟的生命物质与灵魂,化学与生物学的关连等12次演讲;艾格斯顿的二十世纪思想之冲突等6次演讲,西南联大教务主任潘光旦的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八次演讲,在体育馆,楼上楼下,挤得水洩不通。学校还建立有艺术、体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运动项目,华西合唱团长久不衰,正声诗社包括了几个大学的学生。这些对于学生明理、专业成就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后来的事实证明,许多医学生不仅医学知识丰富,在文化艺术上也有深厚的造诣。这对于我们办好高等教育无疑也是一种可供借鉴的遗产。


华大的建立,战时联合办学的伟绩以及医学上的重大成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早期有莫尔思、周忠信向世界介绍,其后比较完整的是黄思礼的华西协合大学,称她为朝气蓬勃的,成熟的,富有成效的大学。他说:华西协合大学的毕业生和校友遍及中国、远东和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世界许多国家。他们因自己的杰出工作而在许多地方多次获得荣誉。他们具有架接东西方两种文化桥梁的特殊资格。又说:华西协合大学的若干最伟大的成就或许存在于一个最难以估量的领域,它是与一种生活方式相联系,也包括人们世界观认识的拓展。华大为中国西部引进了西方许多美好的事物。它将许多新观念注入到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和社会价值之中。它提供了文化上的双向交流。



最为深入的研究则是与华西毫无关系的加拿大学者文佳兰女士,她以12年的时间,聚焦于华西协合大学的建立、发展与变迁。对她跨越80年历史的技术传播进行了纵向研究,检测了跨文化传播的机制和内涵。写出了《竹石——华西医学精英的成长》,1994年在多伦多出版,2014年再版,在英语世界发行。她从从世界看中国,从人类文明的大视觉来审视华西发展的历史,向世界展现华西人值得注意的光辉,对塑造她的国际形象有历史性的影响。作者强调,华西的毕业生融合了大学文理科知识和技能。他们的特征决定了后来他们的生活和职业素质上影响的趋向。很多校友怀有的很深的爱国主义感情,激励着他们为中国的自强做出贡献,将西方的科学医学教育模式贡献给综合性大学。她是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诞生地,被广为承认,并且是一直都被承认的卓越中心。尽管曾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冲淡了科学精英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后,华西医科大学是全国112所医科学校中的6所重点学校之一。位于北京、上海之后重点学校的第三位。但因处于中国西部,她引领着为10亿人口服务的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并且是四川省医学教育的中心。高年级的校友也积极追逐医学院与国际联系的重建,他们精通英语,理解西方文化,并在从前与外国机构有联系,便成为中国科学国际化努力中的新的先锋。正是有它提供了20世纪50年代后的人力资源,使今天的华西成为大型医疗与教育中心。正是如此,作者在再版序言中说:一想到能和大家分享着他们非凡的故事,就让人激动不已。又说,如果我再次选择这本书的书名,我仍然会选择《竹石》。它代表着竹子撑开岩石的坚韧性。这是为那些加拿大传教士们及其他们所造就的中国继任者们最贴切的墓志铭。他们的眼光及持久性的努力书写了一篇伟大的故事。



大学是一千年来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进步。她的核心是理想,更是众望所归的“精神家园”。她是知识的聚散地,社会前进的火车头。华西协合大学是西方职业知识人员,按照早有的大学蓝图,在内陆构建了一座中外沟通的大桥,开启了中西文化交融,踏上了人类文明进步轨道的新篇章。医学是她最大的主体,既饱含着现代大学的素养,又有文、理、医共聚一堂。百年并不短暂,那是需要几代人的连接,才积累起深厚的沉淀,厚重的无形资产——文明、进取、关爱、平等、开放、尊重、诚信、友谊等。这在融入人类的文明进步、育人、内外交往的伟大进程中是多么宝贵。岷峨青,锦水蓝,四川汇入长江长。大浪淘沙见真金,华西坝,医牙科学,万古流芳。她于大学,正如“西方天堂”中的钟楼荷塘,令人怦然心动,如醉如痴。特以[浪淘沙]寓意之:好雨入西疆,春满荷塘。娉婷玉质散馨香。何处飞来双翠羽?添足风光。    钟塔映朝阳,大雅恒昌。金声叩响百年长。呼俊登楼高眺远,共振家邦。不经意中那些宝贵的大学遗产被抛弃,几十年过后再来惋惜,已经晚了。当我们看到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等塑造的精英,联想到他们的消失,难道不值得可惜吗?可60多年,老人几乎逝之殆尽,惋惜又还能重建吗?而世界那些百年以上的知名大学,那一个不是靠历史沉淀,即使遭遇严重战乱的破坏,也得以延续。因此应该爱护大学悠久历史的沉淀,决策者更是应当重视保护与发扬,既促进中华文明的进步,又提高在世界上的声誉。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西”由来的百年往事
西学之路——纪念父亲邓显昭教授诞辰100周年
中国医学界最强的8所大学, 考上就是铁饭碗!
改变《流感下的北京中年》,2018医科类大学哪家强?
悬壶济世——启氏家族与华西协和大学
这个专业不在北大清华,却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