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肠病与粪菌移植会议》到《中国肠道大会》,这次他“玩大了”!


2018中国肠道大会有什么新花样?

5月12日,北京,

2018中国肠道大会如期举行。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发明教授在现场

可承载几千人的国家会议中心一楼大宴会厅满满当当,后排座位加了一排又一排,还是有人站在了两侧的屏幕边,因为后排离屏幕实在有点远了。

中国肠道大会现场

笔者是第3次受邀参加本系列会议,“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也作为受邀媒体连续3年对会议进行了系列报道。

2016年,南京 | 初识“粪菌移植”

我始终认为粪菌移植是一个体系,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如果仅仅把它视为一种孤立的技术,那它的治疗对象的筛选、监管及疗效的维持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问题。要使这个技术的价值最大化,就应该将其体系化,以便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二十一世纪消化病学中,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以其奇特的方式和神奇的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许,你会认为这又是歪果仁研发出的什么暗黑科技,其实不然!

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张发明教授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FMT并不是歪果仁的研究成果,我们的老祖宗在1700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这个技术了。

在英国,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只需用鼻子闻一闻某人的气味(比如闻一下这个人穿过的衣服),就能知道这个人是不是患了帕金森综合征。这引起了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并对其进行了测试:

让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闻12个人穿过的背心(6个来源于帕金森患者,6个来源于正常人),然后判断哪个背心的主人是帕金森患者。

她选出了7个背心,说它们的主人是帕金森患者,但是她选择的背心中6个确实来自帕金森患者,第7个却是来自正常人的。她失败了吗?

半年后峰回路转,被她选出的第7个背心的主人也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她竟然真的可以通过气味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帕金森患者。

她是如何获得这项神技的呢?

2017年,南京 | 遇见“整合肠病学”

全世界很多研究者和医生都在逐梦菌群移植研究。我们建立中国菌群移植平台作为公共开放平台,5月13号早上举行平台开放仪式,是希望大家一起往前走,算是责任吧。依靠一个人,累死了也没做出多少活,更没有挽救多少病人,也没有节约多少医疗和社会成本,需要在医院内、医院外等不同层面,将其当成一个大家喜欢的事业去开展合作。这个平台很重要,比如,利用菌群治疗疾病,安全性如何,特别会远期安全性,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希望拿到可靠数据。我们对安全性的考量,说是杞人忧天、四眼天鸡还是无知无畏,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数据呢?这个平台可以帮助独立单位和多中心研究实现数据管理、实验室支持、临床支持、终生随访等多种功能。既是公益的,也是需要依靠群体贡献的。

1958 年FMT首次文献报道,美国科学家Eiseman首次使用FMT成功治疗4 例严重伪膜性肠;

2013 年 5 月,美国将 FMT 纳入研究型新药管理;

2013 年, Zhang 等报道 FMT 成功治疗严重克罗恩病合并肠内瘘感染;

2015 年,Cui 等 提出 FMT 升阶治疗策略 (step-upFMT strategy);

2016 年 3 月,FDA 发布 FMT 治疗 CDI 所需 IND 的新规;

其他研究证实:FMT可用于重克罗恩病合并肠内瘘感染、高剂量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严重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治疗。

2007年以前动物实验和初期临床研究均显示:益生菌或可减少感染并发症从而改善SAP病情;2008年多中心RCT结果则认为益生菌增加死亡风险。2008年的这项研究结果引起了全世界对益生菌安全问题的广发关注,甚至叫停了一些正在进行的微生态制剂相关的临床试验。

随后多位学者对2008年的多中心RCT进行评价,并提出质疑,认为实验组之所以死亡率高可能与实验组肠缺血发生率高相关,与试验设计存在较大缺陷有关。2012年回顾性分析显示益生菌既无益也无害,该团队2012年对原研究的资料再次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预测为SAP且无器官衰竭的患者给予益生菌治疗后,患者未出现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2016年,最新的再评估文章,对之前的多中心RCT进行了重新评估,解释了为什么益生菌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率,并就未来如何防止增加死亡率增加了建议。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益生菌的定义是:当摄入足够数量时,经动物及人体试食试验证实对宿主具有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必须具有耐胃酸、抗胆盐以及在肠道黏附的特性;益生菌的功能具有菌株的特异性。那么干酪乳酸菌有哪些功能,又如何发挥作用呢?

儿童从出生到2-4岁,肠道菌群才逐渐达到平衡。期间,由于肠道内、外感染,喂养不当,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打破了正常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儿童常常出现一些疾病,包括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皮炎、慢性腹泻、伪膜性肠炎……

2018年,北京 | 万众瞩目肠道大会

从南京到北京……

从《肠病与粪菌移植学术会议》到《中国整合肠病学学术会议》

再到《中国肠道大会》……

2018 中国肠道大会,以“整合赢未来·健康在肠道”为主题,聚焦肠道菌群、复杂肠病、肠道诊疗新技术、重症感染、肠肛内镜介入新技术、代谢病、肿瘤的微生态联合免疫治疗、创新药械研发、营养、模式动物、动物肠道健康、食品科学等领域,覆盖人类和其他动物,集中报道全球最新进展和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樊代明院士、高福院士、印遇龙院士、魏辅文院士、Dusko Ehrlich、Dennis Carroll 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将作100 余场学术报告,预计参会人数超过2500人。

这一次,他(张发明教授)“玩的有点大”!

樊代明院士在会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粪菌移植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进展
超强综述 | 张发明等8000字讲透粪菌移植前沿进展(全文翻译)
粪菌移植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最新介绍】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伟大时代已经到来
【新提醒】粪菌移植:思想也会被移植吗?
化腐朽为神奇!妹妹的便便成为医治哥哥重疾的良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