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意放歌阡陌间——记盖州市文化艺术促进会乡土文学专委会会长吕庆荣


  

  诗意放歌阡陌间

        ——记盖州市文化艺术促进会乡土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吕庆荣 

        “穿过那条河,我的灵魂不在漂泊;平凡的世界里,做一个平凡的自己……”一个普通的山区农民,却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在用文字歌咏家乡山水的同时,心中对家乡的那份情愫也越来越浓;他三十多年坚持做义务环保志愿者,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更赢得了家乡的青山绿水。

        大山里走出的远近闻名的诗人,笔名“我有三江水”——盖州市文化艺术促进会乡土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吕庆荣。他把写作放进生活里,将简单的日子打理成书香、诗香,让生活过的多姿多彩。细细地品读间,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份质朴与恬淡的滋味,那是一份厚厚的乡情。

     ——题记

       深耕田园,诗意难舍故乡情节

        人有一好,不亦快哉。有人乐山,有人爱水;有人迷画,有人痴棋。对于繁琐生活的个中感慨,有人用日记来记录生活,有人用鲜花去表达感情,什字街镇邢家沟村的果农吕庆荣,用几百首诗歌记录了他追寻诗人梦的整个历程。他被村民们亲昵地称为“农民诗人”。

        诗歌的种子是如何生在一个人的心里的?出生在农村的吕庆荣,农作、泥土本是人生中亘古不变的主旋律。但说不清是什么原因,这位农家人却对文学尤其是诗歌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吕庆荣说话声音宏亮,底蕴十足。谈起用诗歌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他总是滔滔不绝。作为乡土诗人,对农人和土地的了解,对果实和季节的期盼,是多么的不可剥离和割舍。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义务环保。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吕庆荣却特别喜欢写诗,用诗歌来记录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他坚持自学,读书写诗,在创作中寻求精神安慰,对讥笑讽刺责难一直泰然处之。他认为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有坎坷,也有苦难,只要认真面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坚信知足常乐者,能思者自安,这就是他的“苦乐观”。光阴荏苒,昔日的荒山如今已变成了花果山,翠绿的林木中时而传来布谷鸟的幽长鸣叫,阵阵风吹过,山上响起了松涛,夜莺、百灵、腊子成了山林中的常客,狍子、山兔、山狸、貉子、獾子在梯田的果树下觅食、奔跑……依坡造型,因山构图,把这条沟治理成梨枣飘香、四季景美的美好家园,并冠名为“卧凤沟”。诗如其人,人如其诗。他的诗和远方都抒写在长短句里,“农民诗人”的桂冠前所未有地让他靠近了自己的文学梦想。他的诗歌带着泥土的气息,是向上的、有力量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吕庆荣用自己的笔墨抒写着对生活的感悟,抒写着对家乡的眷恋。他依然笔耕不辍,出了《情系碧流河》、《追梦碧流河》两本诗集,其作品真实朴素,属“原生态”,散发着大山深处浓烈的泥土芬芳和山野气息。形式也丰富多彩,多是写乡村农事,写老家卧凤沟的生活。

        他在首本诗集《情系碧流河》一书中写道:“布谷鸟凝睇西去的斜阳/峽谷里传来杜鹃的歌唱/辽南啊,大山/严峻啊,粗犷/生命之水碧流河/穿过无奈的岁月/历经历史的沧桑/依然在千山万壑中流淌/从一个季节到另一个季节/不需要太多的时光/生命的声音/就是流水的声响/长河落日/母性的柔长/赋予每一个弱者不死的灵魂/给它们带来一个个崭新梦想”。在《山泉》里写道:“我是山泉/从山中来/山石树木花草原始生态/必须经过一段曲折/很荒凉很空白的地带/穿过地下隧道/把黑暗默默地承载/气流沉闷地往下压/阻断了地上地下/正常往来/隔着千年万年寂静/黑暗中长长的孤影/恐怖时有发生/失控的沙子会撕成/碎片/一块一块/即时疲惫地睡着了/眼晴啊睁开/脆弱的眼泪/不止一次淌成河流/寒夜中冰雪覆盖/或者被沙土湮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我无法预料/沉思与独白……”。吕庆荣的诗歌平视生活,没有僭越冷静观察者的位置,生活构成他诗歌起兴的源头,《古墙》、《望儿山》、《老牛》、《露珠》、《风筝》、《晚秋》、《灯火》等等,都成为他写作的源头。

        在追梦中净化心灵世界。拿起锄头,耕田翻地;放下锄头,吟诗作赋。你们是农民?“我们是纯粹的农民。”你们是诗人?“不知道,反正我们挖地的时候,脑壳头会想等下能不能写出一首诗来……”他骨子里的直率,是生命对世界毫无保留的坦诚,诗歌成为他灵魂的伴侣,而诗歌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一个诗人的称号和用诗行谱写出的青春与自信。

        吕庆荣的第二本诗集《追梦碧流河》,共90首诗歌作品,歌颂党和祖国,歌颂先贤,怀念和赞美亲情、友情,感人至深。《早春》、《映山红》、《面向春天》、《深秋》、《诗歌情怀》等等作品,读来特别亲切,令人回味。白天无论在什么地方劳动,只要有好诗句,他便立刻记下来,深夜起草诗稿,轻手轻脚在暗淡的灯光下挥笔写作,一气呵成。吕庆荣用《情系碧流河》、《追梦碧流河》这两部诗集,引领读者回到了生命的起点,像深秋的一片落叶那样,时刻扑向母爱的泥土和心灵的根部。这是一种对母亲和土地的敬意,这是对生命和自然的皈依。

  说起自己“农民诗人”称号的来历,吕庆荣有点不好意思:“农民倒是,诗人可称不上。”他告诉记者,写诗纯属业余爱好。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这些年不管是种庄稼还是外出打工,都会在闲暇时间阅读小说、诗歌和散文,偶尔也试着写一写。他的诗象大山一样质朴而纯净,他是大山的儿子,踏着诗的崎岖的石阶,他从大山走来。久而久之,“农民诗人”的名头越来越响。

  “诗歌是我灵魂的支点,文学是我的信仰。”吕庆荣在一首《山上人家》诗作中写到:“留在春夜绿海花开,留在夏日莺飞草长……我没有后悔这些景象,鱼不知水的苦涩,鸟不知树的悲伤……不是陶渊明偏爱着菊花,菊花过后便没有别的花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位环保人士钟情于环保的缘由——正是因为他已经化身为鱼、为鸟,无比地热爱家乡,才有了这种倾心环保、倾情于家乡的浓厚深情。孤独和苦难的相伴,非但没有让吕庆荣失去生活的勇气,反而更加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对于诗人而言,这反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投身公益,守护乡土绿水青山

  有关于乡土文化,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太一样。我们所理解的乡土文化,包含乡村里的建筑、田野、山丘、河流,还有村落所承载的村民、农业。在人与自然,人与乡村所形成的风俗习惯、民俗、服饰、饮食、手艺人等都被我们归纳到乡土文化中。

  守护好了这个大自然,大自然也会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比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给予所需。1984年,吕庆荣从部队回到家乡,看到美丽的家乡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山上的树没了,往常能见的各种动物,狐狸、袍子、山鸡也没有了,最令人心痛的是家乡的母亲河碧流河也受到了污染,各种垃圾、废水不停的进入河中。于是,这个普通的农民便开始了自己的环保之路。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吕庆荣从乡间吸收着滋养,并迅速成长起来。

  “大自然如此待我们,愿意帮助我们,我们人类也应该真诚相待,尽量少伤害它一点”。吕庆荣不仅对碧流河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家乡大山的感情同样炽热。他三十多年义务捡拾“母亲河”垃圾,义务出钱出力宣传环保,以一个农民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坚守着自己的理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绿色,守护绿色,建设美丽的家园。十多年前,吕庆荣东拼西凑借来3万元钱,承包了600多亩荒山,因为财力有限,他一边保护植被,一边栽种各种树木,不断增加树木的品种。从那时起,胸怀壮志的吕庆荣同时悉心投入治理家乡的大山荒沟,感触深时便写诗表达。

  “诗歌与种果树一样,是我的精神家园。”在他心中,诗歌早已融入他骨血的一部分,是他对生活的全部表达和寄托。回乡种果园后,吕庆荣的生活比以前在外面更要忙碌。但是务农的间隙他总会抽点时间看一会书,灵感来了,即兴发几首小诗在微信群、朋友圈。

   “无论有多忙,无论在干什么农活,只要来了创作灵感,我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写一首小诗。”在乡间劳作之时,他会随身携带纸笔,随时记录所见所闻,只要发现有材料,就会第一时间把它记录下来。对于吕庆荣来说,这些笔记,不单是笔记,还是他坚持了十几年的人生轨迹。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爱诗歌的吕庆荣也喜欢结交一些来自各行各业同揣文学梦的诗歌爱好者。大家聚在一起聆听诗歌朗诵,一起品评讨论文学和诗歌,切磋技艺,还常常组织诗歌学习等活动,好不热闹。的确,文化从来不分阵地,不分界限,只要有汗水的滋养,不管在什么环境都能开出绚丽的文艺之花。

        现在的吕庆荣被圈内人称为“乡土诗人”,他的诗歌与传统诗歌不同,没有平仄韵脚之分,以乡土和人文生活为主题,他的诗接地气,是农民心底最真实的语言,是劳动后沉淀的感悟。

        走进吕庆荣“卧凤沟”的小院,处处整洁、干净、利落,一块石头、一截树桩,也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在吕庆荣的书屋,仔细翻阅了田园诗人圈点并写有感受的多种读本,别具有独特风味的精神食粮。吕庆荣还有一个爱好,喜欢民间收藏,还有一间房屋里陈列着许多以前的老物件,有的已经泛黄,有的锈迹斑斑,还有很多“小玩意”当下年轻人已经叫不出名字。地方虽小,但收集的民俗物品很齐全,其中分门别类,很有价值;它们承载着时代的记忆,成为人民奔小康的幸福之路上难以忘怀的足迹。为此吕庆荣打算建一个农民民俗馆,从各地搜罗来的老物件十分艰苦,付出了很多的金钱和心血,但也收获了不少欢乐和美好的回忆。

        中国的乡土文化急需重建。从城市的发展来看: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城市里物质满足了,可是却缺乏文化自信。诚然,所谓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问题,其中也包括乡土文化的问题,这里每一个“农”其实都与乡土文化问题有关。

        留得住的记忆、看得见的乡愁。民间乡土诗人吕庆荣和他弥漫着泥土和露水气息的诗歌,倾诉心中对家乡、对生活的感悟,用文字表白着暮年的力量和那片热土所给予他的勃发的激情。拿起锄头是农民,拿起笔杆是诗人。这样的诗歌之路,愿更多像吕庆荣一样的执梦之人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于学忠)


让更多朋友看到!

最新消息

第一时间发给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诗歌】甘肃会宁乡土诗人赵成武:石磨
李景宽专栏|乡土诗人的低吟浅唱
承德兴隆“诗上庄”:农民“诗意地栖居”不是神话
《乡土文学》2017年优秀作品优秀作家诗人评选公示
浅谈乡土文学的繁荣
伊沙 ◎ 诗歌设计师――我所认识的谭克修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