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盖州石氏泥塑、妙手泥塑艺流长——石忠英和他的泥塑艺术

天南地北盖州人

妙手灵心艺流长

——盖州石氏泥塑的文化传承

作者:于学忠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而盖州是辽宁省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在这里,泥塑艺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从古到今,盖州人就与黄土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们甚至可以把黄土泥塑艺术与草根文化相连,因为它所需要的材料是人们随手可得甚至根本瞧不上眼的木头、泥土等,我们又可以把它认为是盖州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它制成的艺术品是人们朝拜的对象,是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明,它便是盖州民间艺术——石氏泥塑艺术。

盖州石氏泥塑起源于清同治年间,兴盛于清末与民国时期。石氏泥塑的第一代传人石守珍外出到山西庙上打工,学到制作神像的手艺,以后便以泥塑技艺谋生,使泥塑手工技艺在盖州得到传承与发展。盖州石氏泥塑分为泥人、泥哨,以当地产黄泥、麻、棉花、矿物色、油漆为原料,通过泥浆沉淀、干燥、掺和、制作、风干、烧制(泥像不用烧制)、上色等工序,使原来的黄泥巴变成一件件活灵活现的精美手工艺品。早期在高屯、榜式堡和盖州城及周边乡镇流行,后逐渐发展到大石桥、海城、岫岩、庄河、瓦房店等地。当时有流传的顺口溜说:“小孩小孩你别哭,听听我的拨浪鼓,小孩小孩你别闹,吹吹我的泥泥哨。可见当时的人们对泥哨的喜爱之深。

石氏泥塑艺术是一门综合造型艺术,更是一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它独特的表演魅力就在于经过泥塑艺人灵巧的手使平淡无奇的泥团,几乎是转瞬之间就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这就是泥塑这门民间绝活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出手快,一气呵成。

盖州石氏泥塑的第四代传人石忠英,自幼喜爱美术,文学,他不但继承祖辈的泥塑技艺,还广发涉猎根雕、剪纸等民间手艺,从而大大丰富了创作灵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石氏泥塑不断吸取当地民风、民俗的艺术营养,从而不断提高石氏泥塑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作品涉及戏剧、歌舞、文学,在品类上有古今人物,生肖动物,有场面,有特写,有高于丈许的神像,有玩于股掌的泥人泥哨。

盖州石氏泥塑取材当地的胶泥,大量注水搅合稳定后,捞去水上杂物,待泥浆下沉后逐渐舀除清水,让泥浆干燥,待泥浆能攒出堆时,放在干净的铁板或水泥地上,摊开在上面放弹开的棉花,铺开用手轻轻拍打,待泥粘上极薄的一层棉花后,用木锤捶打泥,使泥和棉花掺合均匀,如此反复,直到泥块拿起分开两边露出匀细的纤维为止,捶泥前或捶时加入鸡蛋清、粘米粉以加强泥的强固性。先用手挖出大致形状,放在阴凉不透风处干燥到不能变形时,在适当部位作哨。哨一般放在隐蔽处防止影响作品美观,作哨在作品上扎一粗眼一细眼,眼要略向小眼方向倾斜。眼深一厘米左右,距大眼一厘米半处对着大眼扎小眼,用三寸铁钉扎,外边低里边高穿过大眼,钉尖略突出大眼对面那个边。反复试扎试吹响了为止。哨做好了继续干燥,等到泥用刀刮起茬了即掉渣不沾刀了,用小刀做出细部略沾水磨平。也可不磨等完全干后用沙纸磨平。但整个做形必须在未干后完成,否则,坑凹部分贴泥粘不牢。如塑小泥人或动物省去做哨即可。小作品也可不掺棉花,作品不能暴晒快干防止裂开。泥有回缩性能明显看出来,如果分组雕塑一定要注意后雕塑的作品,要比以前做的作品大些(如高跷会)这样才一致。

大件作品60厘米以上须竖木制骨架。如搬动运输须做木制底盘。在盘上凿眼立柱,钉出胳膊腿横竖架用谷草或稻草扎出初形比例要找准,用麻缠绕扎紧,然后上贴骨泥(掺碎草泥),再上沙子泥3:1,等干到用手使劲压略微能压动时再上棉花泥,如果做立像或特大泥像也可焊制钢筋骨架。

最后就是上色了,现将作品上一层白乳胶,干后再上色。油漆时须将油漆(普通铅油或汽车漆)晒一晒再上,防止罢堆。除黑色部分外都要先用白色打底,一般上两到三次,板、毛笔相互使用,用信那水调油漆,也可用水粉(广告粉)须重复上,直到满意为止,一次上完第二次要快上,水份要掌握好,不使第一次移动。干后用清漆喷盖。水粉用清漆喷后色泽会加深。再就是用丙希,也要用白色打底,反复两到三次加色,至于色彩搭配,随类赋色注意对比,大胆果断,简洁明快,由于题材多表现辽南民间风情常体现大红大绿,使气氛火爆热烈。

艺人石忠英和他的作品

泥塑艺术取材广泛,可谓包罗万象,小到果品蔬菜、大到山水亭阁、近到铅笔橡皮、远到福娃奥特曼,都可用泥塑来表现出来,寓教于乐,使孩子们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盖州石氏泥塑作品中,有的概括简洁,稚拙淳朴,有的夸张风趣,情调欢快,地方色彩浓郁,形成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取材民俗,造型拙雅相生,具有浓郁的原生态风味,如《枕孩》、《高跷会》、《跑驴》等,直接表现辽南的民风民俗,其衣饰、脸谱、情态色彩大红大绿,表现了辽南人民热烈奔放的情感;技艺娴熟,写实写意并用是石氏泥塑又一个突出特点。如《第三代传人像》、《芝麻官》、《杨八姐游春》、《西厢记》等作品,通过写实写意并用的艺术手法,既简单概括,又细致入微,烘托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寓意深刻,富有内涵,也是石氏泥塑的特点之一,如《济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表现他蔑视丑恶;夸张风趣,立意新颖,芝麻官蹲着,表现压力之大,枕孩伏枕,表现其调皮可爱,《伏虎》、《枕狮》寓意驱邪祛病,威武难侵。情调欢快,色彩富于变化,如《高跷会》、《杨八姐游春》,作品中的马牛兔等造型极具动势,在色彩搭配上,用很少的染料搭配对比,使作品有的沉素,有的富丽,有的火爆热烈。

50多年来,石忠英先后制作了几百件泥塑作品,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展览,泥塑作品《高跷会》被收入《辽宁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营口卷》;1990年获营口市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一等奖;辽宁电视台、营口电视台曾先后播放了石忠英泥塑艺术专题片;《辽宁群众文化》刊登了《花开崖头更觉美》的文章,专题报道了石忠英的泥塑专访;传略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上。2013年7月,在“2013第八届南京国际礼品、工艺品及家居用品博览会”上被评为“最具市场升值潜力艺术家”。

盖州市古城文化艺术促进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访烟台非遗 | 妙手匠心彩绘京剧脸谱
李九治泥塑技艺传承:让老祖宗留下的民俗艺术更加光彩夺目
泥雕-63 張榮達作品
泥塑制作教学
小伙伴们:畅畅习作《身边的艺术》
泥塑艺术作品欣赏(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