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月薪5000到月薪5万:这4条职场潜规则,你越早明白越好

作者丨阿干

来源丨干货帮(ID:ganhuobang)

编辑丨阿干 正文丨3288字 6分钟

我的一位在知识付费领域的朋友讲过一件事。

他们公司有个很厉害的文案写手,写一篇文案3000左右,月薪最低也5万。

而一年前,这位同事的月薪也和他差不多,死工资5000。

我问朋友,“心里是不是特不平衡,现在和人家差那么多?”

朋友说“开始心里是很挫败的,觉得自己太失败了,但了解情况后,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公平的。”

这位同事开始也不会写文案,只是一个小小的运营。有次公司年会,老板准备了三个大红包,第一个大红包就给了一位写文案的老手,还表扬了老半天。这位同事当时就说了一句“我可以写的更好”。朋友不以为然,觉得他就是说说,毕竟写作那有那么容易。

后来这位同事用行动证明了,他确实是全公司写的最好的。

市面上所有关于写作的课程他几乎都学了,只要关于写作的书籍他都会拜读一遍,特别好的内容会多看几遍,甚至用笔记录下来。最后这些知识,他融汇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写作方法论。仅一年的时间,他让自己的工资翻了10倍。

这个世界,能够把一个人从泥潭里拉出来的,大概就是一种特长或者过硬的技能吧。

他成功背后的努力,也让人不得不服。为了买课买书学习,他把所有的工资都投进去了,甚至贷款买课学习,因为没钱,经常吃泡面。周六日大家都休息的时候,他也在学习,这一年里,他把所有的积蓄和精力都放在了这一件事上。

最后的结果应该说也是在意料之中。

然而我们很多人工作了几年,甚至10几年,最后也可能只是有工作年限,能力并没有上去。以下4条职场潜规则,希望你越早明白越好。

工作要有使命感,

交付的是“责任”,而不只是“工作”

很多人之所以碌碌无为,并非因为才智不足或是生不逢时,恰恰是缺乏把工作当成使命、当成信仰和毕生追求的理想之火,因此让整个职业生涯也黯淡无光。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站在自己行业的制高点上甚至成为丰碑,唯有把工作当成使命,当成信仰穷其一生去追求。

现如今有这么一种说法,工作态度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工作为了完成使命;

另一种是工作为了能够活命;

还有一种是工作只是不得不认命。

无论把工作当养家糊口活命的手段,还是没有办法的认命之举,其实都是怀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态干工作,能应付则应付、能推脱则推脱。只有把工作当使命的人,才能始终对工作充满激情、充满感情,才能潜心谋事、一心干事、全心成事。

一直很喜欢这个故事:

一群工人在建一栋房子。有好事者走过去问一工人:“你在做什么呀?”回答:“砌墙”。另一工人回答:“建造房子”。第三个工人回答:“我在建设美丽的城市。”

据说,第一个工人一辈子砌墙,第二个工人后来做了项目经理,而第三个工人成了工程设计师。

这个故事令人深思。由此,我们可以将工作的意义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替老板打工,可以赚钱养家;二是职业发展的过程,可以造就自己的专业才能;三是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平台,是公司利益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可以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对工作有什么样的理解,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相应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就像文章开头那位同事,他找到了自己工作的使命,有了方向和目标,才倾尽所有的去学习写作,充分激发了自己的潜能,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说:

“对待我们的职业,如果将自己置于被动的、被剥削的地位,注定是职场中的剩余者,永远没有归属感,没有方向没有根,永远是职场中的漂泊者。”

所以只有把工作当做使命去完成,我们才能够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

倘若我们只是把工作当做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那么肯定也不会为了工作而倾情投入,甚至有时候会毫不犹豫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潜力。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就是你将来倚仗自己的筹码

雷军讲过一个故事:

“那是1999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走在北京的知春路上。北京的秋天挺冷的,街上不像夏天那样热闹。但是有一家小餐馆门口,却是排起了长队。它也不是什么豪华的馆子,我很好奇,于是问同事知不知道这里,为什么这么火。

同事说,这家馆子在这一带很有名,总是有人排队。其实也没啥,就一道招牌菜,据说做得非常地道,而且,价格很实惠。

我突然有点触动。一条冷清的大街上会出现一家门口排长队的小店。口味是一种极其主观的感受,而消费者有自己的选择。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那些在这个信息时代,无法脱颖而出的产品,其实是因为做得还不够极致。”

产品和人其实是一样的,要想有更高的价值,必须有一个硬件或专业的技能,是其他产品或其他人无法轻易超越的。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你会发现自己也越来越喜欢做他,在公司变得越来越不可代替,你也不再害怕离职找不到工作,他也让你越来越自信,这就是属于你的特长和专业。

电视剧《扶摇》有段对话让我很有感触,剧中燕惊尘的爹为了燕惊尘的前程,让他娶裴瑗为妻,但他明白,一个人背后的力量不管有多大,最后可以倚仗自己的只能是自己的本事。

就像朋友的那位同事,他让写作成为了自己以后职业生涯中的筹码。

这个世界还是很公平的,当你的工作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当你发自内心地热爱它时,并把它做到极致,你想要的成功和金钱都将随之而来,而幸福也在其中。

努力是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

总一些人希望用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赚最多的钱,当然这是不现实的。

只有努力工作才是获得成功最好的捷径。

问成功者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会对你说:“比别人更努力。”

若你去问台湾王永庆公司的员工,王永庆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他们会告诉你,他比别人努力一倍。《李嘉诚传》上说:“成功秘诀是比别人努力二倍。”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比别人努力,然后找一大群努力的人,来一起帮助你工作。”

可见,努力是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若你觉得不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有人曾经问影视明星成龙:“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成龙想了一下,只说了两个字:“努力!”

有一个保险推销员叫做甘道夫,他是全美十大杰出业务员之一。

他负责销售人寿保险,每天清晨两点起床,夜里十点回家。他每个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长达17个小时。甘道夫像这样做保险业务做了几十年。

他的妻子说:“当甘道夫死后,我会在他的墓碑上写:当其他人睡觉时,他仍然醒着。”

如果你是一名推销员,一定会对此感到惭愧,因为你想要获得成功,但付出的努力却并不算多。

努力工作吧,以百分之百努力向成功迈进!

“自杀重生,他杀淘汰”

要有改变现状的勇气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时代抛弃你,从来不说再见”。一般看见这个标题,你一定有这样的预感“哎嘛,又有哪个企业被淘汰了”。

现实社会是很残酷的,有多少企业的血泪史是因为没有来得及改变,就被时代狠狠地抛弃了。

雷军讲过三个血泪案例,也是三次提醒:

提醒一:2013年9月,我在课堂上提醒两家做移动电源的公司:小米可能要杀入移动电源了。他们的反馈是,我们的行业很特殊,小米进来也会被秒杀。他们有一款移动电源,铝合金外壳,6000毫安,售价199元。2013年年底,小米移动电源推出,铝合金外壳,10400毫安,售价69元。所有移动电源公司都哭了。

提醒二:2014年4月,我在课堂上提醒一家做插线板的企业:互联网要杀入插线板了,怎么办?他们的反馈是,我们的行业太特殊了,不可能。2015年3月,青米公司(小米生态链公司)出品的小米插线板,3插孔3USB,售价49元。后来360公司也推出了一款3插孔4USB的插线板,售价59元。公牛、突破该怎么应对?

提醒三:2014年5月,在武夷山下的南孚总部,我提醒这个电池大佬的高管:如果互联网杀入电池行业,怎么办?他们异口同声说,我们的行业是真特殊,不可能。2015年10月,小米推出彩虹电池,十节售价9.9元。价格生生砍了一半还多。

这些公司的经典产品本可以避开被淘汰的厄运,但管理者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的产品就是最好的无人可超越的,最终结果却令人唏嘘。

公司也好,个人也罢,永远都不要满足于现在的自己。

文章开头那个故事,朋友的同事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看准了知识付费这个领域最需要的技能——写作,从而全力的去学习它,他会跟着这个时代的变化而提升自己相应的技能。

海尔内部有一句口号:“自杀重生,他杀淘汰。”希望我们都有敢于打破现状中的自己的勇气,有敢于跳出舒适区的勇气,不然接下来等着我们的只有淘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场脱困
大部分普通工人,在电子厂的收入有多少?90后大专生的月薪曝光
要不要辞职?看下自己的工资,问下自己这4个问题,帮你找到答案
一个月薪三万中专生给大学生的忠告
为什么给打工妹涨到月薪5000,年后她还是要辞职?原因真的太现实
如今月薪还在3500-4000的人很少了吗?我来说说周围的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