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君子标准说

什么是君子呢?君子,原指统治者和贵族男子,后来泛指才德出众的人。君子往往是指和小人相对的人。那么,什么是小人呢?专指喜欢做些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隔岸观火、落井下石之类的人。

古往今来,人们推崇的是君子之道。然而谁又能够用一生的精力去践行呢?这说明做一个君子很难,难在他的才德必须是出众的。那么,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呢?贤女的“十八好”,也应当是一个君子的基本标准。也就是说,贤女、淑女能够做到的,一个君子也应当做到。

相传,“君子”一词,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100多次。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把君子之道,作为理想的人生。那么,君子标准有哪些呢?

一是善良;二是随和;三是诚信;四是恭敬;五是宽厚;六是勤敏;七是慈惠;八是尽孝;九是博学;十是高洁;十一是仁义;十二是含蓄;十三是坦荡;十四是明智;十五是谦让;十六是淡泊;十七是迁善;十八是中正。

第一是善良,纯真温厚,没有恶意

君子的第一个人品,应当是善良。一个人是否善良,关键看他是否能够与人为善、从善如流、善待万物,是否和善,是否心地好。

一般人为,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必是善良人。

善良的人,总有纯真而温厚的一面。他的纯真是自然而然地显露。而他的温厚总是从温和的面容、厚道的言行表现出来。

一些伪善者,往往在大庭广众面前,也表现出一些善良的情志,但是骨子里总有虚伪的一面,在怂恿着他的言行。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这样的人你不和他共事时,怎么都好;一旦真正共起事来,或者托他办事时,就没有真格的了。这样的人,在社会里不是少数呢!

第二是随和,随顺众意,不尚固执

君子的第二个人品,应当是随和。一个人是否随和,关键看他是否平易近人、一视同仁、随顺众意。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对人是和蔼可亲的,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一视同仁的人,往往是能够“一碗水端平”的人、胸怀坦荡的人。能够顺随众意的人,必然是一个不固执己见的人、不傲慢的人。

那些假随和的人,往往说不上几句,就会露出狰狞的一面、色厉内荏的一面来的。什么是色厉内荏呢?色,指他的神色和模样;厉,指他有威严、凶恶的表现;内,指内心;荏,音rěn读“忍”,指他又表现出软弱、怯懦的内心。色厉内荏,是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却是怯懦的。

色厉内荏的人,又往往表现出外善内恶的本性。色厉内荏,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该篇说:“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这里所说的“窬”,音yú读“鱼”,一是指从墙上爬过去,二是指“中空”。“穿窬之盗”,指穿墙和爬墙的贼。全句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外表是严厉,而内心虚弱,如果用小人来比喻,就像穿墙和爬墙的贼吧?”

“随和”这个词,也有谦和、应和、附和、依附的意思。当然,对于一个君子的随和品德来说,是没有“依附”的言行了。

第三是诚信,真诚老实,履行诺言

君子的第三个人品,应当是诚信。一个人是否诚信,关键看他是否在待人处事上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诚信,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是人生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信用的合称。

诚信,往往被认为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政之法、经商之魂、心灵良药。

《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又怎么在人世间立足呀!

班固在《白虎通义·性情·论五性六情》中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讲信用,是他内心诚实的表现,应当一心一意的去实现呀。换句话说,信就是诚,诚就是信,两者相通,说的都是真实无欺。说话和做事,都诚实可信,就叫做“诚信”。

伪装的诚信者,往往说是说,做是做。说得好听,实际上怎么做,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伪装诚信的所谓“可靠人”,一不留神,就会上他们的当的。

第四是恭敬,端庄礼貌,谦恭敬重

君子的第四个人品,应当是恭敬。一个人是否恭敬,关键看他是否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是否尊敬或尊重地对待别人,是否能够热爱并恭敬他的双亲,是否能够对人谦恭而有礼貌。

《孟子·告子上》说:“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史记·陈丞相世家》说:“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这里所说的“廉节”,指廉洁而有节操的人。

唐朝张鷟在《朝野佥载》卷四中说:武三思“貌象恭敬,心极残忍。”(,音zhuó读“拙”,凤的别称;也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水禽,似野鸭而稍大。佥,音qiān读“千”,即“签”

《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说:“只是一件,‘团头’的名儿不好……出外没人恭敬。” 鲁迅在《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恭敬人,不应当有偏有向,宜一视同仁。人家说话粗鲁一点、穿着贫破一点、地位低下一点、看着人家不顺眼等等,就不去恭敬人家,其实是心态不正的结果,不值得效仿。懂得敬重别人的人,就会为别人想着点儿,就会有礼貌,也不会看不起人家的。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一般来说,恭敬他人,就不会受到他人的侮辱。

第五是宽厚,宽容厚道,纯朴友谅

君子的第五个人品,应当是宽厚。一个人是否宽厚,关键看他是否对他人的过错和不足有宽容心、友谅心,为人是否厚道,是否纯朴。

宽容他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艰难的,因为往往在心里不情愿,可是为了长远利益,还是要宽容人家。厚道和纯朴是为人的基本表现。一个厚道而纯朴的人,往往是不刻薄的,待人和好,实实在在,不夸张,不欺骗人,不会算计人,不会出卖人,不会说人家的不好和坏话,表里如一,吃老实饭,做老实事,是朴素而又老实的人。

厚道和纯朴让人信赖、踏实、欣慰、感动。厚道而纯朴的人,为友可交,为同窗可信,为师可敬、为上司可从,为下属可用。

厚道和纯朴,如同冬天的暖阳,春日的和风,夏季的炎热,秋天的凉意,让人心动。享受他人赋予的厚道和纯朴,别有一番情味、快乐和开心的。

友谅,原指诚实而讲信用的朋友,这里指对他人能够以朋友身份去体谅、理解、谅解他人。不管人家是对是错,都有宽容心。

第六是勤敏,勤快灵敏,机智上进

君子的第五个人品,应当是勤敏。一个人是否勤敏,关键看他是否勤快而灵敏,勤勉而机敏,头脑是否灵活。

《北齐书·颜之推传》说:“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勤敏是勤劳灵敏和勤勉而机敏的简称,指人又勤劳,手脚灵敏,头脑灵活。

勤敏的人,努力起来就会坚持不懈的。勤敏的人,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绩。

第七是慈惠,仁爱和善,乐善好施

君子的第七个人品,应当是慈惠。一个人是否慈惠,关键看他是否拥有仁爱心、和善貌,乐善好施的行动。

《说文解字》说:“慈,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说:“慈和遍服曰顺。”东汉经学家服虔作注解说:“上爱下,曰慈。”《说文解字》说:“惠,仁也。”《周书·谥法》说:“爱民好与,曰惠。”

一个慈惠的人,必然会常常给人方便,助人为乐的。慈惠的人,人缘会很好。而慈惠的最高境界,是助人自助。

所以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又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意思是说:给人鱼吃,不如教会人家打鱼的方法。鱼,是可吃的。渔,是捕鱼的劳动和技巧。鱼,能解三餐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要是想经常有鱼吃,就要学会捕鱼的技巧,这样才能终生受用的。

第八是尽孝,孝敬双亲,感恩戴德

君子的第八个人品,应当是尽孝。一个人是否尽孝,关键看他是否能够孝敬父亲、母亲,感激父母的恩惠和好处。

一个合格的人,不仅能够慈爱儿女,更应当及时尽孝道。不管自己多么贫困,都有父母一碗饭吃。父母的衣食住行,都能够照顾得妥妥贴贴的,这才是君子之道呀!

第九是博学,博览群书,一专多能

君子的第九个人品,应当是博学。一个人是否博学,关键看他是否从小就有大志向,是否能够从小就热爱学习,博览群书,一专多能。

博学,才能博采众长,才能阅历宽广,才能在接人待物上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博学,需要学以致用。否则多学也只能落了个知道多一点而已。学习是为了应用的,在于能够一门深入,一专多能。

有多少学问,就应当有多大的本领和能力。否则就是瞎学了。

第十是高洁,情志高尚,操守纯洁

君子的第十个人品,应当是高洁。一个人是否高洁,关键看他的情志是否高尚,操守是否纯洁。

一个品行高洁的人,不会眼高手低,也不会目光短浅,更不会和人家斤斤计较,甚至锱铢必较。

一个品行高洁的人,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不争眼前的蝇头小利,常常是与世无争的、恪守清贫之道的、两袖清风的、有良好节制的。

第十一是仁义,性情和顺,通达事理

君子的第十一个人品,应当是仁义。一个人是否仁义,关键看他是否具有和顺的性情,是否具有仁爱心、正义心、宽惠心、正直心、礼让心。

《礼记·曲礼上》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孔颖达在注释中讲到:“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这些言语是说: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仁义情怀,都是在合乎礼数的基础上完成的。仁,就是给万物以方便和利益;义,就是做出合乎礼数的事情来。施恩的过程,就是仁道;合乎情理的言行,就是义道;节制言行,使之符合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就是礼道呀。权衡的目的,在于知道。仁、义、礼都了解和做得好了,才是人生之道的满全呀!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说:“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此话是说:仁,是人心的德表,是爱的道理。义,是人心的约定和规矩,是办事情的适宜尺度。

孟子拜孔子的孙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为师,向他请教治理百姓,什么是当务之急。子思说:让他们先得到利益。孟子问:贤德的人,教育百姓,谈到仁义就够了,何必还要说利益呢?子思说:仁义就是利益呀!上不仁, 下不安分; 上不义, 下则尔虞我诈,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最大的不利呀。所以《易经》说:利,是义的完美体现。用利益安顿人心,则能在百姓中弘扬道德。这些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第十二是含蓄,表达委婉,耐人寻味

君子的第十二个人品,应当是含蓄。一个人是否含蓄,关键看他是否在言谈举止上表达委婉,耐人寻味。

一般来说,意不浅露,语不穷尽,表达委婉,耐人寻味,是君子含蓄素养的基本内涵。

当代文学家孙犁在《秀露集·进修二题》中说:所谓含蓄,就是不要一泻无遗,不要节外生枝,不要累赘琐碎,要有剪裁,要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

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谈到了《含蓄》,他说:诗有含蓄的品位,即: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意思是说:不用文字来明确表达,就能彰显出生活的美妙。文辞虽然还没有说到苦难的情形,读过却能使人哀伤十分。事物存在着实实在在的情理,作品和它一起沉浮呼吸。含蓄,像漉酒时,酒汁渗漏不尽;如同花开时分,遇到满天霜气。沙尘在空中游荡不定,泡沫在海上飘荡涌流。万物聚散变化不断,诗歌在生活中博采精收着需要。诗歌的创造,就是人生的每每写照和揭示呀!

含蓄的言语,含蓄的动作,往往是生存过程里的无奈,更是礼数上的要求,和行为上的境界呀!

第十三是坦荡,胸襟开朗,心地纯洁

君子的第十三个人品,应当是坦荡。一个人是否坦荡,关键看他是否胸襟开朗,心地纯洁,是否阳光。

《论语·述而》说:“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说:“坦荡荡,宽广貌。”后来,人们就以“坦荡”,来形容胸襟开朗,心地纯洁。《论语·述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而豁达,小人的心绪却经常不能安宁下来。

坦荡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修养过程,更是心地纯洁的自然显露。坦荡常常是和城府相对的。而城府,多用来比喻人的心机多而难测。城府,特指人们在待人处事时的心机。心无城府,便为人坦率,往往能够泰然自得。

城府,也是人的内敛而不外露的一种功力,和含蓄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十四是明智,通达事理,远见卓识

君子的第十四个人品,应当是明智。一个人是否明智,关键看他是否能够通达事理,有远见。

明智,往往被认为是观察敏锐而判断正确。明智,也指领悟恰当中肯之点和重要之点的能力。《老子·三十三章》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能了解和认识别人的是明智,能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是高明。也可以说:知道人家是怎么一回事,是智慧的表现;知道自己是怎么一回事,是自知之明。

一个明智的人,在言谈和举止上都会恰到好处,不鲁莽,不粗心大意,不一意孤行,不固执己见,言行适度,节制有度,通达事理,远见卓识。反之,则是糊涂来,糊涂去了。

第十五是谦让,谦虚谨慎,先人后己

君子的第十五个人品,应当是谦让。一个人是否谦让,关键看他是否做到谦虚地礼让或退让。

谦让,是人的美德之一,美在把利益让给别人,先人后己。

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文学家,名叫孔融。他是鲁国人,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人,字文举。他孔子的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首(建安年间,即公元196年至220年间,有七位文学家,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这七个人对当时的诗、赋、散文的发展,都作出过贡献,被称为“建安七子”。粲,音càn读“灿”,指鲜明的样子。,音yǔ读“雨”,指像玉的石头。,音chàng读“场”,玉名,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征伐等活动中,举行典礼时使用的一种玉器,也叫圭。桢,音zhēn读“真”,坚硬的木头,泛指“支柱”)。孔融从小就聪明好学,才思敏捷,颇能巧言妙答,人称奇童。在4岁的时候,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曲赋了,而且彬彬有礼,父母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一个朋友,给他家送了一筐梨,父亲叫人洗了几个端上来。然后叫七个儿子前来挑。小弟挑走了一个最大的,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呀?孔融说:我年纪小呀,应该吃小梨,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了又问:那弟弟比你小,他却拿了一个大的呀。孔融说: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父母和来访的朋友十分惊喜,觉得孔融这么小,就知道谦让别人,真是好礼数呀!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城,后来被写进《三字经》,一直流传到今天。

第十六是淡泊,不争名利,清静自守

君子的第十六个人品,应当是淡泊。一个人是否淡泊,关键看他是否平和恬淡,不追名逐利。

淡泊,一是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二是家道清贫,也能知足常乐;三是恬淡寡欲,可以清静自守,无为而为。

蜀国丞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处在安静之地,使自己的身心也安静下来,可以使身体和心理得到休养。过惯了俭朴的日子,就没有了浪费,这样可以使自己在道德上得到修养。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净化和提升自己的志趣。不贪图热闹,心境清静安宁,才能延年益寿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淮南子·主术训》。原句是: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大意是: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拥有美德;不宁静,就不能达到远方;不宽大,就不能包容天下;不慈爱厚道,就不能安抚大众;不公平公正,就不能裁决。

第十七是迁善,闻过则喜,从善如流

君子的第十七个人品,应当是迁善。一个人是否迁善,关键看他是否能够做到改过向善,去恶为善。

一个人能够闻过则喜,及时改过而向善,去恶为善,从善如流,他就是一个具有迁善智慧的人。

《易经·益卦》说: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说:君子看见善美德行的榜样时,就及时去效仿。发现错误,就马上改正过来。

西汉学者扬雄在《法言·学行》中说:君子贵迁善,迁善也者,圣人之徒与!大意是:一个君子是很看重改过而从善的。及时改正错误,是圣人弟子的特长啊!

第十八是中正,不偏不倚,正直刚强

君子的第十八个人品,应当是中正。一个人是否中正,关键看他是否能够做到为人正直、刚强,不偏不倚。

一个人能够做到为人不偏不倚,正直而刚强,实属不易。社会上不少人,往往因为自己要谋取某种私利,而趋炎附势,狐假虎威,“看人下菜碟”,这样的人必然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更不是一个可交的人。

 (3)君子魅力别说

君子的美貌与魅力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君子,专指那些有高尚道德、有才华的男子。

如果说,美貌是先天外在美,和后天内在美的集中反映,即社会化了的美貌,这样的美貌,无疑与魅力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君子魅力二十端

如果说君子的英俊美,等于九分帅气美、九分能力美、九分品学美、九分才华美、九分儒雅美、九分平和美、九分生活美、九分从容美、九分人格美、九分气质美、九分仁爱美、九分风度美、九分豁达美、九分阳刚美、九分健康美、九分使能美(即助人自助的本领美)、九分境界美、九分和谐美、九分心灵美、九分人生美,总是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那么君子的魅力,便拥有了这美的二十端、美的二十昧,也可谓君子魅力二十美。而君子魅力的核心,是心灵美与境界美的有机结合。

这里所说的九分美,是相对而言的,不可强求,只要拥有了,七分、八分也可以呀,然而六分以下是不能成为魅力美的,十分美则是没有的。

君子的魅力,可举目而视,可意会,可言传身教,能动人心弦,在有形与无形之中,余味无穷。

君子的魅力,可以随着生理年龄的长大而深化,可以随着心理年龄的成熟而成熟,可以随着社会年龄(或社会适应能力)的增长而增长,也可能随着君子魅力二十美的流失而流失。君子的英俊美,如果没有和心灵美等社会化的境界美、人生美(包括上述除帅气美和心灵美之外的十八美)有机地结合,其先天的魅力会随着生理年龄的衰老化而行云流水般地丧失。

在其他魅力美面前,君子的帅气美,如果与庸俗、轻浮、无知和口无遮拦,行为放荡为伍,其自有魅力会黯然失色。

君子魅力的最高境界说

君子魅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有人说君子魅力的最高境界是他的本色美,即长相的英俊可人。然而君子的本色美,也具有社会化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后天的习得和习惯、努力和与时俱进的变化而变化的。君子的本色美需要不断发展着的能力美、健康美、风度美、才华美、境界美和生活美、和谐美、人生美加盟。

一位魅力四射的君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是盲目地追求个人生活的安逸与享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的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言行,是他不断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社会功能的榜样力量。

世传有的君子事业上有成,成为百姓心目中爱戴的人了,只要继续努力并保持事业上的长青树精神,他的魅力便是无可挑剔而与时俱进的,然而却因为盲目的追求、金钱上的拥有,成了非文明化的、道貌岸然的牺牲品,随之而来的是他过去的魅力、百姓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社会影响之丑丑得不可收拾,这样就堕落为庸俗不堪的男子了。

有的男子为了追求现实的名利,幻想着可以躺在经济富有的温床上,尽情享受的美梦,便去献身于某个老总、某个富姐、某个权威人士,然而到头迎来的是世人的鄙视、婚恋的叛离、被包养、被遗弃的恶运。

有的男子由于自身的美貌和迷恋,被某个魅力四射的女人占有,一而在,再而三地为自己这个所谓恋人奴颜婢膝,到头来自己的健康魅力何在?自己的自我保护魅力何在(君子自我保护魅力存在于能力美、人格美之中)?

君子魅力的最高境界,是他拥有一颗平常心。在这颗平常心指导下能够刻苦地学习,用更多的知识、能力和本领丰富自己的长相美(或补上外在美之缺),不断发挥和拓展着自己的社会功能(即扩大和保持个人发展、家庭发展、社会贡献发展的空间与作用)。

在平常心指导下,自己还能够与亲密爱人、孩子、其他亲友、邻人与同事同甘共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创造出自我实现与家庭发展、事业发展、个人社会功能拓展有机结合的一片蓝天。

在这片蓝天下安全、平和地生活着,没有冒进,没有欺骗,没有过分的奢望,只有理智之爱的生死相许,只有随遇而安、从善如流、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与时俱进,这就是平和美的追求和展现。这种平常心指导下的平和美是多么迷人,多么自豪,多么令人羡慕啊!这种平和美所引导出的能力美、健康美、风度美、才华美、境界美和生活美、和谐美、人生美是多么吸引人,多么魅力四射啊!

君子拥有了成熟的魅力美,他每天都会保持特有的神采奕奕的能力美、健康美、风度美、才华美、境界美和生活美、和谐美、人生美,悦人,悦己,美不胜收,无与伦比!
 
注:本文为北京女子国学研究工作室主编温信子原创,已经收入《胎育国学书》,版权所有,请勿发表,个人可以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善·微国学】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
微国学每日一句2015.12.23
国学经典名句18: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共读国学 | 684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孝善·微国学】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