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德道经第一章
 
 

女 德 道 经

 

 

                                                                                                                 温信子敬著

—————————————————————————————

 

 

二零一三年,我曾根据通行版《道德经》,写过《女道德经》原典版(即本识版),反映良好。

二零一七年一月,我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认为有必要根据帛书本《老子》,再写一部《女德道经》。因为帛书本《老子》,便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是据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老子》版本,不像通行版《道德经》那样,被后人更改许多处,所以帛书本《老子》最接近老子的思想原貌,其哲学价值更高,指导性更强。

《女德道经》主要依据帛书本《老子》甲本写成,因为甲本比乙本更早一些。甲本残缺部分,从乙本补全。有些通假字,如“胃”即“谓”字,则校订为“谓”字,以利读者减少理解上的误判。帛书本《老子》甲乙本是没有分章的,为了方便今天读者,则延用通行版《道德经》的分章方法,分为八十一章。每章尽量从原文中选出两字,作为章名。实在不好选择的,则采用概括的方法,选择两字作为章名。

《女德道经》原典部分,阐述的是坤学的基本哲学思想,为此,要比《女道德经》更为重要,属于坤学第一书。

《女德道经》原典版的每一章后面,都会有“注释与品读”的环节,为助读部分。若要朗读背诵,只读诵《女德道经》原典部分即可,“注释与品读”部分不必背诵。是为序。

 

女德经

上德章第一

德者,良好之品行也。上德者,最高境界之德也。拥有上德之人者,不会刻意彰显其德也,总会在默默修其德,故有其德,且可高其德也。下德者,德之下者也。只有下德之人者,往往自以为不失其德,然却往往以无德之行而劣之。

上德者顺其自然,不会自命不凡,故能无妄为,而无意自以为是也。

仁者,无私之爱也。上仁者,最高境界之仁也。拥有上仁之人者,以博爱之道而为之,无意彰显其仁也。

义者,宜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上义者,最高境界之义也。拥有上义之人者,以公正合宜之道而为之,却时有彰显其尽心尽责之义也。

礼者,履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上礼者,最高境界之礼也。上礼,以极其规范之行而为之,却无人响应,便强则于人也。

故失于道,才讲德。失于德,才讲仁。失于义,才讲礼,

薄于忠信,邪乱横行,拨乱反正之首务者,礼也。

自以为先知先觉,却为虚华之道所迷惑,此乃愚昧之最也。

是以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心地朴实,不居于虚华。人生之旅,需舍弃浅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之道也。

 

注释与品读: 《韩非子·解老》曰:“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此段话意思是说:德是一个人的内心所具有的优良品质。而“得”,则是从外部获取的。《老子》“上德不德”这句话,是说具有崇高品德的人,其精神不会游离出自身之外的。精神不外露,自身就能保全。如果自身能够保全,也就叫做“德”。“德”,就是能够得到自身。我理解:韩非子所解说的这个“自身”,可以理解为王阳明所说的“良知”。《孟子·尽心上》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其实就是是非分明的观念。如王阳明“四句教”所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韩非子接着说道:凡是德,都是以无为之道来积聚的,以无欲之道来成就的,以静下心来不考虑什么来得到安定,以不去使用来得到巩固的。如果有为、有欲,德就没有了归宿;德没有归宿,就不完全了。如果使用了,思虑了,德便不能牢固;不牢固,就没有什么功效了;没有功效则是由于自以为有德。自以为有德,往往就是没有德的表现;不自以为有德,却能够培养出良好的美德来。所以《老子》说:“上德之人不以为自己有多少美德,因此才会自觉成就出美好的品德。”

《庄子·盗跖》曰:“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 元耶律楚材 《题万寿碑阴》曰:“上德无可德,下德方记铭,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

有人认为:“上德是圣人之德,下德是君子之德,上德是‘修之于天下’的大德,此时道德融为一体,对于圣人来说,道就是德,德就是道,为就是不为,不为就是为。而君子之德,就是要尊重大道,发现大道,并学习应用大道,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从修之于身,到修之于家,到修之于乡,逐渐积累,勤而行之,等到了一言一行与大道相吻合的程度,就无限接近上德了。”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的总结,我以为:上德者,从上到下可再分有真人之德、至人之德、圣人之德、贤人之德、君子之德这样的五层次。而下德者,一般可指常人之德(凡人之德)。

关于仁,《庄子·在宥》曰:“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曰:“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帛书《老子·德经第一章》原文

通行版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攘臂而乃扔之:扬着胳膊强拉别人按礼行事。攘:音rǎng读“壤”,用手握着物体,顺着移动。攘臂:伸出胳膊,卷起袖子。扔:拉。本段大意,不外乎《女德道经·上德章》之所言。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帛书老子》先议德而后论道故当称《德道经》
老子·道经·第一章
《德道经》怎么就变成了《道德经》?发生误差的原因何在?
帛书老子读01
帛书《老子》甲、乙本与王弼本逐句对照 之 第一章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二)论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