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凝练精彩的冯世纶经方语录

发表者:赵东奇 

经方大师冯世纶教授语录(部分

1.伤寒论》之理论与《内经》之理论是两个不同体系,所以用《内经》的思想理论来解释《伤寒论》的条文是错误的。

3.伤寒论》之用药来之《神农本草经》,用后世的脏腑理论的用药思想来指导学习伤寒论用药是不行的。

4.学习伤寒论,必须是要背诵全部条文。

6.现在有人不想要辨证论治,只想辨病论治。这纯粹是害中医

7.54条,关于定时发热,汗出热不减。阴是邪气,阳是正气,正邪交战与体表,邪气大于正气就会发热。因为有抵抗力,邪气不能全胜。桂枝汤是甘温,健胃生津液,帮助正气驱邪。

8.太阳中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此为表阳证,同时汗出表示人体津液伤了。精气虚而汗出,汗出而邪不退,那怎么办?桂枝、生姜辛散打啊,加白芍、大枣酸甘养阴液补充兵力啊。服粥覆被就是后勤供给啊。这就是发汗之中养胃气增津液,驱邪扶正,保胃气,存津液啊。像小柴胡汤,驱邪扶正就要用姜枣参了

9.关于瞑眩反应的讲解: 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厥者,顽固、老讲。瞑眩现象是药达病所的一种反应,病者表就瞑眩反应小,像桂枝汤姜枣啊粥啊就是后勤供给,养津液。

10.关于舌苔和脉象只是参考主要是看症状反应。舌苔的重要性比脉象要次,在后世温病学派才重重视起来的,脉是号表里寒热虚实,不是号脏腑的。

11.经方治病啊,它不是讲的病因病机,它注重的是症状反应。

12.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它治疗身痒、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就是小发汗。小发汗是什么?这个痉湿暍病治疗风湿,就要小发汗吗,这样风湿俱去,小发汗。这个小汗出要注意,不是大汗出,小汗出让风邪、寒邪和湿一块儿出去。桂枝加荆防汤呢,荆芥、防风相当麻黄,与麻黄近似,也是小发汗、微汗,不过荆芥和防风发汗的力实际上比麻黄不相上下,麻黄力量偏大。

13.湿在表的皮肤痒,出现湿疹或风疹、荨麻疹都是一类的,经方看来这就是湿在表,属于表不解,当然就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了,或者用麻黄汤小发其汗,两个方子量用的很小。

15.不正确的发汗,引邪入里,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经常碰到,有些发热恶寒,典型的伤寒,或者是典型的中风,用清开灵啊,双黄连口服液,这是治里的药,用了后反而加重,都是有可能的。

16.便秘并非都为阳明,久病便秘,多为太阴用生白术津亏便秘,里虚寒的便秘,这时可用生白术,性温,量大有通便之功。当然,如有热象,可能合并阳明了。

17.越是复杂的病情,用药越简单,才能弄清楚。用药过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互相影响,往往干扰了你最初的辨证。

18.伤寒论的这几个方子得到启发,它这个剂量啊,不是一成不变的,伤寒论写的用什么剂量,我们就用什么剂量,桂枝用的是三钱,9克,你非得用10克不行、12克不行?那不是这样的,根据病情!因为它病轻我用6克,生石膏也是,越婢汤证少,生石膏用30克,里热重,用60克,这都有可能。所以这个,我们根据这样关于经方剂量问题就得到解决了。这几条的经验就告诉我们,临床上有什么证,用什么方,是桂枝汤证多,就用桂枝汤,剂量就多,麻黄汤证多,就用麻黄汤,越婢汤,实际上就告诉我们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之 瞑眩
凝练精彩的冯世纶经方语录[总第54期]
胡希恕讲伤寒论40条~49条
伤寒方证总结图表(附送100条伤寒临证精华)
仁心雕龙:伤寒气化六经浅析——邓杨春
【7.15】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