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诗黔治痛经体会

白雪 吴玲 云南省昆明圣爱中医馆成派传承工作室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成诗黔致力于岐黄之术40余年,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多种中医内科病证(包括疑难杂症)的治疗,尤擅长于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并因此望重杏林,笔者有幸成为成老的弟子,跟师学艺,十分敬仰成老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老师医治痛经颇有独到之处,现将笔者跟师成老治疗痛经体会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痛经的原因是由于子宫内膜及经血中的PGF2浓度升高,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疼痛。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是痛经的关键所在。

  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发病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体姿、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使子宫内膜产生收缩与缺血所致,且与分泌型子宫内膜产生的前列腺素有关。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因素繁多,或因先天不足,禀赋虚弱,肾气未盛,肝肾亏虚,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形状屈曲,颈管狭窄,或气血不足,胞脉失养,加之寒湿积于胞宫,经血外流不畅而致腹痛。

  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肌腺病。膜样痛经主要也是因内寒较甚,肾阳不足,肾阳亏虚不能宣泄肝气,肝气不舒则肝郁气滞,日久成瘀,又因阳虚温运无力,血行不畅,致经血凝滞,瘀阻胞脉,不通则痛。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痛经是因宿瘀内结,凝滞胞宫,所以经血虽下,疼痛不减。

  中医古籍对痛经的病因病机同样记载颇多:《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一》述:“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致令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冲、任之脉……风冷与血气相搏,故令痛也。”《傅青主女科》即有“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之论。《傅青主女科》亦载“盖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而作痛。”

辨证施治

  成老认为治疗痛经应辨证求因,止痛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达不到治病求本的作用。治疗疾病还需辨证求因,或补先天或补后天,或是后天先天同补,使气血津液充足,在此基础上,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清热、止痛以治标。

  原发性痛经:肝肾同补,化瘀止痛。原发性痛经病因虽多,但不外虚实两端,虚者肝肾不足,气血不充,冲任胞宫失养,所谓“不荣而痛”;实者感受寒凉,凝滞胞络,或情志不舒,气滞血瘀,冲任胞脉气血运行受阻,所谓“不通则痛”。对此采用肝肾同补、化瘀止痛之法可收效。采用自拟益气养血汤加减辨证施治: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当归15g,菟丝子30g,蛇床子20g,覆盆子30g,延胡索30g,牛膝15g,甘草6g。腰膝酸痛者加杜仲、续断;腹胀便秘者加枳实、瓜蒌;失眠者加煅龙牡、酸枣仁;双下肢水肿者加独活、泽泻;心慌者加丹参、檀香、砂仁。

  继发性痛经:破血行气,通络止痛。继发性痛经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肌腺病。中医学认为此为“离经之血”积聚成为瘀血,瘀血阻滞少腹、胞宫、胞脉所导致。故治以破血行气、通络止痛之法可收效。自拟活血定痛汤加减辨证施治:桃仁15g,当归15g,川芎15g,延胡索15g,三棱15g,莪术15g,香附15g,白芍15g,甘草6g。腰膝酸痛者加杜仲、续断;腹胀便秘者加枳实、瓜蒌;失眠者加煅龙牡、酸枣仁;双下肢水肿者加独活、泽泻;心慌者加丹参、檀香、砂仁。

典型病例

  初诊:患者杜某,女,33岁,职工,201258日因痛经半年,加重2个月就诊于我科。患者自诉曾就诊于妇科,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服用西药治疗4个月,时有痛经症状反复出现,今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而就诊于我科。患者诉每天均感少腹胀痛,以月经前期和排卵期腹痛为甚,腹痛严重时必须服用止痛药物方能缓解,且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症状每次发作均出现汗出、面色苍白、失眠、纳差等,甚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查看患者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涩。处方:桃仁15g,当归15g,川芎20g,水蛭3g,延胡索30g,甘草6g,红花20g,炙艾叶12g,香附12g,牛膝20g,白芍15g,蒲黄20g(包煎),乳香12g,郁金15g,石菖蒲2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治疗7天后复诊,患者诉疼痛较前明显缓解,仍时有少妇胀痛,未诉其他特殊不适症状。

  二诊:患者诉服前方之后不适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舌质暗,无瘀斑,苔薄白,脉涩。继续给予前方加减治疗:桃仁15g,当归15g,川芎20g,水蛭3g,延胡索30g,甘草6g,红花20g,炙艾叶12g,香附12g,牛膝20g,白芍15g,蒲黄20g(包煎),乳香12g,法半夏15g,柴胡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三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平日腹痛基本消失,仍月经前期轻度腹痛,舌质淡暗,无瘀斑,苔薄白,脉弦。继续守前方加减治疗。守上方加减调理3个月余,诸症消失。

体会

  成老强调在中医辨证治痛经的过程中,应注意辨别患者属于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从而通过舌苔脉象加以辨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通之”。这也正迎合了中医古籍中所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机。同时成老还强调痛经的发生会受精神、情志因素影响,故预防调护对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成老常嘱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禁食辛辣寒凉之品,避免受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位注射 治痛经快招
女性健康从预防生理痛开始
小心,经常痛经,可能是疾病信号!
痛经
痛经会导致不孕吗?
五彩膳食让大姨妈不再折腾女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