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章真如学术精华:滋阴法

一、滋阴疗法及其有关问题

     滋阴疗法应用范围广泛,不仅用于外感温热病,还常用于内伤杂病。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全面地考虑病人的阴阳盛衰,邪正消长情况,灵活地应用本疗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一)滋阴疗法的应用范围滋阴疗法是遵《内经》损者益之虚者补之而发展的。《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王太仆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都是补阴的法则。滋阴疗法应用范围颇广,常用的有:

    1.滋阴解表法:由养阴药与解表药组成,治疗素体阴虚,感受外邪,出现头痛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或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等证。其代表方剂如加减葳蕤汤

      2.滋阴清热法:是用滋阴药治疗阴虚发热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阴虚劳热、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形体消瘦、脉细数、舌红,形成痨瘵者有效。其代表方剂如清骨散

     3.滋阴利湿法:是治疗热邪伤阴、小便不利、尿血、口渴欲饮者,或有咳嗽呕恶、心烦不得卧,皆属阴伤。代表方剂如猪苓汤

    4.滋阴熄风法:是以滋阴为主,消除因阴虚而动风的方法。在温病后期,热伤其阴,表现为身热不甚,但羁留不退;手足心热,面红、虚烦不眠、咽干口燥、心慌神倦,手足蠕动,或抽搐、舌干绛少苔、脉细数。代表方剂如大定风珠

    5.滋阴清火法:是指直折相火过旺的方法。相火过旺表现强中、梦遗、心烦失眠、口咽干燥、口舌糜烂、目赤、耳鸣、舌红、脉细数。代表方剂如知柏地黄汤

     6.滋阴生津法:是用甘寒养阴药,滋补胃的津液耗伤的方法。温热病里热过盛,损耗胃的津液,症见口中燥渴、脉数、舌红、苔黄等。代表方剂有五汁饮

    7.滋阴清营法:是清除温热病的营分热邪的方法。热邪入于营分,以高热烦躁为主,神昏谵语、夜卧不安、舌绛而干、脉细数。代表方剂如清营汤

    8.滋阴凉血法:是清除血分热邪的方法。适用于热性病,热迫血分,血热妄行,或发斑疹、衄血、便血、舌色紫绛。代表方剂如犀角地黄汤

     9.滋阴通络法:亦称甘寒通络法,是治疗阴虚痹痛(热痹)的方法。适用于关节疼痛,得凉则舒,得热痛甚,皮肤干燥,口渴咽干,脉细数,舌红。代表方剂如滋阴养液汤

    10.滋阴补心法:是治疗心阴虚的方法。适用于心慌心悸、失眠、心烦易怒、五心烦热、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代表方剂如补心汤

    11.滋阴柔肝法:是治疗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方法。肝阴虚,表现为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夜盲、头晕、耳鸣、爪甲色淡、夜寐多梦、口干少津、脉细弱、舌淡红、苔薄黄。代表方剂如补肝汤

     12.滋阴疏肝法:是滋阴药与疏肝药合用,使肝气和畅的方法。肝肾阴虚,气滞不行,症见胸胁窜痛、腹胀头昏、睡眠不安多梦、舌上无津液、咽喉干燥、脉弦细。代表方剂如一贯煎。

     13.滋阴平肝法:是治疗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肝阴虚或肾阴虚,都能表现肝阳上亢、头昏头痛、耳鸣耳聋、心烦易怒、面部烘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脉弦细、舌红、苔黄。代表方剂如资生清阳汤[桑叶、丹皮、竹叶、柴胡、天麻(玄参代)、白芍、白蒺藜、钩藤、石斛、杭菊、薄荷、石决明、生地、甘草]。

      14.滋养肝肾法:是滋肾阴以润养肝阴,即滋水涵木法。此法多用于肾阴亏,肝木旺的证候,如头目眩晕、眼干发涩、耳鸣、口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遗精、白带、月经不调、舌红苔少。代表方剂如杞菊地黄汤。

      15.滋阴养胃法:是治疗胃阴不足的方法。胃阴虚,表现胃中灼痛,或胃中不舒、易饥或不知饥、大便燥结、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代表方剂如益胃汤

    16.滋阴润肠法:即润便缓下,老年或妇女血虚,大便燥结难解、舌红苔少、脉沉细无力,治当润肠通便。代表方剂如脾约麻仁丸。

    17.滋阴补肺法:亦称肺肾两补法。肺肾阴虚的证候是咳嗽、气上逆、动则喘气、咳血、声哑、午后低烧、盗汗、遗精、腰酸、腿软、口干、身体消瘦、舌红、脉细数。代表方剂如百合固金汤。

     18.滋阴清肺法:是治疗阴虚肺热的方法,表现为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咽喉干燥疼痛,或咽喉白膜成片、舌红少苔、脉细数。代表方剂如养阴清肺汤

     19.滋阴补肾法:是治疗肾阴亏损的方法。肾阴亏损表现腰酸遗精、口燥盗汗、四肢痿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齿牙动摇、消渴、舌燥咽痛、脉沉细、舌红少苔。代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

(二)滋阴疗法临床应用举例:

    1.慢性肝病: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或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期肝硬化。一般认为以肝气郁结为多,因两胁痛、胸脘胀闷、不思饮食、脉弦、舌淡红、苔白,这些症状是符合肝气郁结的,但多见于肝病早期,有的还合并湿热内蕴现象。

     章氏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慢性肝病以肝气郁结见证的反而不多,多见的大都是两胁隐痛,皮肤干燥、头昏、面色黧黑或不泽、口干而渴、大便秘结、饮食尚好、睡眠较差、脉弦细或数、舌赤或暗红、苔薄黄、唇红等,完全符合肝肾阴虚的表现。

     章氏认为慢性肝病的病机以肝肾阴虚为主,是因肝主疏泄,喜条达,早期若因湿热内蕴,情志抑郁,肝失条达,自易出现肝气郁结的证象,宜用疏肝理气之剂,但因时日迁延太久,肝郁化火生热伤阴,或服疏肝理气之药太多,阴津暗耗,肾水不足,水亏不能涵养肝木而出现肝肾阴虚之象。同时因阴血不足,也可出现血虚气滞,气滞血瘀等证。因此他常使用加味一贯煎(即一贯煎加郁金、白芍)以滋水涵木,并能疏肝,如兼有瘀阻,可加丹参、鳖甲以软坚化瘀。

2.热痹:痹证相当于现代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中医分风寒湿痹与热痹两大类。风寒湿痹用疏风、散寒、祛湿等法辨证治疗,用药得当,收效较快,但热痹与上述论治迥然有别。有初起关节部分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有病久由风寒湿痹转为热痹者;有过服温燥药以致伤阴化热成为热痹者。前二者为实热,后者为虚热。

      热痹无论是实热或虚热,在症状上有某些共同点,如痛势剧烈,口干口苦,全身燥热,脉象弦细或沉细数,舌赤或红,少苔或黄苔。虚热尤为顽固,实热奏效较快。实热相当于风湿热,有发热汗多,关节肿痛,或出现红斑和结节,易引起医患的注意。虚热则痛处如虎咬,皮肤干燥,肌肉瘦削,治疗很不理想,若辨证不确,甚至越治越剧烈。章氏治疗热痹,常采用甘寒养阴通络法,收效满意。其方法是:实热型以甘寒清热,和营解肌法,用桂枝白虎汤加味(生石膏90~120克、知母15克、生甘草10克、桂枝6克、白芍18克、丹皮10克、银花15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虚热型以养阴通络法,方选滋阴养液汤(方药组成见前,缺)。若久痹不愈,按本法辨证治疗,疗效较好。

3.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特点是胃脘闷痛,干哕不适,不思饮食,甚至无食欲感,是慢性胃炎中最顽固的一种,胃酸缺乏,严重影响了胃的纳食能力,还有皮肤枯皱,肌肉萎缩,舌瘦带赤,唇干齿枯,属阴虚胃痛。仲景立麦门冬汤,叶天士立养胃方,吴鞠通立益胃汤,皆为养胃阴而设,对本病均有疗效。章氏在临床上发现此病除有上述见证外,还有大便燥结,腹部胀气,如用通便的承气汤等,则越通越结;如用消导理气的平胃散等,则越导越胀;如用止痛通瘀的金铃子散、失笑散等,则越止越痛;如用健脾的六君子汤等,则越健越不思食。只有用养阴益胃之法,使阴气复,津液生,则胃气自复。

章氏根据古方立法订香砂益胃汤(由玄参、沙参、麦冬、山药、花粉、石斛、生地、白芍、玉竹、广木香、砂仁组成),便结加熟军。此方补而不腻,润而不凉,能使滞者行,秘者通,诚属胃阴不足导致胃病的有效方剂。用之临床,获效屡见不鲜。

(三)滋阴疗法与有关问题

     1.关于滋阴与补液问题:中医滋阴法与现代医学补液法(包括血液、糖、氯化钠等)有无共同之处,章氏在临床中作了一些观察。例如高热病人有汗出,口渴思饮,脉洪数,舌绛红少苔或黄苔、少津等症,属热甚耗津伤阴,急宜清热滋阴生津,此时如不用中药,而用补液法纠正电解质失调,补液后,高热很快下降,而汗出、口渴也有所改善,绛红少津的舌质和黄苔也转为淡而有津,严重出血和贫血病人给予输血后,其病情很快恢复,说明补液与滋阴虽不能完全等同,但有相同之处。可是,在某些阴虚患者身上,补液则无多大作用,例如心阴虚的病人,心悸、失眠、心慌、情绪急躁、易怒,此时必须使用滋阴养心的方药,如补心丹、生脉饮之类,方能阴复烦除,心安能眠,补液法与之相比则远莫能及。又如肝肾阴虚患者,症见头昏、眩晕、腰痛、遗精、失眠、健忘、脱发等,则必须用滋养肝肾方药,如二至丸、杞菊地黄丸等,方能阴复症除,而用补液法则完全无济于事。因此,补液虽寓有滋阴之意,但决不等于滋阴,更不能代替滋阴。同样,在紧急用药的情况下,滋阴也不能代替补液。

2.关于舌质变化与阴虚关系问题:他认为:临床上辨别阴虚和阴虚程度如何,最快而且比较准确的方法是观察舌质。一般来讲,舌质红活而润为正常舌,舌质淡为阳虚(气虚),舌质暗红带紫为血瘀,舌红少苔,临床多见的为阴虚舌。

     章氏把阴虚舌质变化的程度分为四度,即:一度:舌质红而少津,有苔;二度:舌赤或鲜红少津,舌边有齿印,舌面有裂纹,少许苔;三度:舌绛红无苔,裂纹满布(地图状),干燥无津,或舌体瘦瘪;四度:舌如镜面,光剥暗紫如猪肝。

       如果以脏腑在舌面分布区域划分,则为:舌尖赤为心阴虚,心火旺;舌边赤为肝胆阴虚有热; 舌中赤为脾胃阴虚;舌根赤为肾阴虚,肾火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综」280 个必考点 ,这就是你的救命稻草!「金牌药师出品」
每天一练习《传统医学确有专长》第六单元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
中医内科学 (主治医师)题(6)
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常用经方
阴虚证与滋阴疗法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