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者 | 协和郎景和:教我们的人永远不能相忘,从江河如世到日月经天

文 / 干玎竹 编 / 袁月

【搜狐健康】北京协和医院的手术室,一台手术正在紧张的进行中。患者是一位60岁的女性,卵巢癌术后复发,肿瘤占满了整个腹腔。

患者腹腔内粘连严重,要切除肿瘤,又不能伤及器官,这给郎大夫和在场的医生出了难题。

卵巢癌,发病率居妇科肿瘤的第三位,但病死率却为首位,这也是郎景和半个世纪以来的“老对手”。如今,只要发现时机够早,90%的卵巢癌可以治愈,但早在四十多年前,人们面对卵巢癌,不论医者还是患者,远没有现在这样镇定。

两个小时后,患者的手术成功了。郎景和完成了肿瘤的切除,他叮嘱让外科同事尽快来完成小肠的手术,减少二次损伤。

郎景和在他的自传《一个医生的故事》中如此自我剖析,“不时有人指出我的宽容,诸如‘和事佬’、‘抹稀泥’、‘搞平衡’之类,说不清是褒是贬。我不喜欢背后议论,更不爱背地里说人坏话,我欣赏开诚布公,喜欢坦率直言。那有些喧闹拥挤的门诊,那充满浓烈消毒药味的病房,那宁静的、透着某种神秘气氛的手术室更让我贪婪。”

郎景和的办公室,挂着一张画像。他说“某种意义上,这个人,影响了我的一生”。这个人,就是中国第一代妇产科专家,郎景和的老师,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

55年前,为了那些对妇产科疾病一无所知的妇女,刚进入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的郎景和,留在了妇产科。而这就让他碰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林巧稚。

林巧稚的一生颇为传奇。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她没有自己的孩子,终身未婚,却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她家里的电话一直放在床头,见证了她无数个不眠之夜,林巧稚曾说 “我唯一的伴侣就是我床头的那部电话,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她不希望产妇阵痛时去抓冰冷的栏杆,总是会主动伸出温暖的手。当郎景和进入妇产科时,林巧稚已经六十三岁。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发表了讲话(同期)大会闭幕前,由播音员宣读了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他在讲话中欢呼:“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同年,国家开始选拔公派访问学者出国。西医在中国落地不过几十年,一批医学家把目光投向国外,郎景和也不例外。

但1980年,林巧稚的身体却出现了大问题。她患了脑血栓。在缠绵病榻的三年中,常人无法想象,林巧稚居然完成了一部50余万字的著作《妇科肿瘤》,这浓缩了一个老人毕生对女性的关切与同情,也记载了她为医学事业所贡献出的最后一份力量。

1983年4月22日清晨,82岁的林巧稚在睡梦中离世。梦里,她呢喃道“快拿来,产钳,产钳”。护士拿来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几分钟后,她的脸上露出了平静的微笑,此生最后一句话便是“又是一个胖娃娃,真好”。

教我们的人,永远是我们的底色,

从青出于蓝,到青胜于蓝。

教我们的人,永远是力量的源泉,

从托扶的双手,到坚实的双肩。

教我们的人,永远是闪烁的明星,

从扑朔迷离,到勇敢向前。

教我们的人,永远不能相忘,

从江河如世,到日月经天。

——郎景和 《永远记着老师》

1984年,老师去世后,44岁的郎景和第一次出国,去往挪威。他此去,是为了寻得一个答案,如何能够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水平,为患癌女性争取更多的存活可能。这也是林巧稚生前,极为关心的。

这次出国,郎景和带回了淋巴造影技术,这项技术在当时,立即为卵巢癌的治疗打开了新局面。

郎大夫的妻子华桂茹也是北京协和医院的教授,1964年,新中国的高等教育部在白求恩医科大学的600多名毕业生里,选拔出了15名学生,将他们派往当时的医学圣殿——北京协和医院。这其中,就有郎景和和华桂茹。

虽然已经年近八旬,但郎景和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周末,经常要赶往各地出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宫颈癌的筛查。

林巧稚五岁时,母亲患宫颈癌离世。亲眼看着母亲因无法医治,在无奈中死去,林巧稚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第一次萌生了当一名医生的想法。她不但选择了妇科医学之路,还记住了那个威胁妇女健康最顽固的敌人之一——宫颈癌。

1956年,林巧稚最先提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建议以宫颈癌为突破口,开展妇女医学普查运动。她带着助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普及癌症的危害和普查的意义,同时,她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的妇女宫颈涂片检查,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宫颈癌的筛查让林巧稚看到了庞大的患病人群,但以当时的条件,宫颈癌的治疗手段依然有限,这也成为林巧稚一生最大的一个遗憾。

直到2000年,一个转折出现了。

腔镜、内镜技术的发展也为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郎景和开始完成当年未完成的筛查,并开始研究什么是适合中国女性的筛查方案。

四年的时间,郎景和不仅拿出了适合中国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希望将其作为范本,向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推行。

1993年,林巧稚去世十年之后,郎景和辞任协和副院长,回到了妇产科。这一次回来,郎景和再也没有离开过。

郎景和深情地回忆,“我们每年都要开会纪念林巧稚大夫。也许,现今很多医生都没有见过林大夫,但大家都会感觉到她的存在。这使我想起一位城市市长的墓碑,上面写道:‘如果你想寻找他的纪念碑,就请环顾你的周围。’林大夫永远在我们周围,林大夫永远在我们心中。”

每年的林巧稚学术论坛,三天的时间,郎景和都会全程参与,在会场一坐就是一整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巧稚简介
一份几十年前的病历刷遍朋友圈,她一生未婚未育,告诉你什么叫医者仁心
郎景和:“医学最终应该归隐于哲学”
卵巢癌、子宫颈癌治疗方
卓越医学家林巧稚(厦门掠影18)
林巧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