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是在"假学习"还是真读书?3招教你快速榨干一本书的所有知识,避免低效阅读
userphoto

2022.12.08 浙江

关注

今日话题:如何读懂读透一本书

来自知乎的一篇回答,对原回答内容有所改动,想阅读原内容的话,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原问题:什么样的读书方法才能快速榨干一本书的所有知识,避免低效阅读呢?

原问题描述:经常有这种感觉:每天花上一小时,读几十页书,告诉自己「我在学习」。但却一次次发现,读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常常要反复重读。这样的阅读是低效的,那么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回答:

确实,有这样情况的人真的非常多,每天让自己忙忙碌碌,每天在“读”书,就感觉自己很努力了。这其实是一种“假学习”。

但真的就有很多人,满足于这种“假学习”的状态,只要自己一直在“学习”,就觉得自己是努力上进的……但实际上呢,“学习”了很长时间,却一无所获,内心反而空虚得很,迷茫得很。

好的,回到正题,我们来说说阅读。

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是,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读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阅读目的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消遣,娱乐

一类是获取知识,获得信息

消遣性阅读非常随意,就是为了放松,娱乐,说得直白点就是打发时间,所以会更在乎这本书是不是有趣味性,怎么读法,读的速度,都不是特别讲究。

而以获取知识,获得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则不同。必须带着问题去读,读的过程中要有思考,也需要摘录重点,甚至做笔记。

提到摘录和做笔记,就必须要说一说,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不同了。

我主要是写书评,那读书就是必须的了,纸质书和电子书我都读,最近两年读电子书会相对多一些。有时候买了纸质的,我也会去阅读类APP上看看有没有电子版的,和纸质的一起同步阅读。

而阅读方法呢,也有很多,根据不同的书籍,不同的需求而不同。

比如精读,有些内容,章节,字句可能需要多读几遍,反复琢磨,而有些部分不是那么重要的可以泛读,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快速泛读太功利,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

比如读工具书,有方法论的书,比如一些职场、个人成长,励志类的书籍,大多数时候是没必要逐字精读的。

其实读书掌握要领,读起来就能事半功倍。


读书的“二八法则”

大家都知道“帕累托法则”吧?,也就是“二八法则”。

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在1906年的时候,提出了著名的关于意大利社会财富分配的研究结论: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这个结论对大多数国家的社会财富分配情况都成立。因此,该法则又被称为80/20法则。

实际上,这个法则普适于很多事物,比如我们做销售的话,应该重点关注和维护的是能给自己持续带来最大量订单的客户,而通常这类客户占到所有客户的20%。也就是说,在销售里,能带来最大利益的是20%的客户,其余的80%的客户是不必花特别多的精力去维护的。

这个法则也适用于读书。

我们先了解下一本书的内容构成。不论什么样的书籍当中,不论是整本书还是书中的段落,章节,基本上文字语言都是由20%的重点加上80%的次要内容。

这些“次要内容”起着联结的作用,承上启下,把所有文字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起来,才完成一本完整的图书,有了这80%,内容表达才全乎逻辑,才让人读得懂。

但在实际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也会同步运转,在眼睛扫描文字的同时去理解所看到的文字。

而这个过程是可以训练的,帮助我们快速理解内容。

基本上只要我们拥有小学、中学的语文基础,我们就可以跳过80%的“联结性”文字,直接捕捉20%的重点内容,实现快速阅读。

那这20%的重点内容怎么“捕捉”呢?

一般来讲,一个段落里,重点内容是第一句或前两句,以及段落最后一句。重点句放在段落中间的情况极少。所以如果我们把每个段落的这些重点句找到了,那整本书的重点也就找到了。


对角线阅读法

作家阿城先生有个阅读法---对角线阅读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眼睛在快速浏览页面的时候类似电子扫描,那在对角线阅读法中,我们的眼睛是从一页书的左上角开始,差不多是斜着(45度角)向右下角扫描。通过这种方式来扫描整页的内容。

阿城先生解释了对角线阅读法的具体步骤是:

在一页内容里,左上角选取一个词、中间选取一个词、右下角选取一个词,这样对整页的内容有个初步的、基本的判断,中间那些修饰性的词,起连结作用的词都略过去。你没有读过的信息就会自动跳出来,你会发现,很可能这一页其实就只说了一句重要的话。

大家看到没有?对角线阅读的核心逻辑其实就是二八法则。


便利贴笔记法

那阅读的时候要不要做笔记呢?当然要,必须要。

接下来分别说下我的纸质书和电子书做笔记的方法。

读纸质书的话,我会用便利贴来做笔记,在便利贴上写下:

1.书名

2.作者

3.日期

4.页码

5.重点内容摘录

6.感悟或者我自己的想法

这是我最近几天在读的书《自知》:

有了这些笔记,在我需要写书评的时候,我就把所有的便利贴笔记放到一起,一张一张去整理,分析,梳理书中内容主线,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来写作书评。

一篇书评写完以后,这些便利贴我也不会扔掉,还会按页码夹在书里。在下一次再读这本书的时候,可能又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增加一些新的笔记,那么,很可能又会写出一篇新的书评。


电子书笔记

那电子书呢,阅读的时候做笔记就更不可少了。其实电子书做笔记更为方便,整理笔记的时候也非常便捷,可以导出到文档里,写书评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调用。

基本上市面上的阅读类APP,大部分基础功能都是差不多的,比如划线、复制、写想法、分享笔记、导出笔记等功能都一样。

以我常用的微信读书APP举个栗子:

读到喜欢的句子,长按就可以划线,划出重点字句后,还可以复制、写想法,感悟、分享书摘等等。

(《小王子》笔记截图)

有些不太懂、不认识或者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字词句,可以使用查询功能,实现书内搜索、书城搜索或搜索引擎查询。

(《小王子》笔记截图)

读完一本书,想要查看笔记的时候,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是:通过下端菜单栏中的鹅毛笔图标进去笔记,可以一键操作导出笔记。

另外,还可以查看热门划线,看其他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写下的笔记,在相应的内容点进去还可以跟笔记作者和笔记下面的评论者互动,留言评论。

总的来说,电子书确实有很多非常好的功能,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阅读效率。

读电子书的话,我在写书评的时候,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导出笔记,同时,阅读热门划线内容,也能了解其他人关于这本书的更多想法,为自己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

所以总体来讲,电子阅读还是有很多便利的。

当然啦,阅读本身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所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习惯,纸质书也好,电子书也好,都只是文字的载体,传播文字的方式,途径而已,所以只要是能够通过阅读给自己带来好处,哪种方式都可以。

有些人可能会说,电子书更容易伤害眼睛,有损视力。

其实这种想法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如同切菜的时候菜刀砍伤了手,你怪菜刀却不认为自己使用不当一样。

真正的重点在于你自己的用眼方式,不论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保持好的阅读习惯,坐姿,使用合适的光线,保证健康合理的阅读时长,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眼睛是不会受到伤害的。


今天依然是人像,我发现,人像的难点在形状较为复杂的器官,比如耳朵、手部。可能因为耳朵有较多皱折的关系,手指呢有时候非常模糊,甚至会画出六根指头来,挺吓人的,所以我都不敢放全身的,不知道是咒语(指令)需要优化,还是AI还需要升级。

大家来找茬,今天的人像哪里不对?来评论区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惊喜,发现了一个看书做笔记的利器
解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一本让我前后印像两极的书
怎样做笔记(或怎样读)才能将书为己所用?
喜欢纸质书不喜欢电子书的人,很可能有这三种心态
如何阅读一本书?4步榨干书的价值
(134)电子书、阅读者的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