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的兴盛



京杭大运河的辉煌是在明清时期。明代每年经运河北上的漕粮有400万石,漕军12万人。明代承元之制,明太祖朱元璋设漕运使。为了加强漕运管理,又以武职重臣执掌漕运及相关事务。


在中央,初置京畿都漕运司,以漕运使主之。后废漕运使,置漕运府总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始设漕运总督,与总兵官同理漕政。漕府领卫军十二总共十二万七千六百人,运船一万一千七百只,另遮洋总(海军)七千人,海船三百五十只,专职漕粮运输,称为运军。


在地方,以府佐、院道和科道官吏及县总书等掌管本地漕事。中央户部和漕府派出专门官员主持各地军、民粮船的监兑和押运事宜。州县以下由粮长负责征收和解运。粮长下设解户和运夫,专供运役。



明代经历了由海运改为漕运的过程。起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时,以海运为主。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重开会通河以后,依托京杭大运河,将有元一代的海运改为漕运。“自成祖迁燕,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定制”。


所谓支运,是指在京杭大运河的沿线设淮、徐、临清、德州等仓。各地将漕粮就近运交粮仓,然后由官军分段运送。当是时,由淮安至徐州,徐州至德州,德州至通州,节节运送,每年四次,一年运粮三百余万石。


所谓兑运,是指江南百姓运粮入仓。往返时间约需一年,因为存在误农误时等原因,遂于宣德六年(1431年)规定各地百姓将粮运至淮安、瓜州等地,兑于卫所官军,然后由官军押粮入京(按,有不愿兑者,可任其自运)。



所谓长运,是指成化七年(1471年),朝廷令淮、徐、临清、德州四仓实行支运的漕粮全部改为在码头就近交兑,然后,转交官军专门运输。从此,长运成为定制。经此,明代的漕运遂成定制。




漕运支撑了国家财政收入半壁江山。“京师根本重地,官兵军役,咸仰给予东南数百万之漕运”,京城的文武百官、王公贵族、旗官兵及其家属,构成庞大的消费集团。


“京师控天下,上游朝祭之需、官之禄、主之廪、兵之饷,咸于漕平取给。”漕运在清政府财政收入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是7000万两白银,漕运实现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漕粮为军国重务,白粮系天庾玉粒”。故清代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运河河道的治理和沿线漕运的管理。


漕运最高长官为漕运总督,驻淮安。下辖各省粮道及押运、领运诸官。为确保漕运无误,于淮安、济宁、天津、通州运河沿线设置巡漕御史,稽察本段漕运。此外,淮安淮北沿河置有镇道将领,以催促入境漕船前行;在镇江与瓜州的南漕枢纽处,由镇江道催促,同时由总兵官(后改为副将)巡视河岸,协同督促漕船过江。清代统治者对漕运和运河河道的治理非常重视,如康熙亲自在淮安的码头镇玉坝村担土采石。为了保证漕运的安全,清政府每年要拨1000万两白银用于治理河道淤塞。


唐宋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漕运愈发显得重要,明清时期漕运更是成为封建王朝重要的生命线,运河作为漕运的载体,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来源:中国运河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化报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沿岸这么多的城市,到底哪个是真正的运河之都?是济宁吗?
千年漕运:留给江苏的丰厚积淀
东西大运河的形成和两淮运段的修治
谈谈京杭大运河的几个冷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