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張良無後 因果報應
張良無後 因果報應
張良、陳平都是漢高祖的謀臣,二人聰穎敏達,工於心計,為西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們做事太絕,其結果是兒孫們遭到上天的報應。
陳平曾坦白的說:「我這個人狡黠多謀,這與道家倡導的無為思想,不相符合。」但他還算是個明白人,言談之中,時常透出一絲悲哀:「我的後代,看來算是不行了,因為我一生中作孽不少。」到了他曾孫這一輩,果然落到了抄家的地步,正應了他自己的預言。
比起陳平來說,張良的風骨節操,要好些。就人際關係而言,他沒有過多的算計別人。只是漢高祖劉邦偶而採納了他的謀略建議時,世上的刀下鬼才倍增而已。
張良性格剛烈,年輕時,為了報殺父、兄之仇,他與大力士攜帶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錘,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雖未成功,但張良的「這一錘」,確成了「千古頌」。為了達到滅秦的目的,他投靠了劉邦,殫心竭慮,運籌帷幄。
劉邦在向咸陽進軍途中,在蟯關(今陝西商縣)遇到了秦軍頑強的抵抗。張良向劉邦進言:「秦軍銳氣正盛,不可強攻。應堅壁不出,消耗對方。」後來,秦軍久攻不下,人心渙散,糧草匱乏,派人向劉邦求和,願意投降漢軍,張良表示反對。他對劉邦說:「人降心不降,將來必成後患。不如乘勝追擊,斬盡殺絕。」
劉邦採納了他的建議,縱兵擊秦,秦兵大敗,死傷枕籍。最後連降兵、傷兵,也不放過。從這一點來看,張良太不應該了,做得十分過分。這件事,漢高祖劉邦有一定的責任,但張良應負全責。
楚漢相爭,雙方都感到疲倦。項羽提出,自己願意帶兵回江東,與漢主平分天下。張良又勸說漢王:「放走項羽,無疑是放虎歸山,大王應乘勝追擊,且不可養癰遺患。」按理說,張良為了劉邦出些主意,也無可厚非,但也折射出張良的心態:絕狠。
張良死後,僅僅十年,張良的兒子,便被褫奪封號。至此之後,張良家族再也沒有得到加封。張良的後代和陳平後代的命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陳平、張良做事太狠,大難殃及兒孫。後世之人,不可不戒。(事據宋代洪邁《容齋隨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爲孩子多積點兒福報
宽心做人,舍得做事
孩子懶惰怎麼辦 | 幸福錦囊
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心
清醒做事,糊涂做人!
讓孩子種自己的福田,天道不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