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孩子的好故事:中華五千年演義(18)官渡之戰
教育孩子的好故事:中華五千年演義(18)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

大漢天朝,經三百餘年,奠定該朝留予千秋萬代之「內道外儒」、「天人合一」漢文化本質,並傳播大中華文化於域外,創世主安排使命完成,謝幕在即,氣數已盡。天意當此,遂有一代英雄轉生世間,成就後續大業。三國時期,天下紛亂,英雄輩出,曹操、諸葛亮、周瑜、劉備及孫權等英雄人物,各展風采,相互競逐,共同演繹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歷史大戲。
我們先講一講曹操的英雄故事。

曹操氣魄雄偉,胸懷坦蕩於世間:「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誅叛逆,兵征天下,王者治國,叱吒風雲,顯治世整亂之雄風;晝講武策,夜論經傳,登高必賦,義薄雲天,展震爍古今之豪氣。

曹操知天助漢室,雖然蕩平天下,仍然以大事小,效古人知必死而守義。救濟蒼生,匡正漢室,抑豪強,興屯田,修水利,明法度,尚節儉,力保漢祚又得延續數十載。

少年英雄,聲名遠播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現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公元155年)生於顯赫官宦家庭,祖父曹騰年輕時做黃門侍郎。漢順帝時,升至大長秋(皇后官屬之長,宦官中最高位)。順帝崩,沖帝、質帝在位均不及一年,曹騰說動外籍梁冀迎立桓帝劉志,被封為費亭侯。曹嵩為曹騰之子,由司隸校尉,擢拜大司農、大鴻臚,後來官至太尉。

曹操乃曹嵩長子,少年時極機警,好行俠仗義,精騎術和箭法,與袁紹、張邈等為友。少年時曾行刺掌權行惡奸人,事不成。之後博覽群書,嗜好兵法,後又注孫武十三篇,以「能明古學」著稱。

曹操十二歲時,長史何顒見之說:「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橋玄以極具遠見並長於識人著名。曹操十五歲時,太尉橋玄對他說,如今天下將亂,非有命世之才不能拯救這個社會。能夠平定天下者,恐怕只有你了。又把自己妻子和家屬托付給曹操。(「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吾老矣!願以妻子為托。」)曹操聲名益重。司隸校尉李膺之子東平相李瓚彌留之際對後人說:「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

執法嚴明,權貴畏懼

熹平三年(公元177年),曹操年二十,舉孝廉,任京師洛陽北部尉。上任伊始,造五色棒,懸挂縣門左右各十多根,聲明如有人敢觸犯禁令,不避豪強,一概棒殺勿論。蹇碩乃靈帝寵幸宦官,其叔父違禁夜行,曹操下令立即處死。京師震動,無人敢犯,名遂鵲起。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曹操任濟南國相。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權貴,貪贓枉法,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雷厲風行,即時奏免八個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

天下大亂,奮起義師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一月,董卓為相國,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帶劍上殿,專擅朝政。

董卓表曹操為驍騎校尉。曹操判定董卓終必覆敗,不從,變易姓名,逃離洛陽。董卓派兵追捕,通告捉拿。曹操經中牟(河南中牟縣)時,被懷疑而拘。功曹心知是曹操,向縣令進言釋放之。

曹操東歸至陳留(兗州境內),陳留孝廉韂茲以家財資曹操起兵。義兵討伐董卓,曹操豎起招兵旗幟,上書「忠義」,集五千人馬,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堂弟曹洪、曹仁等於此時投奔曹操,日後均為曹操帳下大將。

同時興兵討伐董卓的人還有很多,但他們對攻打董卓都畏縮不前,卻為了利益自相殘殺。袁紹脅迫韓馥讓出冀州,自領冀州牧。袁紹、韓馥欲立北方的幽州牧劉虞為主,袁紹私下連皇帝印璽都刻好了,曾於座中向曹操炫耀帝璽。此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不久,董卓被呂布刺殺,但黃巾軍又起。青州百萬黃巾軍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迎擊黃巾軍,被殺。陳宮獻策曹操自領兗州牧;濟北相鮑信迎曹操領兗州。

奉天子以令諸侯

早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底,治中從事、陳留人毛玠向曹操進言,提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興平三年(公元196年)曹操拜謁獻帝,天子假曹操節鉞,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洛陽殘破,董昭等進言曹操遷都至許,並讚揚曹操興義兵以誅暴亂,迎接天子,輔佐王室,此五伯之功也!

八月,車駕出轘轅而東,曹操遷都許都(今河南許昌東),獻帝親自到曹操軍營封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自天子西遷,朝廷日亂,以致民人相食,州裡蕭條荒涼景象,至此方得改觀,宗廟社稷制度始立。曹操掌軍政大權,總攬朝政,改興平三年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天子拜曹操建德將軍,後遷鎮東將軍。

從此,曹操盡收豫州之地,奉天子以令諸侯,關中諸將望風服從。

唯才是舉,大膽用人

曹操先後征張繡,討袁術,伐呂布,兼併各州。但統一全國要面對一個巨大的障礙——袁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兼併公孫瓚,據黃河以北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封號烏桓,北無後顧之憂。袁紹以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並三州,自擁精兵十萬、騎萬匹欲南向以爭天下。時曹操主豫、兗二州,兵不足兩萬,北有袁紹大兵壓境,南有張繡、劉表不肯降服,東有劉備聯紹,東南孫策蠢蠢欲動,西有關右諸將觀望。

將作大匠孔融認為袁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為之謀,勇將顏良、文丑統其兵,恐怕難以取勝。曹操謀士荀彧、郭嘉則看好曹操。郭嘉認為曹操有十勝袁紹有十敗。第一是道勝,紹「繁禮多儀」,曹操「體任自然」;第二是義勝,紹「以逆動」,曹操「奉順以率天下」;第三是治勝,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第四是度勝,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曹操「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第五是謀勝,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曹操「策得輒行,應變無窮」;第六是德勝,紹沽名釣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與有功者無所吝」,忠正遠見務實士人「皆願為用」;第七是仁勝,紹「婦人之仁」,見人飢餓,恤念之情形之於表,而對於自己見不到者,則「慮所不及」,曹操對於小事或有疏失,對於天下大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第八是明勝,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曹操「御下以道,浸潤不行」;第九是文勝,紹是非不分,曹操對於正確「進之以禮」,不正確「正之以法」;第十是武勝,軍人恃之,敵人畏之,紹「不知兵要」,曹操「用兵如神」。曹操胸有成竹曰,袁紹地廣糧豐一切為吾所備。

當時有人經歷過袁紹、劉表和曹操,評價袁紹不能用人,劉表有人不知如何使用,曹操收天下豪傑為己用,所以橫行天下。袁紹雖兵多,「然有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劉表雍容荊楚,坐觀時變,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車即繕其甲卒,收其豪傑而用之,以橫行天下;及平江、漢,引共賢俊置之列位,使海內回心,望風而願治,文武並用,英雄畢力,此三王之舉也」。(《三國誌?魏書?王粲傳》)

曹操胸懷博大,氣度恢宏。曹公認為劉備是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因此,他對劉備十分敬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曹操謀士程昱、郭嘉等,幾次提醒趁機殺掉劉備,可曹操只回答一句話:「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心,不可。」(《三國誌?武帝紀》)

建安三年,曹操在兗州,任用畢諶,後張邈叛,將畢諶母、弟、妻劫去,曹操對他說,你老媽媽在那裡,可以離開。畢諶立即叩頭,說自己決不離開,曹操感動得流淚。「諶頓首無二心,公嘉之,為之流涕。」然而畢諶還是悄悄離開了。及至討平張邈,畢諶被捉,大家都為他性命擔心。曹操說,能孝順親人之人,怎會不忠於君主?不僅沒有殺畢諶,反任為魯相。

魏種本是曹操推薦之孝廉,張邈攻陷兗州時,曹操說,魏種不拋棄我。豈料魏種卻投降了。及至打敗張邈,魏種被擒,曹操並沒有殺他,說:「唯其才也」,「釋其縛而用之」。楊阜稱曹操「能用度外之人」。(《三國誌?楊阜傳》)

涼州從事楊阜奉涼州牧韋端出使許都,逢曹操袁紹對峙,回涼州後告關右諸將曹操雄才遠略能濟大事。關右諸將于是中立於曹袁之爭。曹操用衛覬鎮撫關中。
官渡之戰,統一北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八月,曹操進軍黎陽,東郡太守劉延屯白馬,準備抗擊袁軍。九月,分兵守官渡。袁紹派使者到穰城遊說張繡夾擊曹操,張繡謀士賈詡以袁紹兄弟尚不能相容怎容國士而絕之。賈詡勸張繡歸從曹操,繡以殺子之仇不能決。賈詡認為曹操有霸王之志,必將釋私怨而明德於四海。十一月,張繡率眾降曹操,曹操執手歡宴,更為子均取繡女,拜張繡揚武將軍,封列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車騎將軍董承與劉備等謀誅曹操,事機敗露為曹操所殺。劉備先離許都後殺徐州刺史車冑,聯袁抗曹。曹操突發奇兵東攻徐州破劉備,劉備遠走投奔袁紹。曹操復攻下邳,關羽降,曹操禮之甚厚。曹操回軍官渡。

二月,袁紹發布討曹操檄文,派顏良圍白馬,自率大軍抵黎陽。四月,曹操採謀士荀攸「分其勢」之策,至延津佯裝渡河攻袁紹後方,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率輕騎襲白馬,顏良猝不及防,張遼、關羽率先進擊袁軍,顏良被關羽斬殺。曹操揮大軍衝殺,袁軍大敗潰散,白馬之圍遂解。曹操徙民循河西退,袁紹率軍渡河追擊。至延津南,曹操令騎兵解鞍放馬,將輜重丟棄。文丑與劉備帶五千騎兵追至,袁軍搶奪輜重,陣型混亂。曹操以五百餘騎,乘機突擊,文丑死於亂軍之中。袁軍銳氣大挫,曹操還軍官渡,袁紹進軍陽武。

關羽因功被封為漢壽亭侯,羽聞得劉備在袁紹處,即拜書曹操告辭。左右請追之,曹操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曹操寬宏大度,為成就劉、關、張英雄三結「義」,「義」釋關羽,縱關羽千里走單騎,重歸劉備於袁軍。其中,關羽挂印封金,重義輕利,秉燭達旦,重義絕色,過五關,斬六將,成千古美談,百世傳唱。若無曹操大「義」在先,劉、關、張又怎能圓滿演繹為後世人稱頌英雄結拜之「義」?

八月,袁軍主力逼近官渡,連營數十里,曹軍立營與之對峙。袁軍起土山箭射曹營,曹軍制霹靂車發石擊之;袁軍掘地道進攻,曹軍在營內掘長塹相抗。兩軍相持,曹操兵少糧缺,處境日艱。曹操寫信給荀彧,準備退守許都。荀彧回信說:「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三國誌?魏書?荀彧傳》)曹操採納荀彧建議堅守待機。

此前孫策所向披靡,誅英豪雄傑,初定江東。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孫策準備發兵偷襲許都。聞此曹營人心動盪,郭嘉則泰然自若料定孫策必死於刺客之手。後孫策因許貢門客為主人報仇,中箭後數日而亡,許都有驚無險。

十月,袁紹令大將淳於瓊率兵萬人押送大量糧草,囤積在袁軍大營以北四十里烏巢。謀士沮授勸袁紹增加烏巢守備兵力,另一名謀士許攸勸袁紹趁曹軍後方空虛直取許都,紹不採納。許攸降操,操「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曹操採攸計親率五千精兵夜襲烏巢四面火攻。袁紹棄張郃重兵先救烏巢之策,只派輕騎援瓊,令張郃、高覽率重兵猛攻曹營,曹營堅固不下。曹操勵士死戰,大破烏巢袁軍,殺淳於瓊,焚燒其全部糧草。聞烏巢失守,袁軍頓失鬥志,張郃、高覽率部降操。紹大軍崩潰,袁紹與袁譚僅率兵八百渡河逃回河北,七萬袁軍盡滅。冀州多郡舉城邑降操。袁、曹官渡之戰作為以弱勝強之經典戰役名留青史。

曹操處境緊張時,其手下不少人和袁紹秘密商談,曹操勝袁紹後,來往書信都被繳獲,曹操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令皆焚之。曹操命人將書信一把火燒掉,不計前嫌,以國家之「義」為重。此大「義」所至,非個人恩怨所能揣度,更令眾人心服口服。

桓帝時有黃星見於楚、宋之分。遼東殷馗善觀天象,言五十年後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三國誌?魏書一》。曹操破袁紹,天下莫敵,正和其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細說三國]八 袁、曹之戰
三国历史年份
東漢三國之官渡之戰
卷六十三 漢紀五十五
6000字长文深度解读曹操,一个被误解了1800年的盖世英雄
三国人物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