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象
​脉 象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足太阴散其精华,化生气血,上归十[于]肺,游溢经络,现于气口,是为脉。气口,即手太阴肺经之动脉,在太渊之分。
气血周流,内而灌溉五脏六腑,外而煦濡五官几[九]窍,四肢百骸,皮肉毛发。所以五脏六腑之坚脆,五官九窍之通塞,四肢百骸之刚柔,皮肉毛发之荣枯,无不形之于脉。《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乃至理明言。
天地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入[人]与天地相应,所以人之脉象,与四季相应,箍四季寒热温凉而变化。阳气主生长,故脉现升浮,所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阴气主收藏,故脉现沉降,所以秋之脉降,冬之脉沉。升降浮沉,随时令而变化,毫发不爽。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天地之变,阴阳相应……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春曰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曰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曰下肤,蛰虫将去,冬曰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仲景曰:春弦、秋浮、冬沉、夏洪,亦然。弦者,浮升之象;洪者,浮之极;浮者,金气方收,微有降意,而未遂沉;沉者,降之掇。概而言之,春脉沉而微浮,夏脉全浮,秋脉浮而微沉,冬脉全沉。
肺主气,而朝百脉,故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故气口为脉之大会,十二经气血之盛衰,悉现于此,所以独取气口,可察五脏六腑。故《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所以气口独为五脏主也。
气口即寸口,分寸、关、尺三部。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为阴阳之中气。心与小腑[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肝与胆,候于左关;脾与胃,候于有[右]关;肾与膀胱,候于两尺;三焦、心包,均属相火,随水下蛰,所以亦候于两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五脏属阴在里,六腑属阳在表,属性不同,故脉象亦异。浮取而得之者,为腑脉,多现数象,沉取而得之者,为脏脉,多现迟象。所眦[以]然者,阳外而阴内也。仲景曰: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即是此意。
腑气内交,脏气外济,则阴平阳秘,脉象调匀,不浮不沉。寸脉本浮,一交秋冬,则现沉意,尺脉本沉,一交春夏,则现浮机。腑病则其气不内交,故脉但浮而不沉;脏病则其气不外济,故脉但 沉而不浮。
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五脏之气,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附之于胃气乃能至。有胃气之脉,曰常脉。常脉之象,不浮不沉,不丈不小,来去从容,细长和缓,有神有根,呼吸定息,脉来五至。肝脉弦,脉来软弱轻虚以滑,端直以长。心脉洪,脉来浮大,来盛去衰。肺脉涩,脉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肾脉况,脉来沉细以搏。脾脉缓,脉细濡缓,不疾不徐来去从容。如是者,均谓之常脉。得常脉者,为平人。
若邪气盛而精气衰,胃气败竭,四维失养,脉无胃气,则真脏脉独现,或弦,或钩,或毛,或石,而均坚硬不柔。真脏脉现,病多危笃,难以救挽。所以然者,脾胃为后天之本,四维之母,母气亏败,子气必虚,故脉现真脏。脉以胃气为本,故前人渭: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细脉为肾之本脉细濡脉为脾之本脉。肾为先天,脾为后天,先后天之气旺,则脉现细濡。换言之脉细濡脉为有胃气之脉,亦即常脉,所以平人之脉,均脉细濡之象。脉现细濡,虽病也较易治,预后亦佳。若先天之气衰,则脉之细象不显,若先天之气绝,则脉之细象不现;若后天之气衰,则脉细濡象不显,若后天之气绝,则脉细濡象不现。脉不脉细濡,即是无胃气之脉,真脏之脉,多属危候,或为不治之症。
五脏之脉,心肺均浮,肝肾均沉,脾胃居浮沉之间。所以然者,心肺属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肾属阴,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胃居中,处阴阳之间,阳浮而阴沉,故其脉居浮沉之间。人身之阳主潜降,阴主上承,故阳脉虽浮,而内含降意,所以浮而微沉,阴脉虽沉,而内含升机,所以沉而微浮。沉而微浮,所以阴不下走,浮而微沉,所以阳不上越。若寸脉但浮而不沉,为阳气上逆,听[而]不下交干阴,若尺脉但沉仰不浮,为阴血下陷,而不上交于阳,则水火分离,上热而下寒,诸症丛生。升降阴阳之权,在于中土,上[中]气冲和,则脾土左升,肝肾亦随之温升,而化清阳,胃土右降,心肺亦随之清降,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所以寸脉浮中而有沉意,尺脉沉中而含升机。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而胆随胃降,木气畅遂,而不郁滞。风为百病之长,肝为五脏之贼,内外感伤,多因土虚不能达木,致使木气郁遏,疏泄不遂,乘其所胜,侮所不胜,变化乘除,百病丛生。
木邪横侵,克伐中土,则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两关之脉,则现大象。肝脾郁而不升,则大脉现于左关,胆胃滞而小[不]降,则大脉现于右关。戊土不降,碍甲木下行之路,胆木势必逆升,化生相火,火性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刑,清气郁蒸,而生上热,致使肺失清肃降敛之常,则右寸脉大。已土不升,碍肝木升发之路,生意抑遏,势必下陷,癸水澌寒而不温,则左尺脉大。肺金上逆,而不降敛,致使君火失根而上炎,则左寸脉大。肝木下陷,而行疏泄,致使相火陷泄而不藏,则右尺脉大。
大为有余之象,有余则病,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大则病进。黄元御曰:大则病进,正虚而邪旺也,《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进则正气必虚,虚则脉当现不足之象,故于大脉有余之中,当现不足之意。若能知此,则脉理之精蕴,可得之矣。
概而言之,两寸关大者,为浊阴上逆而上热作,两尺关大者,为清阳下陷而下寒生。两关寸大者,为气滞而不降,两关尺大者,为血瘀而不升。右关寸大而滞者,为肺胃气滞不降。右关寸大而弦短者,为甲木克伐戊土,胆胃气滞不降。左关尺大而涩曹[者],为肝脾郁而不升。左关尺大而弦长背[者],为乙木克伐戊土,肝脾郁陷不升。左关尺、右关寸大者,曰格,系脾陷而胃逆,上热而下寒之诊,右关尺、左关寸大者,曰关,系肺气虚弱,不能清肃降敛,致使心火无制而上炎;金弱不能制小[木],乙木旺而行其疏泄,下陷水中,冲动相火,致使三焦相火不秘,而陷泄于膀胱;甲木过旺,化生相火,上逆而重刑肺金。仅现寸脉,而关尺脉不现,为阳气外脱,仅现尺脉,而关寸脉不现,为阴精下竭,上脱下竭,均为阴阳离决之诊……。更参脉之稍大、略大、略显等微细之别,以察邪正之消长,病势之浅深。
寸、关、尺三部脉之大小,以中取得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瑞亭治验集 上卷 总论 脉象
《黄帝内经》白话文 (全文)【中篇】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第140节;快读网
附任之堂脉法精华
中医学概况培训教程(一)
脉势升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