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蛇传的故事发生在运城临猗?还有根有据!

提起白蛇传的故事,长期以来,我们都以为发生在浙江杭州西湖边上,那里有断桥相会、金山寺、西湖美景等等传说遗迹,当突然听说白蛇传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运城的临猗县,确实被雷到了。可是,也不是空穴来风,看完下面的文字,你就明白,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修复前的双塔

临猗双塔位于临猗县城内北隅。两座砖塔东西排列,相距50余米。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最初发生在临猗。法海由于嫉妒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便把他们用“网塔钵”分别罩于两塔内。

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称“许仙塔”。许仙塔的第七层还藏有二人的画像,第三层有一尊铁铸的许仙人头像,面向西塔,日夜相望。许仙与白娘子的真挚爱情感动了玉帝,玉帝便命太白金星在双塔内各放一宝,让他们每年七夕相会一次。从此,每年七夕黄昏,双塔之影在月光下缓缓交融,相依相偎,好似夫妻恩爱团圆。

还有一个传说是,每年正月十五,城乡大闹花灯时,从塔内会飘飘悠悠走出两个美貌女子,一个穿粉红衣,一个穿果绿袄,在离人群不远的地方,笑盈盈地观灯。

这些传奇故事虽然是神话,可是故事里所叙述的时间却和有关考证研究所得到的“双塔交影”时间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测,“双塔交影”奇观并非偶然,而是我国古代工匠的科学创举。建筑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科学又通过神话来表现,这正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种重要而又常见的表现形式。 据《猗氏县志》记载,双塔为隋唐创建,宋代重修,原有妙香寺,西塔在寺内,东塔居寺外。今寺已不存,双塔依旧。西塔方形,七层,高约30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塔刹毁坏;东塔亦七层,方形,底层中空,以上实心。西塔唐物,东塔宋建。双塔之门,对向开辟。相传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第七层内原有画像),称许仙塔。每年的七月,白蛇与许仙相会,夜深人静,月明如昼,双塔之影在月下交融,象征夫妻团聚,因有双塔交影之称。双塔上雁巢甚多,黄昏时小雁环飞,故亦称雁塔。北门外原有一青蛇塔,今已不存。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坐落在临猗县城北隅双塔学校内,东西对峙。双塔创自隋唐,此处原为寺院,今寺已毁,仅存双塔。“双塔交影”又称“双塔斜影”,是指农历正月、九月十五黄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阳和月亮同时位于东西方天边(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别从东西方照射双塔,使东西而立的双塔之影从不同方向向中间缓缓移动,交融在一起。

历史上,文人骚客对“双塔交影”也多有描述。可惜,对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双塔奇景却未有任何文字记载。不过,也许我们从有关故事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双塔分东西,相距五十余米。双塔之门对向开辟。东塔座东向西,砖灰结构,方形七级,高约四十余米。一层西面壁有拱状券门,塔中为佛龛,以上均为实心柱。一、二层密檐下为砖雕四铺作斗拱,三至七层均为迭涩伸出或收刹密檐。五、六、七层,四面均有四根隐形倚柱,支撑在檐下,在此三层西面的倚柱中,各饰有一隐形拱状券门和两个横棂窗,造型非常美观。

西塔,座西向东,砖木结构,方形七级,塔形为仿楼阁密檐式。塔体一层东面,壁有拱状券门,直通塔内,一层由外壁、走廊梯级、塔心柱三部分组成,可顺时盘旋而上,直至二层。二层以上为中空,直通塔顶。

临猗双塔,不仅年代久远,而且在建筑学上,有着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双塔的建造,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当地日月出没的时刻和方位,巧妙地规划了两塔的布局。每逢农历三月十六和七月十六的早晨,正月十四和九月十四或十五的傍晚,日出月落或月出日落时,日月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照射双塔,使两塔分别产生的倒影,在两塔中心连接线上交合在一起,“日光月光同时照,东塔西塔影相交”,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所传说的“双塔交影”的奥秘。双塔不仅建筑独特,而且雕绘画艺术非常精美,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宋代)
山西省历史遗址之运城篇2
临猗双塔的秘密|塔基被毁但佛塔悬空而立,地宫被盗但文物并未遗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运城临猗妙道寺双塔
临猗妙道寺双塔
晋南访古2:妙道寺双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