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个身体上的“阳气窝”,经常揉一揉,拍一拍,阳气慢慢补起来

文 | 黄瑶

在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

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是储藏在肾里的,肾是先天之本,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阳气充足调和,人才能健康长寿,精力充沛。

1、关元穴

按揉关元穴(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由浅至深逐步向下按压,至出现能够耐受的酸、麻、胀、痛之感就可,10-15分钟后可用热水袋热敷该处,加强疗效。

按揉关元穴的功效:温肾阳、提性欲、补虚、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关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2、百会穴

百会穴,顾名思义是各个经络的汇总之地。百会穴与大脑相连,对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有着战略性的地位。百会穴取穴方法是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

3、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为急救穴之一。涌泉药物敷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4、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功效: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适用病症: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补充阳气,艾灸大椎穴,能调理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调理。包括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肩颈不适症!

5、至阳穴

至阳穴中的“至”为极限之意,“阳”为阳气之意,至阳穴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身体阳气,常拍打此穴位,可壮阳补气,气为纯阳之气。

位置:位于后背肩胛骨连线的中点处。

做法:从大椎穴到至阳穴,每次拍打5-6分钟,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提升阳气的健身效果,拍打此穴位,还被称为打了“强心针”,吃了“救心丸”,对调节心脏、肝脏功能也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6、神门穴

神门穴中的“神”为神魄之意,门为入口,神门穴为心经之阳。

位置: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向下延伸至手腕处,凹陷处即是神门穴。

做法:每次拍打或按揉神门穴4-5分钟,以感到酸胀为主,对调节神经系统紊乱、失眠、心痛、心悸、心神不宁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7、足三里

我国民间有“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高血压、虚弱、贫血、下肢瘫痪、膝关节等疾病。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小腿胫骨前缘外侧l寸处。拍打足三里,刺激该穴位,除了起到与针灸相同的效果外,还能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8、冲阳穴

冲阳穴,冲阳,升发阳气,归属足阳明胃经,有缓解治疗头痛、牙痛、口眼歪斜、胃脘痛等作用。冲阳穴的位置: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按摩手法:冲阳穴在脚背的最高处,用手按着会感觉到动脉的搏动。当您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症状时,可以按揉冲阳穴几分钟,就会得到缓解。也可以用艾灸冲阳穴的方法补胃 ,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艾灸冲阳穴,可以让足阳明胃经运行顺畅,也就能保证胃里面的气息供应正常,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阳补阳,源源不断升发阳气
功法 | 你不知道的站桩,七阳之穴激发阳气,身体的生机
激活7个“生阳点”,源源不断升发阳气
知道这几个穴位自己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阳气
百会生头阳、中府生肺阳、神门生心阳等,激活7个“生阳点”
天气寒冷,介绍三个“暖身大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