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布局江南——常熟虞山长眠着一个三千年前的陕西人

远在江南的江苏常熟郊外虞山东麓有座古墓名“仲雍墓”,墓里埋的是个三千年前从陕西而来再也没回过故乡的陕西人“仲雍”。

仲雍的父亲史称其为“古公亶父”,是殷商时期的先周首领,周之先公。《诗经*大雅》里有一首诗“绵”记载了这位周人首领的伟大功绩,“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岐”指的是陕西岐县。古公亶父率领周族迁居于岐山周原,在此建立了先周的旧京,考古发现了岐山周原的先周宫殿、宗庙。

古公亶父的长子,后称为“太伯”,《论语》里也叫“泰伯”,次子就是“仲雍”也称为“虞仲”,三子称为“季历”,后来也称“王季”。季历的儿子就是周文王。《史记*吴太伯世家》说“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太王”指的就是古公亶父。季历很贤德,而且有一个让太王很中意的孙子姬昌,所以太王很想立自己的小儿子季历为嗣,但这和立长的风俗是相悖的,何况太伯与仲雍无过。

太伯和仲雍体会到了父亲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和弟弟,于是兄弟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太伯和仲雍主动离开,到了江南一带未开化的地方,离开了岐山的周原。太伯和仲雍剪了头发,身上以纹路修饰,表示自己再不会再为周后继。《左传》里也说仲雍,“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就是说仲雍改从当地古越风俗,剪断头发,赤祼身体,身上刺画鱼龙,表示融入了当地,不再承嗣于周。

太伯在荆蛮之地自立,称为“句吴”,荆蛮之人从之,所以后来才称为“吴太伯”,这就是吴国的建立。太伯没有儿子,他死后就由弟弟仲雍继承了他。其实太伯也曾经“端委以治周礼。”就是穿着周的礼服,戴着周的礼帽,想推行周礼治国,但是恐怕没有成功。所以后来仲雍才“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可能正是因为改变了策略,吴国才得已延续下来。

此后吴国在中原和礼仪之邦的东方一直被认为是夷蛮。春秋末年,吴王夫差西破楚,北败徐、齐、鲁而称霸,与晋国会于黄池。但是仍然被认为是“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这时的吴国“藉于成周”,即向周王室进贡,以示尊周天王。吴国这时是东方大国,“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以合乎中国。”屡次召集小国家会盟,向中原文明靠拢。吴王夫差说,“好冠来”,意思是希望能穿戴周的礼服礼冠,是对周礼的向往。孔子却说,“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夫差根本就不明白周礼,却想着要利用周礼了。

《史记*吴太伯世家》说,“太伯自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季历的孙子,也就是太伯、仲雍孙子辈的姬发终于建立了周朝,这时吴国已传至五世。武王姬发封同为姬姓的仲雍之后周章为吴国诸侯,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在虞国,在周之北。

姬姓的吴先居于太湖之滨,后蔓延于江苏、安徽两省以及浙江北部,在春秋末期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独特辉煌的吴文化也随之建立而流传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仲雍,虞山得名的由来
常熟虞山游之四---周章墓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春秋诸侯之吴国各代国君
虞仲
梅里探宗----古月斋
宜侯夨簋揭示:吴文化并非始于无锡,而始于江苏镇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