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饮茶方式

在古装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饮茶方式景:一群江湖人士赶路奔波了很久之后,走进一家茶馆歇息休整,呼唤一声:“小二,上茶!”接着我们看到一壶热茶很快就端上来了,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不绝,饮茶方式随着朝代更替也经历了多次变迁,古人也像我们现在这样简单泡饮吗?当然不是!

先秦时期:生吃生煮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最初,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人们以生吃咀嚼茶树鲜叶的方式,来消解身体的疲乏和不适。那时候,古人十分仰天尊神,茶叶还被作为祭品,敬献给祖先和神明享用。

到了春秋时期,又进一步发展为生煮羹饮,人们开始将茶枝和芽叶一起放在水中烧煮,像煮中药一样煮成茶汤喝,味道很苦涩,被称为“苦荼”。名医华佗在《食论》中便提到:苦荼久食,益意思。

汉魏六朝:佐料煮茶

到了西汉时期,人们改良了粥茶法,开始添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佐料,和茶叶一起熬煮调味,以掩盖茶叶本身的苦涩。煮制期间用勺舀出浮沫,再盛到碗内食用。

这种粥茶法在当时南方的上层社会很盛行,吴主孙皓常在宴会上以茶代酒,桓温也曾以茶宴客标榜自己节俭。而北方人对此还不能理解,依然食用牛乳类饮料,还嘲讽吃茶人为 “酪奴” ,这就是所谓的 “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饮” 。


以唐代为临界点

之前的人们多为粗放式豪饮,连吃带喝,主要看重的是茶的药用价值,而唐代及后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茶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提升思想境界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唐代:煎煮并举

唐代是茶文化大力发展的时期,茶叶从南方传到中原,又从中原传到边疆,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井平民,都形成了浓厚的饮茶风气。尤其是到中唐以后,茶叶在民间的普及性已和米盐无异。


而对于民间延续之前添加各种佐料的 “煮茶法” ,茶圣陆羽很不喜欢。他认为这种方式破坏了茶的本真味,所煮出来的茶 “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

于是,他创立了细煎慢啜式的 “煎茶法” ,即先在风炉上的茶釜中煮水,等水微沸之后,将碾好的茶末投入釜心搅动,等到茶沫满溢之后,将茶汁酌入碗内趁热饮用。煎茶过程中,不需要添加繁杂的佐料,最多以盐调味。


宋代:茶末点饮

到了宋代,制茶技艺不断革新,文人名士对茶痴迷,皇室贵族对茶推崇,民间百姓斗茶成风,茶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就连当时的皇帝宋徽宗也写了本书叫《大观茶论》,亲自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开启了全民斗茶的时代。

宋人把 “品香、斗茶、插花、挂画” ,称为四大雅事。那时点茶成了一种风尚,是宋人雅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环。

点茶的做法是:将茶饼烤干、锤碎,碾细、筛取、调匀茶末,然后将茶末放在茶碗里,缓缓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这个过程很像今天的咖啡拉花。

点茶手法繁复,技术含量颇高,正适合比试竞技,因此宋人常以 “斗茶” 为乐。大家有空就聚在一起,看哪个人打的茶沫又多又细又好看。谁要是不会 “点” 两下,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明清:散茶泡饮

明清时期,炒青工艺风靡,大量名茶应运而生,茶风也为之一变。明太祖朱元璋倡导从简清饮之风,大力推广散茶,并下诏用散茶代替饼茶进贡,改革了传统饮茶的繁琐程序。

从此,点茶饮法没落,散茶饮法兴起,一直延续至今。


散茶饮法,即直接将茶叶置于壶内或盖欧中,以沸水冲泡,再分杯而饮。既简便高效,又保留了茶的原汁原味,而且芽叶完整,大大增强了饮茶时的观赏效果。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 “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

清代人的喝茶方式,又在明朝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泡茶茶具和方法简化了很多,基本使用盖碗泡茶,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在慢斟细啜中感受闲逸自然的情趣。

其实,看古人喝茶方式的演变

也是我们感受民族发展走向的一个缩影

从粗犷走向优雅,从药用到食用再到饮用

从进贡朝廷享用到走入寻茶百姓家

从中国故乡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

品茶也如同品自己,当你端起茶轻茗入口,芳香馥郁,清新透体之时

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饮茶方式变迁
宋代的点茶文化你了解了多少?建盏为什么是点茶的标配?
从《梦华录》中赵盼儿的“茶百戏”为引子,一探宋代风雅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关历代茶的烹饮方式,你知道几种?
宋朝名茶90种如何喝茶最讲究 斗茶分茶绣茶 还有专业品茶社团
中国古代饮茶方式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