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自解《道德经》

序:老子偶读大作家余秋雨老师《<道德经>今译》,难忍其荒唐,大怒炸坟,遂有此文。

(序言碰瓷余秋雨老师,不敬之处多多包涵。不过你真的错误百出)

气死老子了!

老子气死了!

老子不忍了!

老子要诈尸!——没肉了诈骷髅也得出来说道说道!

老子的《道德经》问世2000多年了,2000多年啊,你们这些读书人作家学者还有什么搬砖家给老子解读了些什么!就连一个“无为而治”,就他妈四个字,你们2000年来竟然没有一个解对的!什么“让百姓休养生息”,什么“不过多干预”,什么“不胡为不妄为不乱作为”,什么玩意儿!你们解读出来的这些道理,是个人就知道,还用得着老子来叨叨?有人竟然把“无为”解读为“消极不作为”,来来来,你给我说道说道,人世间哪个哲人作家甚至普通人是这样教化人的?有一个叫余秋雨的大作家大概不会解释“无为而治”,竟然打起太极来,说什么“只要做到无为,就没有不治的麻烦”,“无为”二字干脆不管了!额滴个娘来,你挺会玩啊!把读者玩得晕头转向你竟然还赚钱了!更可恨的是有人竟然说《道德经》可以预测可以算命!哇呀呀呀!气得老夫肚子膨胀把坟头都撑裂了!这是赤裸裸地黑老子啊!如果老子真有这么昏庸,岂不是祸国殃民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罪该万死了?

2000多年了,老子在坟墓里被你们气得没一天死安稳。我算是明白了,不扒拉开坟墓爬出来亲自聊骚两句恐怕是没人能替老子洗白了。

啥?舌头烂掉了,嘴唇烂没了,光剩骷髅架子了,咋说道?老子能没办法吗?——灵魂附体啊!借张嘴用用就是了。

附体得找个蠢货——也就是小白,这样的人没有思维定式容易接受新观点。可死活不能找砖家,那群货自命不凡自以为是都把自己当“老子”了不可能再听老子的。东打听西打听——也不知没嘴了用啥打听的——反正是寻访到一个蠢货:大春绿老师!听听!听听人这名字,多霸气!还是老师呢!听说“大春绿”是人家的真名谐音,就冲起名字这舍我其谁不要脸的精神,就他了!

今天,在这里,老子郑重声明:授权大春绿老师全权解释老子的《道德经》!大春绿老师的观点就是老子的观点!老子就是大春绿!大春绿就是我!

稿费五五分,我那部分委托大春绿先生初一十五烧给我。

合同就不公开了。如果有人胆敢侵权,我会亲自上门找他理论。啥,又说我没嘴?我一个骷髅站在他面前还用嘴?还用嘴?切!

废话少说,下面开始——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先来看这两句之间什么关系。你们是不是一直认为这两句是并列关系?是不是?是不是?肯定是啊,我还没遇到一个说不是的,从古到今无论什么学者什么砖家。

难道天下人都错了就是对的?人多就是真理?听我告诉你——

这两句不是并列关系!

这两句不是并列关系!

这两句不是并列关系!

啥?上来就这么惊悚?那是啥关系?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

第一句是“因”,第二句是“果”!

也就是说,因为“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才“名可名,非常名”!

再啰嗦点,就是,因为“道”是“非常道”,所以它的“名”才是“非常名”!跟“大春绿,非常银;故其名,非常名”道理是一样的!

——《道德经》全书以“道”为中心,“名”怎么可能与“道”并列!

有没有感觉被小刀剌(看清了不是刺)了一下屁股——开了眼了:哇奥!真的是老子诈尸哎,上来就颠覆了传统认知!两千年来第一次啊!

“道可道,非常道”

敲黑板:老子第一句的核心思想是:我要讲的是“道”,不是“道理”!我的“道”不一样!“道”和“道理”是两回事!

第一个“道”,必须解释为“我要讲的道”!为啥必须是我的?不讲我的“道”,我讲《道德经》干嘛?讲别人的“道”或者世俗的“道”还用得着老子讲?不能简单解释为“道理”,更不能把第一句荒唐翻译成什么“道,说得明白的,就不是真正的道”。你那样翻译,老子岂不是得把第一句改成“可道道,非常道”?即使是古文定语后置,也得改成“道之可道者,非常道”吧?大作家们古文怎么学的?

正确翻译:(我要讲的)道,是可以谈论的,但它却不是平常的“道理”。

是不是简直就是大白话?本来就是啊!聪明人哪有把事情搞麻烦的?把简单搞复杂的,要么是不会,要么是装逼。

“名可名,非常名”

敲黑板:第二句的核心思想是:老子的“道”名字的特点——非常名!

曾看到很多离奇怪异云山雾罩的解释,不举例了,你们到网上搜搜,老搞笑了。实际这句话,老子讲的就是个“名”,没有任何高大上的深意!下文的“此二者同出而异名”一句,不就是告诉你们“名”就是个“名”嘛?哪有专家解释得那么玄幻?

第一个“名”,就是指的“道”的“名”!不能简单理解为“名称”或者“概念”,更不能把这一句翻译为“能表述出来的概念,不是永恒的概念”,否则原文也要改为“可名名”或“名之可名者”了。

第二个“名”,肯定是动词,直接翻译为“叫”!名字不就是用来“叫”的吗?

正确翻译是:(所以)道的名字,(虽然)也是可以叫的,但却不是平常的名字。

“道”本身不就是个“名”吗?那嫩家“道”还叫什么?还有绰号不成?往下看——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敲黑板:这一句,核心思想是:引出“道”的两个核心概念也就是名称,且说明它们是谁的名称!

先说说断句。很多书断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种断法估计是智商欠费了。上文说过,“名”就是“名”,它就是个名称,既然如此,按砖家这种断句法,岂不是要翻译成“没名字,是天地的初始;有名字,是万物的本源”了?这到底是无名字还是有名字啊?而且这“无名“有名”的作用也太惊天动地了吧?

再进一步,《易传・系辞上》不是说过“一阴一阳之谓道”吗?“无”不就属“阴”吗?“有”不就属“阳”吗?“阴”和“阳”合成了“道”,不就是“无”和“有”合成了“道”吗?那些断句为“有名”“无名”的,你们到底有没有读过书啊?

杠精来了:那你直接用“阴”“阳”

就是了,干嘛用“无”“有”啊?

那你告诉我:“无欲”能写成“阴欲”吗?“有欲”能写成“阳欲”吗?

呵呵……

《道德经》本来很通俗,被歪脑砖家一解读,完犊子了,一团浆糊了,谁也看不懂了,真可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

正确翻译:

(它们一个叫)“无”,冠名天地的初始;(一个叫)“有”,冠名万物的本源。”

再通俗点,就是:天地的初始叫作“无”,万物的本源叫作“有”!

——你们现在的广告“由xxx独家冠名”不就是这样的句式吗?没想到2000多年前老子就已经使用这种模式了吧?

你们的属于山寨版。可惜老子当年忘了申请专利了。

这回能感觉到“道”之“名”为什么“非常名”了吧?老子的“道”不同于普通的“道”,老子的“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相当于它生了一对龙凤胎:龙名叫作“有”,凤名叫作“无”!

这对“龙凤胎”,一个冠名了“天地之始”,一个冠名了“万物之母”,内涵是不是够大气?这么高端的名字能不“非常”吗?

而且这名字还与人们传统习惯里的名字不一样。平常的概念,无论具象的还是抽象的,人们一听名字大脑里就能反映出对应的事物,或者产生某种反应,例如“小三”“妖精”“狐狸精”那种具象名称,或者“妖气”“骚气”“诱惑力”那种抽象名称。可是这“有”和“无”呢?不像名字呀!既不具象也不抽象,能对应出啥事物?你要是跟人家说“俺家有个'有’,俺家还有个'无’”,会不会被人打死?

可是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它们却是两个最重要的概念!虽然“别扭”,却到处要用,所以老子开篇必须把这两个“非常”的“名”交代理顺清楚!

大道至简,砖家们都想哪去了。

于秋雨老师这样翻译本节:“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万物的依凭。”直接把“名”扔了没解释,且把“母”解释为“依凭”。老子不评论了,读者自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敲黑板:这一句,老子讲的是怎样感受“道”的美妙。

先看断句。很多书断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个断法的人智商需要赈灾了。

搬砖家们,你们到底有没有读过《道德经》啊?第三章“常使民无知无欲”,第五十七章“我无欲,而民自朴”,没告诉你们怎么断句啊?

再说解释。

徼,很多书解释为“边界”,真是搞笑不要命了。上句“妙”是形容词,下句“徼”就成名词了?这符合骈句的要求吗?——切!还作家呢,还出书呢!

《康熙字典》解为“徼妙”,精微,微妙之意,形容词。这样就与上句互文了,这才符合老子的逻辑。

正确翻译:所以,人要经常进入“无欲”的状态,来感受“道”的美妙;经常进入“有欲”的状态,来感受“道”的精妙。

(如果非要把“观”直译为“观看”,则“妙”可译为“美妙之处”)

总之,就是人必须在“有欲”“无欲”之间正确切换,才能感受到“道”的妙处!

——于秋雨老师这一节又把“欲”扔了,他直接“无欲”了,老子真是无语了!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敲黑板:算了不敲了已经敲碎了。

正确翻译:“有”和“无”同出于“道”,但是却有不同的名称,它们同样深奥。虽然非常深奥,却是我们体验“道”的各种玄妙之处的法门。

——老子的第一章确立的是《道德经》全书“有无相对论”的框架!

第一章解释结束。

翻译总结:

我要讲的道,是可以谈论的,但它却不是平常的“道理”;所以道的名字,虽然也是可以叫的,但却不是平常的名字。(它们一个叫)“无”,冠名天地的初始;(一个叫)“有”,冠名万物的本源。所以,人要经常进入“无欲”的状态,来感受“道”的美妙;经常进入“有欲”的状态,来感受“道”的精妙。“有”和“无”同出于“道”,但是却有不同的名称,它们同样深奥。虽然非常深奥,却是我们体验“道”的各种玄妙之处的法门。

列位看官,感觉如何?老子解释得咋样?啥?我应该赶快回坟墓里呆着?你是砖家吧?我是不是抢你饭碗了?别担心,等大春绿老师烧了钱给我我分你几张。

如果这篇文章不能掀翻“道学”界,老子再也不写了。劣币驱逐良币,假作真时真亦假,老子输给你们了还不行?让那些搬砖家大作家们继续浑水摸鱼胡搅蛮缠坑蒙拐骗好了。

如果老子不写了,“无为而治”的真正面目何日才能解开神秘面纱得见天日?

躺等大春绿老师烧钱给我。

认可本文的朋友请多加鼓励。不为那二两碎银,只希望《无为而治》能顺利诞生,还老子一个公道。

最后再次碰瓷余秋雨老师,大家去看看他翻译的第一章,与本文出入很大。孰是孰非,自有公论。其它章节余老师的翻译也缺憾多多,老子很不满意。

老子读过余秋雨老师的很多书,对他很敬重,与他无冤无仇,所以碰瓷绝无恶意。且两千年来对《道德经》的各种解读争议不断,有瑕疵的岂止是余老师一人?老子附体大春绿解读的就是终极真理没毛病?但学术探讨的目的是“求真”,互相指出不足甚至调侃几句也很正常,相信余老师会理解的。无论如何,老子也要在此借用大春绿之嘴对余老师说一声:“抱歉了余老师,多有冒犯,得罪得罪!”

本文于2023年8月5号也就是老子从坟墓里出来的第一天19点30分头条首发且开通全网维权。在这个时间点之后发布的所有同款皆为盗版。盗版者注意:你盗老子的版相当于盗墓,比盗版严重且恐怖得多!请你三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密《道德经》第一章
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解读
《道德经》学习笔记2-第1章
《道德经》第一章研讨
大树哥哥眼里的“芝士”?“知识”?
(第一集)“道”到底是什么?(深度解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