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肠道菌群

在人类的肠道,尤其是结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大肠)中,也存在着大量微生物。这些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种类极多,数量极大。一个正常成人体内,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可达1-1.5千克,包含的细菌数量则可以达到1014个。肠道内如此之多的细菌,并非杂乱无序的驻扎在肠道内。相反,对于一个正常人体来说,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组成结构。据估计,人体肠道菌群可包括500-1000种细菌,不过种类虽多,但各种细菌的数量差别却很悬殊:占细菌总数数量99%以上的细菌是由其中30-40种细菌构成的,其他多种细菌则只占到很小的比例。目前,已经鉴定出的细菌类群有百余个,包括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肠球菌、肠杆菌等。

由于共生菌占据了肠道菌群的主导地位,因此才能抑制条件致病菌不至于变为致病菌,并防止致病菌的侵扰。对于人体来说,若菌群结构发生异常,则可能带来很多潜在的健康问题,它和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首先,肠道菌群的存在能通过自身屏蔽和机体免疫系统,阻止病原菌入侵人体。肠道菌群通过其中占主导作用的共生菌的活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同时阻止致病菌透过这层屏障进入人体。在进行被动防御的同时,肠道菌群可以刺激机体在肠道形成更多的淋巴器官,并增加免疫球蛋白在血浆和肠粘膜中的水平,使得免疫系统处于一种适度的活跃状态,以此对入侵体内的病原菌保持有效的免疫作用。而肠道菌群的失调,则可造成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从而产生自体免疫疾病。

其次,肠道菌群对肠道自身具有调节和营养作用。有报道显示,肠道菌群的存在,尤其是其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的营养作用,可以使得肠道上皮细胞的生长更为活跃。相比于无菌肠道,正常肠道菌群的肠粘膜绒毛下侧会产生更多的可分泌粘液和酶的组织——隐窝,同时肠粘膜细胞更替更为迅速。此外,肠道菌群还可调控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分化。

再次,近期的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人体的代谢疾病具有重要关系。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造成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多种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代谢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失衡的肠道菌群产生的脂多糖等内毒素进入人体,被免疫细胞识别后产生多种炎症因子,使得机体进入低度炎症状态,从而产生代谢异常。例如,若长期进食高脂、高糖食物,可造成肠道菌群中条件致病菌比例增加,而共生菌比例下降,从而使得食物中摄取的能量更容易转化为脂肪累积于皮下,造成肥胖。此外,低度炎症还能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下降,造成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由于肠道菌群的主体是共生菌,因此肠道菌群失衡的主要表现为共生菌比例的下降。自然而然的人们想到可以通过直接补充共生菌,或通过补充促进共生菌生长的物质,来达到调节肠道菌群的目的。目前,人们最常作为共生菌补充的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同时也有少量链球菌等。

另一种方式通过益生元策略来调节肠道菌群。所谓益生元,较为公认的概念是指能够不被消化而完整进入肠道菌群环境、可被共生菌利用而增加共生菌数量和活力、并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目前,公认的“益生元”物质包括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和菊糖等。低聚木糖这类益生元物质是刺激已定植于肠道中的有益菌的繁殖和活性,它通过胃和小肠时不被消化,在结肠中能选择性的刺激有益菌群,而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和致病作用,起到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低聚木糖这类益生元物质的益处包括预防肠道炎症、促进矿物质吸收、平衡肠道微生态、免疫调节、短链脂肪酸的营养和抗肿瘤作用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类菌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器官?肠道菌群了解一下
你的"第二大脑"竟决定了你的胖瘦!
肠道菌群:你所不知的那部分“自己”
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怎么调理,吃什么改善肠道菌群(青檬报告)
双歧杆菌与疾病
肠道菌群与生命质量有关,探索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