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宗庆后的中国功夫遇上洋裁判

  娃哈哈PK达能之战愈演愈烈,近日,达能在美将娃哈哈两家子公司告上法庭,将这场由吸引外资引发的“并购门”事件推向高潮。显然,达能在第三国进行商业仲裁和起诉,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既能避免中方干预,增加舆论支持,又能在无形中增加娃哈哈应诉难度,达到以战逼和的目的。应该说,达能跳出中国打官司这一招不可谓不“狠”。

  如果官司在中国,达能会很被动的。娃哈哈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深得民心,更有经销商、政府、民众声援,在强大舆论支持背后,一直表现得不甘示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达能赢得官司,也是输了品牌。更何况,谁赢谁输实在还难下断论。洋裁判就无所谓了,既不怕得得罪中国人,也不怕你有关系――说到关系,也许达能倒是可能跟他们关系更近了,只是不知道人家老外讲不讲这个。

  所谓当局者迷,当事方以各自利益据理抗争本无可厚非,此事件胜算如何先不去探究,但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所沉淀的严峻问题不能不让人深思。

不可否认,外资的进入,将极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我们把外资的引进作为带来国际先进技术的福音,以一味地吸引外资,力求民族企业做大做强。而现在,这种盲目的行为,该认真反思一下了。擅长资本运作的达能,充分显现了资本的本质,那就是最大程度地追求利润。想想,它为娃哈哈带来了什么?正如宗庆后所说,它扮演的只是一个财富瓜分者,而非一个善意的合作者和财富的共同创造者。也许有人认为这话可能带着主观的个人情绪,但从并购到对簿公堂等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发现此话不无道理。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吸引外资已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在这种趋势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跨国企业所带来的恶意并购、转移污染、非法避税等各种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尤其是恶意并购所带来的中国民族品牌的危机,外资利用其控股地位,限制品牌的发展,最终导致众多民族品牌的萎缩甚至消失。

外资双刃剑背后,为政府及中国企业敲响一记猛烈的警钟。许多中国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做长远的宏观规划,在寻求合资伙伴前,没有吃透法规,盲目签订协议,而一旦发现不合理,就通过不适当的方式寻求自身的利益。这样更是为跨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诉诸法律裁决的机会,跨国企业擅长利用的法律、公关等方式多管齐下,使中国企业背后支撑的民族舆论支持,更显得势单力薄。

  所以,这以后的中国民族企业在吸引外资伙伴前可得认真想清楚了,热热闹闹的娃哈哈“并购门”系列事件,绝非止于聚焦媒体眼光的胜算评论之战。

  李志起,著名营销专家,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张图告诉你中国十大坑人的民族品牌(20140909)
2007中国吸引外资仍可居全球之首
达娃启示 学习提升掌控跨国并购规则
乐百氏原高层自爆“当年情”:宗庆后应尊重规则
达能中国:长于资本,殇于资本,加速本地化
达娃“恐惧”之战何时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