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为潮汕人,我有点苦恼

每晚九点三十分不见不散


作者:鳗鲸

经作者授权发布


你来自哪里?叔记得上学时期,有个朋友问新疆来的室友,说你们新疆高考会不会考骑马射箭什么的?问你们河南是不是很多人贩子?你们广东是不是什么都敢吃?一些固有的地域标签有没有对你造成这样的困扰?


01


我是潮汕人,从大一到现在,令我苦恼的事情是,总有人会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


大一那年,我去一家公司面试兼职,面试我的上司问我,你们家是不是有很多个小孩,你们家是不是男人吃完饭,女人才可以吃


大二那年,每次回家的时候总会有隔着几条街关系的人说,“回去带点牛肉丸回来啊”,“我去你们那,包吃包住一条龙服务吗”。


大三那年,叫顺风车去深圳,司机坐地起价,我说那取消吧,挂了电话,他接着又打了过来,最后还是加了点钱。后来上车的时候,他说你潮汕人啊,怪不得连那十几二十块都斤斤计较。你们那的人是不是都挺会耍小聪明啊,难怪那么会做生意。


即将大四这年,我知道又会有人问我,毕业后准不准备回家,是不是一定要嫁给潮汕本地人,不然父母就会跟你断绝关系之类的。


有一段时间,我很想在身上贴张自动回复,我们家吃饭没有男女之分,谁饿了谁先吃。我们家不养牛,不生产牛肉丸,不是七天酒店,也不是夜总会,没有一条龙服务。


我们家做生意都是凭脑子,凭信用,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有原则底线不叫斤斤计较,没原则底线那叫傻子。我毕业后不回去,我的专业和爱好需要一个更大的城市作为发展空间,我不是非跟潮汕人结婚不可,父母只是希望我过得好一点,而不是活得像他们一点。


但最近我有另一个苦恼,那就是,我对我长大的那座城市的维护感,跟我对它的罪恶感成了正比,我怀疑连我自己都不喜欢那座城市了。


为什么呢?




02


“我不想回去,我考大学就是为了离开那里”


我是到外面读书的第一年,才觉得,“不想回家”这种惯有的认知可能只是因为,我是潮汕人。


潮汕人不能恋家。


出门之前满怀壮志,毕业后也算坚定,但往往被工作打磨了两年之后就剩下妥协。在我这一代,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考了大学的,另一类是高中毕业就踏入社会的。


阿君是我从小学就认识的,交往了十年的发小,每一次回家见面的时候,我们都会算我们认识的时间,可能上一次见面我们才认识了八年,这一次见面我们却已经认识了十年,每次用手指头数,直到十个手指已经数不清时,我才真的意识到,这已经跃升为一种成人的友情。


记得初一那年,逃了体育课,坐在操场主席台上,当时我们的dreamcity是上海,她的梦想是当导演,我的梦想是自由写作。我们干了那罐可乐,约好将来要在上海见面。


现在到了那个“将来”,她留在我们长大的那个小镇,在一家茶店工作,从没离开过。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跟另外几个不同年龄层的女性聊情感八卦。谈到这里的时候,她的手机响了,她看了一眼,面露难色,放下,再把它推到一边,“同事...我不想接”。


随后她跟我说起,“我每天演戏演得很辛苦,明明不想要过这种人生,还要接受,迎合这一种人生”。


她的语速越来越快,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掏心掏肺地倾述过了,生怕被人打断,情绪也很不稳定,我没有打断她,直视她的眼睛,似乎我也生怕,让她误以为我没有认真地倾听。逐渐她的语速就慢下来了,“算了,也只能这样了”,平静而无奈。


我一直记得,但根本不敢提起,那个“上海梦”。


暑假我去了一趟上海,那晚我坐在外滩上抱着电脑改稿,十二点前把稿子发出去,抬头刚好看到那一片高楼大厦上的led灯,切换成了“晚安,上海”,随后它们就灭了。我拿起手机,想给她打一个电话,犹豫了片刻,最后打开相机,拍了一张照,退出了页面,什么都没做。


就像五月天唱的《干杯》那样,现在已经到了那个未来,那个世界,为什么你的身边,我的身边,不是同一边。


高三那年,阿君的姨丈跟她说,“读大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来工作,你表哥读了四年大学花了十几万,到头来回家从头开始,连初中辍学的弟弟都不如”。


她想想觉得挺有道理的。


对啊,努力太辛苦了,而且那么拼命的结果可能只是一家差强人意的学校,倒不如洒脱点,一开始就放弃。往后别人问起,还可以豁达地说:“当时是我不想要的。”


不过我知道,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即使姨丈什么话都没说,阿君也会留下。因为她的家里并不富裕,而在她的身后,还有三个正在上初中和小学的弟弟妹妹。有点像六七十年代的故事,但这的的确确发生在几年前。


这是她当年的选择,也是我们那七年友情中,第一次影响各自人生轨迹的不同抉择。


于是阿君留在了原地,不再上学,比我更早过上了看似“自由”的生活。现在她后悔了,但哪都去不了。


她说:“我的世界就这么大,即使家里人不需要我再‘牺牲’了,我也不知道该从何开始。”


是啊,人一旦妥协于生活和现状,便很难再有新的可能。


站在外滩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是阿君,是不是也会像她那样留在潮汕。


想到这里的时候,一股寒意从后背袭来。因为我忽然意识到,原来一个城市的传统想法,真的能够影响那个城市里的人。




03


“一回家就懈怠了,我只有想逃避,想躲起来的时候,才会想家”


我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回家变成了旅游。


第一天比较乖,跟家人吃了牛肉火锅,那是乡愁,第二天跟朋友B去新开的西餐厅吃饭,吃无论在哪个城市都能吃到的白汁海鲜焗饭。


第三天去亲戚家串门,在一连串相似的提问和功夫茶中走神,第四天或许看个医生,补办个证件,把朋友要的手信都买上。


但每次回家最后都会因为自己的懈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感到愧疚。


曾经看到这么一句话,现在回家就像旅游,唯一不同的是不用你花半分钱。你去到一座有人用温情无条件包容,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也饿不死,有瓦遮头的城市,在那里,你可以成为一个不必那么努力,甚至不努力的人。


所以第五天我已经待不住了,开始感觉到强烈的罪恶感,似乎跟自己原本的生活圈或者工作圈脱了节,于是匆匆结束了行程,吃掉母亲准备的早餐,来不及跟还在睡梦中的父亲道别,奔赴了车站。


嗯,回家的时候像是去旅游,而去外地上学工作的时候,说的却是,“我回去了”。父亲也会脱口而出,“你要回去啦”。我在那个城市生活十几二十年,在这个城市才生活了两年多,却已经分不清哪里才是家。


家乡的概念,随着在外面呆的时间越来越长,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直到上个月我跟阿帆吃饭,我才从新思考“家乡”与“城市”的区别。


阿帆是东莞人,在广州当摄影师。


最近他跟前女友复合了,我问他现在有什么打算,他说挺好的呀,有稳定的收入,而她的回来,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在这个城市安定下来,“我想要找一个固定的住处,我想在这里有一个家”。


“不回去了吗?”“不回去了。”


我告诉他我的苦恼,那是一个可以给我归属感的地方,但是我不想回去了。


他反问我,你爱一片海,是不是就要去跳海?


他看我哑口无言,补充了一句:“其实爱一样东西,并不是要跟它一辈子的。”


我点了点头,说:“原来你也会有焦虑过这个问题的时候。”


他说:“当然有,这跟地域无关的。每个人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因为养育我们的家乡像一个巨大的温室。我们清楚,只要待在里面就会被保护。但如果外面的世界有了别的意义,我们就会宁愿冒险,也不要那些安全却又无趣的日子。因为,这才是年轻人嘛


不过呢,说是说要离开,但一到关键时刻,还是想回去。因为我的东莞,你的潮汕,它们永远无法被取代,那里承载着我们大部分的记忆,你无法抹掉这些,也无法抹掉对它们的喜欢。”


那时候我才领悟到,原来家乡的意义是这样的。




04


现在,我再不会嫌弃别人再问起“你们是不是家里都有很多小孩”,“你们那的人是不是都很会耍小聪明”,“是不是一定要生男孩”,“牛肉火锅是不是真的很好吃,怎样才是正宗的”这些话题。


我明白只要它是一座城市,都会被贴上标签。


心情不好我就笑笑说“还好吧”,但多半我都会跟他们描述我们的现状。我知道很多人其实都还没去过那个地方,就好像我们会对一个人保留看法,但大多数人都不了解那个人,人的看法是很难不受外界影响,形成惯性思维的。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把我知道的,描述给他们听。


那一次偶遇高中同学我也是惊喜的,即便我们并不熟,甚至完全没有交集,但原来在异地,无论你见到的是小学最讨厌的告密王,还是初中玩不到一起的学霸,那种亲近感都仿似他乡遇故知。


我不嫌弃还有另一个原因,每次被提起,被问起时,都好像有人在我的脑袋里敲敲门,不管多久没回去,不管语言是不是已经生疏,都会令我骤然想起,啊,原来我是潮汕人


这座城市不再是我时常会惦记着回去的家,但它一定是,可以给我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被人提起时,我能够会心一笑的地方。


当一个人还会下意识想去维护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怎么可能不喜欢它。



作者简介:鳗鲸,杂乱无章(单身)副主编。我们立志成为较有影响力和有趣的年轻人,微信公众号:杂乱无章(id:ZLWZ20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答| 牛肉不煮直接炒,怎么样才能够好嚼烂不韧?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住的城市@普宁
潮汕暑情
广东汕头这七道美食,多数人最多吃过5种,只有老汕头人都吃过
中秋将至 约拿潮味 等你来尝
苦恼:并非“输不起”,而是“不服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