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康复流程

下面列举部队军事体能训练中几种常见的训练伤,配合基层卫生单位基本康复功能设置,在描述伤病特点后,分别从缓解疼痛、损伤防护和功能训练三方面阐述具体康复流程。

    其中踝关节损伤和应力性骨折(胫骨)的康复流程已经介绍过,不做赘述。

一、膝关节损伤

疾病特点: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面最大、滑膜组织最多、杠杆作用最强、负重较大且容易损伤的关节,是军事训练伤的好发部位。短跑类训练中,由于膝关节反复屈曲扭转、急停变向等动作,对于半月板、韧带、髌股关节面等关节周围结构破坏较为明显。常见的损伤有: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和髌股关节炎等。

膝关节急性损伤后表现为迅即出现损伤部位的疼痛和肿胀,严重者膝关节因为疼痛肿胀而不能活动。慢性损伤较为常见,表现为膝关节不同部位疼痛,有时伴有肿胀、关节绞锁、弹响和打软腿。大部分膝关节慢性损伤合并有股四头肌萎缩。

康复流程:

(一)缓解疼痛:膝关节急性损伤后也应遵循RICE原则。慢性膝关节损伤通常选用中低频、微波、超声波等进行治疗,中医针灸、按摩也通常有效。

(二)损伤防护:损伤较轻时应用运动胶布对伤侧膝关节周围进行缠绕固定,或佩戴膝关节护具予以保护,3周后如症状轻微(或慢性膝关节损伤),可继续以肌内效贴或轻型运动护具在运动训练时加以保护;损伤严重时可应用支具、石膏做完全固定制动。

(三)功能训练:主要以加强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为主,如伸膝抗阻、静蹲等锻炼等,同时加强膝关节周围结构柔韧性练习。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定训练强化受伤下肢本体觉,如闭目单腿蹲、上下台阶等练习。

(1)大腿前侧肌群、大腿后侧肌群、大腿外侧肌群牵拉、大腿内侧肌群牵拉,见图6-15~17。

(2)大腿前侧、后侧、内外侧结构筋膜放松术,见图6-18~21。

(3)大腿前侧肌群、大腿后侧肌群力量(抗阻力)训练,见图6-22、23。

(4)下肢本体觉训练(同踝关节损伤)。

二、跟腱炎

疾病特点:

跟腱是人体最长、最强大的肌腱,起于小腿中部,由上向下逐渐增厚变窄,在踝的后部最窄,但较厚,止于跟骨结节后面的下半。跟腱由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腱组成,有屈踝屈膝、保持站立、减低震荡的功能,人在行走、足跖屈和弹跳时都需要跟腱的参与。跟腱损伤是运动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在短跑和跳跃等爆发性运动中,以及长时间行军、登山等耐力训练中,反复牵拉跟腱,可以造成跟腱水肿、充血,损伤积累至一定程度后可造成跟腱撕裂。跟腱损伤后在跟骨结节处有压痛,局部肿胀,足跖屈无力,不能踮脚站立,行走时抬足跟困难,跛行。跟腱如发生断裂,在断裂处常可触及一凹陷,肌腱失去连续性。

康复流程:

(一)缓解疼痛:跟腱炎属于一种末端病,病程较长。物理治疗通常选用中低频、微波、超声波等进行治疗,冲击波治疗效果较佳。

(二)损伤防护:可以肌内效贴局部贴敷,或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严重时应以弹力绷带或支具固定于踝关节轻度跖屈位(跟腱放松位)。

(三)功能训练:主要以加强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为主,同时加强踝关节周围结构柔韧性练习(参见踝关节损伤功能训练内容)。

(1)小腿前侧肌群、小腿后侧肌群、小腿外侧肌群、足底筋膜牵拉。

(2)小腿后侧肌群筋膜放松术(含足底结构)。

(3)小腿后侧肌群力量(抗阻力)训练、见图6-24~26。

三、足底筋膜炎

疾病特点: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是一种慢性损伤。由于超负荷压力长期作用于足底筋膜,造成其紧张及反复牵拉导致疼痛。过度训练也可导致跟骨部疼痛,有时可放射到足掌前面。最常见的诱发原因包括跑步、登山、长时间徒步行军等。另外足部结构上异常也可导致足底筋膜病变,例如扁平足、高弓足等。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有足跟疼痛与不适。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夜间的休息,足底筋膜没有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体重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逐步适应压力,症状会得到缓解。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足底筋膜炎导致的疼痛特点为搏动性、灼热、刺痛感。

康复流程:

(一)缓解疼痛:物理治疗通常以超声波和冲击波治疗为主。

(二)损伤防护:可用肌内效贴局部贴敷,或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夜晚睡觉时应以肌内效贴或运动胶带固定踝关节使之处于轻度背屈位(足底筋膜处于微牵拉位置)。根据足弓及足底压力情况佩戴特制鞋垫,可有效减轻病变症状,促进其恢复。

(三)功能训练。主要以放松足底筋膜为主,同时加强足内在肌力量训练。

(1)足底筋膜牵拉,见图6-27。

(2)足内在肌力量练习,见图6-28。

四、肩袖损伤

疾病特点:

肩袖肌群包括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小圆肌腱和肩胛下肌,均起于肩胛骨,止于肱骨近端,包绕并维持肱骨头的稳定,控制肩关节的旋转。在肩主动抬起过程中,肩袖肌通过下压肱骨头使得上肢抬起,而肱骨头仍位于关节盂内。一些运动中的急性创伤,如跌倒、投掷、上肢牵拉等均容易造成肩袖肌肉的损伤撕裂;还有一些反复过度使用原因,如反复进行上肢过顶运动,如棒球、排球、网球和游泳也容易诱发该病。部分人群(如老年人)肩袖组织脆弱,血供减少,也是损伤危险因素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肩痛,严重者有夜间痛,影响睡眠,不能向患侧睡;疼痛主要位于肩部前上方,沿上肢外侧向三角肌止点放射,与关节活动密切相关;伤后后肩部肌肉力量有不同程度下降,关节活动可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康复流程:

(一)缓解疼痛:肩袖损伤常伴有活动时疼痛严重,激光、超声波配合超短波治疗对于缓解疼痛效果较好,急性期过后湿热敷治疗也有效。针灸治疗配合轻柔手法治疗可减轻疼痛。在病情不明确情况下慎用冲击波治疗,偶有冲击波加重肩袖撕裂情况发生。

(二)损伤防护:急性期用三角巾肩关节内旋位贴胸悬吊。慢性期肌内效贴局部贴敷,必要时佩戴肩关节护具。

(三)功能训练:急性肩袖损伤发生后,一周内以关节制动、肩关节内旋位贴胸悬吊为主,促进损伤修复;一周后开始循序渐进关节活动度练习,3周后加强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性练习及柔韧性练习。慢性肩袖损伤肩关节活动度练习、柔韧性练习、力量练习及筋膜放松练习同时进行。

(1)肩关节活动度练习包括前屈后伸、内外旋转、内收外展等几方面运动,详见《军事训练伤零期诊断技术规范》。

(2)肩胸部、肩背部肌群拉伸,见图6-29。

(3)肩胸部、肩背部筋膜放松,见图6-30。

(4)肩胸部肌群、肩背部肌群力量(抗阻力)训练,见图6-31~45。

五、腰背痛

疾病特点:

腰背痛以非特异性腰背痛占绝大多数。非特异性腰背痛是一类临床没有确切病理结构改变、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确诊病因的腰背痛总称。该病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的潜在疾患,也不能通过客观临床检查明确其病因,更不能通过实验室检查观察到明确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腰背部、腰骶部、骶髂关节等部位的疼痛症状,弯腰常加重,重者常可见腰背肌萎缩。在成年人群中60%~80%有腰背痛史,它被认为是发生率仅次于感冒的世界性流行病,是45岁以下人群常见的丧失劳动能力原因。其危险因素包括久坐、反复弯腰搬抬重物、腰背肌肌力薄弱、身体扭转、长时间接触震动(如车辆驾驶员),以及心理状态异常等相关。在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也常有非特异性腰背痛发生。引起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原因包括了软组织、小关节、椎间盘等微病变所导致的急、慢性炎症。非特异性腰背痛有其独特的发展转归规律:急性腰痛80%~90%均可在2个月内恢复,但有50%的病例会再次发作,其中的40%会发展为持续性症状。这种反复发作导致症状越来越重,并造成功能障碍,20%的病例日常活动明显受限。

康复流程:

(一)缓解疼痛:腰背痛急性发作时给予冷敷,有条件者可应用冷疗仪及激光治疗仪止痛治疗,3日后给予热敷、中低频或微波治疗,以进一步消除炎症及疼痛。慢性腰背痛者除以上治疗外,可给予深层肌肉电刺激治疗,缓解肌筋膜紧张,并辅以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

(二)损伤防护: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可利用肌内效贴局部贴敷,待疼痛缓解后下床活动时应佩带支撑性腰围进行适当保护。慢性腰背痛可予以肌内效贴局部贴敷,必要时佩带一般性腰围,在涉及腰部活动等训练作业中尤其需注意腰部防护。

(三)功能训练:腰背痛急性期过后可逐步进行适应性训练,主要以腰部关节活动度、核心力量练习及柔韧性练习为主、配合自我筋膜放松练习,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可选择背部伸展等较为安全动作,逐步向滚筒式、拱背式、燕子飞、臀桥等抗阻力功能练习过渡,并辅以泡沫轴放松局部肌筋膜。运动训练在腰背痛的康复环节意义重大,是唯一真正能促使病变组织修复、功能重建的有效疗法。

(1)胸腰椎活动度练习—般包括屈伸、左右侧倾、左右旋转等方面运动,见图6-46~48。

(2)腰背肌、腹部肌群、体侧方肌群、臀部肌群拉伸,见图6-49~53。

(3)腰背部筋膜、腹部筋膜、臀部筋膜放松术,见图6-54、55。

(4)腰背部及核心肌群力量(抗阻力)训练,见图6-56~62。

六、颈椎病

     疾病特点:

颈椎病是困扰官兵生活与工作的常见疾患之一,严重的颈椎病会导致官兵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通常认为颈椎疾病是中老年人的退行性变,但在临床诊疗中,发现部队官兵头痛、头晕、手麻、颈部疼痛和上肢活动受限的人数日趋增多。部队从事特殊岗位(如飞行员、潜水员、驾驶员、潜艇人员等)人员,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颈椎间盘内压力增高,易于发生颈椎病。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推进,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官兵的工作、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进一步增加了颈椎病的发病机会。本病可急性亦可慢性发病,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感和无力感,颈肩部、上肢和(或)头枕部有酸困不适的感觉。颈椎病在我军具有发病率高、涉及兵种多、预防治疗困难等特点。

康复流程:

(一)缓解症状:物理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消除神经根和脊髓周围炎症,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常用治疗方法有中低频、超短波、超声波及颈椎牵引治疗,其他干扰电和激光治疗也是经常选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中医针灸及推拿按摩通常也可用于改善症状。

(二)损伤防护:急性发作时颈托固定制动,平时在军事训练作业中应注意颈部防护。

(三)功能训练:颈部功能训练主要以颈部活动度练习为主,配合颈部深层肌肉力量练习及柔韧性练习。

(1)颈部关节活动度练习—般包括屈伸、左右侧倾、左右旋转等方面运动,见图6-63~70。

(2)颈部、肩部所有肌群拉伸(活动度练习中包含拉伸练习):包括颈前方、颈后方、颈侧方、肩胸部和肩背部肌群。

(3)颈肩部筋膜放松技术。

(4)颈部肌群及肩背部肌群力量(抗阻力)训练,见图6-71~7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运动部位损伤的解剖学分析及运动康复训练
走路不当小心足底筋膜炎
从筋膜的角度看 “ 腰痛 ”
跑步膝、足底筋膜炎反复折磨?一学就会的动作让你告别伤痛(建议收藏)
跑步的痛,你领悟了吗?
这些常见的运动也存在损伤风险,快来看健身攻略,内附康复小妙招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